■陳 露/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科技和經濟都在迅速發展,因此對高素質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漸增。為培養更多的人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高職教育的教育改革,讓學校在辦學的思想上,理念上及規模形式上也發生著質的改變,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模式,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與企業還有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關于學生的學習形式也由原來的校園課堂形式轉為課堂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黨建工作應該不斷加強創新改革,為培養更多的黨員積極分子而努力。
關于黨建的工作可以說是高職院校在管理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的有效辦法,同時也是凝聚力發揮重要作用的體現,但是這中間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當代的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中,由于形式上過于單一和枯燥,缺乏年輕黨組織該有的活力,在黨建活動的生活和實踐中,有的黨支部還仍然采取朗讀相關文件的方式把黨員集中起來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的黨員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缺乏應該具有的活力,從而無法真正的領會文件傳達的精神[1]。組織者也會缺乏興趣,這就失去了黨建工作原本的積極意義,這種狀態下,容易讓人的精神變得自由散漫,脫離了黨的綱領,難以發揮一個黨員的積極帶頭作用。
高職院校的特點就是工學結合,在這樣一個模式下,做為學生會在企業中有一段實習的時間,學生在企業學習的這一段時間里,作為在學校的黨支部,就難以開展相關的黨建工作,如果不想讓這一段時間的黨建工作有空缺現象發生,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所在單位的企業黨支部發揮接力的作用,繼續不斷的對學生進行黨建工作,這樣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就可以彌補學生不在學校這段時間的空缺工作,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已經很少有企業對在崗實習的預備黨員或是已經入黨的入黨積極分子來進行相關的黨建工作,例如,某鐵路企業是一個對專業性技術要求很高的企業,學生黨員進入崗位實習以后,將會把個人的精力投入到崗位實習中。再加上學生實習的鐵路企業既有的黨建工作水平也不一樣,有一些單位甚至未設立黨建部門,所以就更談不上黨建工作的開展,如果能將學校和企業的黨建部門相結合起來,那必定能發揮很好的積極作用,但是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這一工作的實現帶有一定的難度,加上有的定崗實習的實習生本身也缺乏黨建工作積極性,所以說這一問題的徹底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
我國高職院校的學制為三年,但是對于學生自身而言,并不是說三年時間完完全全的都在學校學習,現實是在這三年當中,學生必定會有半年的時間是在企業中定崗實習,這一特點也符合工學結合的原則,但是對于學校的黨建工作來說又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地方,因為這半年的缺失,黨建工作必定會出現一個斷層的現象,那么對于之前的黨建工作就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因此,在學生在校的這兩年半的時間里,做為高職院校來說必須按照黨的相關要求,盡早先做好學生入黨程序上的工作,這項工作既繁瑣又艱巨,高職院校的黨組織必須積極完成,作為學生來說,在學制的最后一年,無論是預備黨員還是已經入黨的積極分子,都要進入企業進行深入的學習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必然會給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現在思考如何彌補這一段時間上黨建工作的缺失,將是高職院校黨組織需要思考的問題[3]。只有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力量,才能夠攻堅克難,壯大黨的力量。
在目前的黨建工作中,尤其是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作為黨組織或者黨務工作者,沒有對學生黨建工作這一塊的重點有很好且有效的把握,對情況的把握出現很大的偏差,例如一些黨務工作者,對學生入黨前的工作做的很到位,進行入黨前的培訓等,但是一旦學生入黨以后,便不再對學生加強一些有關的思想教育工作,還有一點就是對黨性的教育工作比較缺乏,只重組織教育,從而達不到青年黨員應該學習到的黨的精神要求[4]。這些不積極因素的存在,也就導致了黨建工作很難發揮其應該具有的作用,黨建的工作太過于表面化,難以從根本上提升黨員的積極性。
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定崗實習的過程中,面對的企業性質多種多樣,也就是說,企業自身的情況多種多樣,所涉及的行業也很多,有大型國有控股的企業,也有小型的私人企業,企業水平不同的同時對待黨建工作的積極性自然也就不盡相同。鐵路企業作為我國規模較大的企業類型,其黨建工作水平相對較高,而對于小型企業,黨建工作會產生一定的成本,黨員人數較少,就必然會缺失了黨建活動。因此,企業類型的不同并不不利于黨政建設工作,從而也就使得高職院校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難以開展有效的黨建工作,這對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是一個很大阻礙[5]。
工學結合的特點下,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最后一年當中,將有大半年的時間都是在崗位上實習,在學生實習的期間,由于在鐵路企業工作,因此必須要遵守鐵路企業的紀律,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很難有時間去學校參加有關黨政建設方面的活動,黨員的教育,培養以及管理工作無法及時參加,而這僅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在崗,對于學校來說不能很準確及時的獲知學生的動態,對學生的一些表現了解的不夠清楚,情況不明,導致一些在單位實習的黨員覺得頂崗實習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對于自己的管理和指導教育,另外一些入黨積極分子也覺得影響到了學校對于自己入黨的優先推薦[6]。這些情況的產生,使得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很難落實到在企業實習的學生身上,這將是影響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社會不斷進步,一些原先的工作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創新學習,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呈現出了一些新的情況,也是新形勢下的必然,結合這些新特點,應該持續不斷加強思想教育工作,盡快找出解決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的新方法,并結合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和需求,創新思想教育工作。
入黨思想教育應該提前化進行,面對高職院校學制比較短的特點,在學生入黨前就應該加強思想教育,做到早發現早引導,讓黨建工作在工作時間上往前移動,可以在新生入學軍訓時就使其受到基礎的思想教育。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在思想上往黨組織的力量靠近,積極鼓勵學生寫入黨申請書,在考察的過程中可以向新生的教官或者班主任隨訪,觀察記錄學生的思想狀況,力求能真實的反應學生的品德及思想[7]。為黨的建設發掘出更多積極優秀的青年,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思想匯報,政審和入黨介紹等程序都可以提前進行,這樣就可以為考察入黨積極分子爭取到更多的考察時間,確保黨員發展的質量,以此來解決因為高職院校學制短的問題所帶來的不利因素。
整合黨員的思想教育資源,從事針對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人員數量較少,因此若能整合有關各方人員思想資源的力量,比如說研究黨建工作的專家,思想政治課的老師,退休教師或黨員干部等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是思想政治的教育資源,在內容上結合學生這個群體的特點,將學生黨建方面的思想工作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相結合,例如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盡早的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熏陶,為培養出優秀的黨政人才打好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發展的速度急劇上升,這對黨政工作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利用機會,尤其是對于高校的學生黨建工作無疑就是很大的福音,因為學生群體對新事物的發展接受的很快,所以黨建工作者應該好好的利用這個載體進行思想教育建設,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線上的黨課教育,黨性教育,這樣一來就很好的彌補了學生黨員因為頂崗實習而不能回學校參加黨建活動的缺點,真正實現了送教程上門,跟學生平常的工作時間進行了一個有效的銜接,對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有很大的作用。
工學結合的高職院校有幾大特點就是學制較短,需要頂崗實習以及半工半讀的特點,這也是高職院校在黨建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實際問題,所以針對這樣一個情況,學生的黨建工作需要去創建一個有效的工作平臺,使黨建工作能深入到學生學習和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創建適合于高職院校獨有特點的黨員培訓體系,可以從學校方面,校系方面,還有班級方面三個等級來設計一套適合于大學生入黨培訓的體系,成立專門的政治學習理論組,這一體系的建立將直接影響到從學生干部到基層工工作干部的工作成效,各個班級的政治理論小組應該牽頭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強大的理論武裝。
學校的黨建工作者在對各方的協調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應該結合學生的工作部門,教學部門及實驗基地,讓黨政工作延伸到學生工作學習的各個方面,在軍訓時期就開始開展預備黨員的考察工作,早發現早培養,激發學生的入黨激情,在這個過程中,嚴格執行程序,促進黨政工作走向科學化。
在工學結合的學習模式下,高職院校的黨政工作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難以實現有效的黨建活動,因為企業的發展程度不同,有大有小,從企業方面來說,對待黨建工作的態度也有所不同,有小企業甚至不組建黨支部,因此對于頂崗的實習生來說,就很難參與有效的黨建活動,針對此情況,鐵路企業應該重視到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工學結合模式的既有優勢和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基礎,就黨建活動加強與高職院校的聯系、溝通,創新形成黨建合作的新模式。如由鐵路企業的黨組織實施對積極分子、預備黨員的考察和引導,與高職院校就他們的思想教育情況進行溝通交流,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回到學校以后可以出具一些參考性意見,也可以由鐵路企業完成考察,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鐵路企業和高職院校的黨建活動中。這種模式的實現,能很好的解決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黨建教育的問題[8]。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建工作有需要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比如一些年輕的黨員在沒有入黨之前表現的很積極,但是在真正入黨之后又開始在思想上懈怠,思想覺悟開始下降,對于學校來說,應該盡量避免這種類似狀況的發生,減少形式主義,從開始就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入黨之后,更是不能放松對已經入黨的積極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應該持續定期的開展相關的黨建活動,保持黨員對黨建的熱情,也就是說,在后期的黨建工作中更加應該重視對黨建工作的力度,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信仰及信念,更好的發揮黨組織的監督職能。
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必須隨著實際情況的不同而不斷的探索更高效的方法,既要與時俱進,又要大膽革新,才能為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打開新的局面。總之,關于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比如黨建活動太過枯燥,缺乏樂趣,難以對頂崗實習的學生展開良好的教育等,企業缺乏對頂崗實習學生黨建工作的積極性,還有一些黨建工作者對學生黨建工作的不到位不深入等一系列問題,對學校來說這項工作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不斷的總結和強大的執行力來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