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新時代“抖音”作為短視頻的獨角獸已然成為高校青年表達自我,展示風采的重要社交工具。爆紅的“抖音”作為青年上網社交的集散地,發揮它的正能量,新時代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抖音2017 年7 月迅速發展,2018、2019 年更為蓬勃,2020 特殊開局之年進一步成熟和穩定。Quest Mobile 研究院近期發布的《Z 世代洞察報告》顯示,在24 歲以下移動互聯網網民的短視頻偏好中,73.6%選擇了抖音。[1]抖音APP 操作簡便,界面直觀,可根據用戶偏好推介,體驗感相當愉悅。另外,“平民化”的用戶通過抖音提供的模板式的“炫酷動感場景”“音樂效果”“魔法表情”包裝后在平臺發布。抖音已然成為在眾多高校學生每天必刷APP,如此高粘合度,它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抖音的編輯模板簡便、多樣。一方面抖音用戶可以自由選擇給短視頻搭配音樂,另一個方面抖音還給用戶提供推薦模板,當用戶可套用模板,快速生成一個高水準短視頻,增強用戶體驗感同時強化其成就感。第三,抖音與當下流行媒介保持友好社交關系。抖音發布的視頻,可進行點贊、評論、關注等抖音內部關聯性操作。還可以與當下高校學生社交常用的微信、朋友圈、QQ、QQ 空間、微博、今日頭條等相互轉發,用戶們在制作抖音短視頻的成就感可蔓延到其他媒介。
首先,抖音依托成熟的用戶數據算法推薦迎合用戶。用戶在觀看抖音短視頻的停留時間、主題內容、點贊熱度、評論留痕等一系列數據形成集群,抖音后臺依托成熟的大數據計算模式及時追蹤到用戶愛好,有效過濾掉用戶不感興趣的短視頻內容。其次,抖音實現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創作內容)向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創作內容)轉變,它將用戶定位緊緊圍繞在24 歲以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身上。被抖音定位的年輕人恰恰聚集在高校,抖音的UGC 特征讓高校學生的喜好有展現平臺,在學習中的受挫感,經過抖音中集成和易操作的綜合模板功能 “抖”成為“了不起的蓋茨比”。
抖音已成為高校學生不可缺少生活APP 軟件。在2019 年里,高校為貼近青年學生,紛紛借助“抖音”短視頻開展如“歌唱祖國”系列活動,旨在鼓勵青年學生利用碎片時間融入校園文明建設中,展示青年人的風采和擔當。但青年學生在使用“抖音”過程中仍然受到一些低俗、同質化程度高、負能量的短視頻影響。
抖音視頻無界限感的精心設計,這些讓自制力相對薄弱的高校學生更容易上癮。美國學者桑斯坦在《信息烏托邦》中指出“我們只聽我們選擇的東西和愉悅我們的東西的通訊領域”。[2]抖音一方面牢牢鎖住用戶,另一方面用戶也禁錮在自己的興趣和原有視野中不能自拔。當學生無意識刷到負面視頻時,算法推薦技術會不斷的呈現負面視頻,讓用戶在無意識間中陷入信息繭房,繭房中的信息又強化用戶的偏執認知。
抖音憑借15 秒短暫記憶極限不斷呈現用戶感興趣的內容,讓用戶感官和心理都得到“及時滿足”。而學習和教育帶來的都是“遲延滿足”,“延遲滿足”是心理學的概念,“指個體為獲得更大的獎勵結果,堅持目標行為而推遲即時性滿足的傾向與行為”。[3]取知識的過程是先奮斗后收獲的“遲延滿足”。這對學習興趣淡薄、意志力薄弱的高校學生是極大的困難,致使他們陷入學業困境而無力自拔。
高校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的年齡階段,價值觀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抖音平臺因鼓勵UGC 傳播,尚未采用實名認證發布的限制,這就導致抖音平臺短視頻質量良莠不齊,甚至違反道德、挑戰法律的內容。這些負面消極的傳播內容很容易憑借算法推薦進入高校學生的視野,他們正處于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一旦被消極負面的價值滲透,造成的不良后果不是簡單的運用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責任可以解決的。
高校的學生因自制力不足,理性思考能力薄弱,抖音帶來的及時滿足感更容易使他們沉迷和上癮。抖音作為被青年人喜愛和廣泛使用的APP 承載著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意味著對青年人正向引導。抖音的UGC 特征可以通過實名注冊的方式鑒別使用者年齡和職業,對于學生群體采用防沉迷系統,限制用戶使用時間和時長,包括設置不同上網時間閾值。2019 年上半年,短視頻行業在相關部門指導下,進一步走向規范化,同時加快與其他領域的融合,探索新的商業模式。“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全面推廣上線,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為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視頻,2019 年3 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組織抖音短視頻、快手等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4]只有當抖音平臺傳遞正能量,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抖音主動為技術賦能承擔社會責任才能有效避免被淘汰和毀滅的風險。
不少主流媒體都在抖音平臺上進行了思想引領工作的探索。根據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新聞傳播學會發布的《媒體抖音元年:2018 發展研究報告》統計,2018 年,抖音上經過認證的媒體賬號超過 1340 個,累計發布短視頻超過15 萬條,累計播放次數超過775.6 億,累計獲贊次數超過26.3 億。其中,《人民日報》抖音賬號播放量超 27 億,以絕對的優勢獲得 2018 年媒體抖音號影響力第一名,CCTV 國家記憶、人民網、新華網等諸多主流媒體抖音賬號均位列媒體抖音號影響力Top100。[5]主流媒體進駐給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心,相當一部分高校也紛紛進駐抖音,但存在發布內容吸引力不強,維護運營不及時等問題,開通抖音的目的不是追求多幾個官方賬號,而是真正深入青年學生內心,了解教育群體,制作思想引領和趣味時尚有機融合的短視頻。通過無處不在的正能量和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抖音平臺UGC 特質和算法推薦技術的疊加使得推送內容良莠不齊,缺乏思想引領,這要求聯動社會多方力量,強化抖音發布內容的監管。首先,抖音平臺需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扛起思想引領的大旗。應運用數據技術對UGC視頻篩查后發布,同時推行用戶實名注冊并設定上網時間閾值。其次,網絡監管部門應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管理體制和獎懲措施。建立問責機制,對腐化消極等內容,明確制作者、發布者、傳播者和轉載者的責任,根據相關法律定責問責和懲戒;完善技術監督體制,給技術賦能發揮技術盲查功能,阻攔和過濾不良短視頻;發揮社會基層治理能效,讓廣大用戶監管抖音平臺,對于消極、腐化、低俗和違法的內容,有路徑進行匿名反饋和舉報。總之,多管齊下,多方發力,發揮基層治理能效,為青年學生們營造風朗氣晴、積極向上的抖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