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林
江西省贛州市潭東中心小學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往往還不夠成熟,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一般是與教師的引導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探尋更適宜小學學生的教學策略。由于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學習的基礎也不盡相同,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分層教學的策略,爭取對于不同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領域上穩步前進,讓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毫無疑問,每個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大不相同的,或許部分學生對于某些重點知識已經掌握,而部分學生還未能完全理解,教師應當注意觀察學生,明白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如此,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也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劃分相應的學習小組,讓學習基礎相近的學生進入相同的小組,在學習過程中相互討論、相互促進,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與相同層次的同學合作,得到更多的機會去發表自己的看法。[1]
例如,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多多關注不同學生,針對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去了解他們,了解清楚他們的學習情況,然后根據得到的反饋和自己的了解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小組配對,讓學生與同等層次的學生成為組員,并且鼓勵他們與同組的學生多多合作和互相競爭,同時也要讓不同小組認識到不同小組也是一種競爭關系,不同小組會進行相關的比拼,同時學生也有機會進入其他小組,以此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小組,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穩步前進。
在進行分組之后,所要進行的事情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的小組任務,并且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同時作為教師要清楚地設計每個教學層次的不同教學目標,讓每個小組完成不同的任務,讓他們清楚自己的小組定位并且努力完成相應任務。[2]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爭取讓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一篇詩歌文章《我多想去看看》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小組,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例如可以針對學習基礎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去深究這篇詩歌的主旨和內涵;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選取相關的文章段落進行賞析并且提出自己的相應看法和感受;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尋找文章的生字詞或者是優美的詞語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在學生探尋相關問題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存在疑惑時多多鼓勵學生相互討論或是給予相應的指導意見。在這樣的策略下,每個群體的不同學生都能夠得到穩步提升和均衡發展。
分層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不會忽略相應知識的盲點,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學習方式穩步前進。要想達到這一點并不能夠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引導,同時也應當充分重視課后的分層教學。所謂課后的“分層”,即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制定科學有效的分層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也能夠充分學習,而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學習。
例如,在教師進行了相應課堂教學之后,如果學生已經完成了自己課堂上的任務,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更多的學習建議,作為學生課后的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讓他們每周完成一篇課外文章的賞析,并且自己自主制定字數限制,不受教師的干預;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建議他們每周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而數量教師可以做一個限制,以督促學生;針對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限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尋找相關句子或段落,數目教師同樣加以限制。在這樣的分層任務下,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清楚認識自己的定位,同時也克服了作業太難的問題,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務。
分層教學是新時代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理念,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同時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去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和要求,不斷深入分層教學的觀念,讓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