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波
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第十三小學
漢語拼音的教學看似簡單,但是面對的是一年級活潑愛動的學生是不容易的。漢語拼音是枯燥又抽象的符號,而且如果按照教師常規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可是漢語拼音又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基礎,是學好普通話的關鍵,教師要如何充分挖掘學生興趣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所以漢語拼音教學方式的變革就顯得極為重要。
剛踏入一年級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學前兒童特點,他們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喜歡游戲,那么怎樣才能夠在學生短暫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最大地發揮這個時間讓他們快速輕松地學到拼音知識呢?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特點,給學生創設語言表演環境。讓學生通過動作表演的形式去把音節演繹出來,演繹出來的同時還可以與圖畫的方式結合,畫出簡單易懂的圖畫,讓學生更能簡單掌握知識。[1]
例如,教師在教學學生聲母“n”發音的時候,往往都會遇到難題。這個發音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那怎么創設表演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更好地進行教學呢?聲母“n”發音方法將舌尖抵住齒齦,將口腔的道路完全閉塞,氣流就自然從鼻腔里出來了。教師可以結合發音特點,在給學生示范發音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手擋在口腔前感受氣息變化,掌握鼻韻母的發音方法和特點。在教學第四聲時,教師就要有敏感性,通過圖畫的方式將聲母的發音靈活地呈現出來。利用高低起伏的山路和汽車模擬進行演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拼音學習變得輕松愉快。
興趣是學好知識的首要因素,所以讓學生對漢語拼音充滿興趣就是教師們的教學關鍵。一年級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但他們的記憶力卻非常好。一年級學生對兒歌的形式,更能接受喜歡。如果教師把兒歌或者故事與課堂教學結合,學生不僅很樂意去學,而且學得又快又好。
例如根據字母的發音或者形狀編成兒歌,將抽象的拼音變成形象化,有助于學生記憶。如“一把椅子hhh豎彎加點jjj,左上半圓qqq,一個大叉xxx,像個2字zzz”。這就發揮了兒歌工整押韻,朗朗上口,淺顯易懂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剛開始教師可以領導學生一起完成兒歌創編,這樣可以讓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參與教學。到后面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創編兒歌,在創編兒歌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學習拼音的樂趣。除了利用兒歌的形式,還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一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去編拼音故事,用學生自己的思維去理解拼音知識,能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漢語拼音的教材上,都有著顏色鮮艷,具有啟發性的插圖,這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編制的。拼音字母原本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在通過具有啟發性插圖的轉換下,將學生從抽象的符號帶入直觀具體的情景。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們就可以選擇利用直觀圖片與教學課堂結合起來,讓枯燥的學習變得生動起來。[2]
例如,學生在認識聲母b、d的時候很經常會記反了。因為b像耳朵,聲母d像口哨,教師就可以搜索耳朵和口哨的圖片,在課堂教學時,將兩張圖片與兩個聲母進行對比,讓學生能發現這兩個聲母的不同,從而分清這兩個聲母的區別。像這樣看圖說話將學生帶入到實境當中,讓教材的插圖得到了從充分發揮。除了讓學生通過教材的情景圖發現與聲母的相似之處,也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找到與聲母的相似的物品,開動學生的大腦。讓學生與實際生活中事物聯系,才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
每一堂課都少不了趣味性,一年級學生對什么最感興趣呢?那就是游戲。把學習和游戲結合起來,在游戲中學習,能夠緩解枯燥乏味的知識,增加知識的趣味性。俗話說語文來自于生活,教師要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教師應該要做一些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把漢語拼音學習帶入生活實際,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重復鞏固學過的知識,加強記憶,還能讓學生學會發現生活,熱愛生活。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知識設計一款簡單易懂的小游戲,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完成。如此有趣味的課堂,不但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還豐富了課堂內容。學生能從游戲中主觀獲得學習的重點。在課下學生也會和同學玩玩游戲,同學之間也可以課下相互鞏固知識,互幫互助。課堂教學結合生活實際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引導去學生去發現如何將拼音學習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學習帶入生活中。
沒有枯燥乏味的知識,只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實際,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就能激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提升拼音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