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平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羅針中心小學
作業是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重要幫手之一。 一個好的作業能夠讓教師的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在明白了作業的重要性之后,教師就需要對作業進行優化設計,讓教師布置好的作業成為一份有效的作業。不然想一想,作業如果布置的很難,層次性不高,或者沒有趣味性,干癟癟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就會讓學生對那一部分的知識產生厭惡心理,最終會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對作業的優化設計。具體方法如下: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喜歡熱鬧,好奇心重,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提升興趣來引導他們學習這份知識,不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興趣的話,學生也會從自身心理主動自覺的去學習,如果沒有吸引學生,就只有通過老師的鞭策下去學習,那么這樣的學習態度下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不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所以在布置作業時,要提高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趣味性的同時記憶所學知識。
比如說:在《畫》這節課的作業布置時,教師根據一些簡單的內容,讓學生可以交一份學生自己畫的畫,不需要太復雜,在作業完成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大家的畫作進行評比討論,這樣的作業不是尋常的那種,教師講過課程內容之后,讓學生進行背誦知識內容這樣太過于機械的記憶,用類似于畫這樣的作業可以提升作業的趣味性,也可以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更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著深刻印象。所以教師在考慮怎樣布置作業時,可以將作業變得有趣一點,能夠吸引學生。
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上,如果教師能夠在設計作業時,提高作業的實踐性,就能更加的讓學生提高他們的生活實踐能力,從做作業當中學生還可以感受到這份作業做好了是有用的,學生可以從學習理論過渡到對實踐能力的發展提高。除此之外,有實踐性的作業也能夠讓老師直接的看到學生對教師所教知識的接受程度,讓教師能夠對后續的教學工作進行調整。
比如:教師在教授《聊聊書法》時,要求學生能夠了解古代著名書法家和名家作品,體會書法的魅力,以及熏陶。這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就可以根據書法這個目標來確定。可以讓學生去學習不同的大家所做出來的書法作品,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找到的書法作品模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不斷的去了解書法家和名家的作品,也可以根據其模仿的作品來鍛煉他們的書寫能力。從而達到教師所期望的教學效果,教學效率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學生也可以從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由簡單到復雜,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這是從前學習的程序,這個程序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依據此可以讓作業順序變成步步遞進的關系,組成從簡單到復雜的題,這樣會讓學生的接受能力得到提高。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作業來學習,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以及提高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設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也是符合課堂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讓不同的學生也能夠得到學習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師在講解《伯牙古琴》時,這是一篇語言優美的課文,但是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他們會有不同的理解基礎。學習知識的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很快的明白課文所要表達出來的意思,語言也會很清楚,學生知道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但是部分基礎不好的同學,他們就很難理解到課文所要表達出來的中心意思。這時候老師在布置作業時就需要考慮到這個層次性,設置不同基礎的題目,讓學生能夠從這份作業里更深刻,更簡單的了解到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以及了解課文所要表達出來的中心意識以及中心情感。教師在布置作業考慮到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能夠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好知識。
考慮到作業對學生之后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依據影響學生學習的各種因素,設計出一份有效的作業。其中教師設計作業時,考慮到的作業的趣味性、實踐性以及層次性,這些都能夠幫助教師提高課堂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在考慮布置作業時,一定要將作業進行優化設計,讓教師布置好的作業成為一份有效的答卷,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