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娟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第三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我國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方式和教育結構與之前相比也大有不同,同時新課程改革也加強了對小學生古詩詞文化的教育,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古詩詞如何進行有效教學進行探討。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由于當前小學生年齡較小,對語文古詩詞文化理解不深,缺乏興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個完整的語文課堂不僅需要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更需要教師們做好前期工作,備好教學課件。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課講授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能出現在課堂上仍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在自己對古詩詞理解的基礎對學生進行教學,為學生制定課堂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1]
例如,在《登鸛雀樓》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向學生全面介紹對古詩作者及其生平經歷,讓學生對該古詩的作者有個大致了解,然后再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輔導,這樣既有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面,還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該古詩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體會作者因何緣故創作的詩。在上課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古詩詞,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而且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效率更高。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提前讓學生預習課堂所學內容,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以保證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古詩詞的學習不比現代白話文。在教學過程中,對古詩文的講解以及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卻不是很樂觀。有不少小學語文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的缺乏,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大多簡單地給學生翻譯古詩,而不加以解釋,或者是將自己理解的內容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而不對學生加以解釋,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固定的思維模式,而沒有形成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只是對古詩文進行機械地背誦,沒有真正的理解原文意思,從而不利于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也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當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使學生深入古詩文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先讓同學觀看有關古人送別的場景,這就從開始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抓住了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同時讓同學了解到這首詩的大致內容,加深學生對古詩的學習與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學生,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內容中,詢問學生自己有關古詩的理解,讓學生擺脫教師傳授的固定思維,形成自己的獨立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獨立個性的發展,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和教師講課效率,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古詩詞課程講授過程中,要學會并善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課后延伸及拓展,必要時也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課后輔導,幫助學生加強對古詩詞的理解,其后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輔導,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相應的學習體系,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
例如: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課后延伸拓展,在學生們講解古詩文的內涵,學習古詩文中古人擁有的情懷,從而培養學生愛國愛民、為祖國奉獻、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例如: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詩中,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古人那種思國思鄉的情懷。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古代邊疆地區的遼闊,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詩中學生們可以體會到教師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從“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學習到古人李白的自信與豪放,也有利于學生們向古人學習,增強自身的雄心壯志,培養報效祖國的熱情與激情。
古詩詞的學習在小學語文課程中占有較大比重,小學語文教師們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加強自身對教材古詩文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導學生,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并且能夠加深小學生對古詩詞文化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