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清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
為深入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教育行業均積極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方法,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改變教師教學方式,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師教學思維,促使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移,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保障教學效果。
《LTE組網與維護》是我校與華為、大唐等通信企業共建的理實一體化課程,為從事4G、5G移動通信基站系統開局和運行維護崗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對移動通信技術、通信技術專業等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起主要支撐作用。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標準、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了本課程的培養目標,如熟悉移動通信網絡發展歷程;掌握移動通信網絡關鍵技術、原理等相關理論知識;具備基站系統硬件搭建、系統數據配置、基站系統故障分析和處理以及基站系統例行維護等能力;培養具備良好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實踐能力;團隊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的新時代通信匠人。
在課程的組織中,采用任務驅動,利用小組教學方法組織實施教學。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教學實施方案,基于中國大學MOOC和慕課堂數據平臺,掌握學生的個性化數據,適當設計分層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全程監督學習狀態,實施過程考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同時在課中將家國情懷、團隊精神、安全意識、職業精神等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堅持立德樹人。
課前,以學生線上自學為主,利用中國大學MOOC平臺布置學習任務或者學習活動,學生進行在線學習,并要求對所學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做筆記,并參加預習測試。教師在線跟蹤學習過程,收集和解答學生所提問題,了解學生自學效果。
課中通過教師講授、實訓指導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講課碎片化處理,按照10-15分鐘分段進行,中間穿插隨機點名提問、定時答題等方式,防止學生疲勞聽講,提高學生聽課的集中度和注意力。同時,通過布置的企業教師連線、思政教師進課堂、微課制作、拓展訓練、測試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動,對知識和技能進行鞏固和檢測。
課后,學生在掌握了課堂學習內容后,教師在線課程平臺設置了必做任務和有一定難度的進階任務供學生課后完成,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的能力、創新意識,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深淺結合的教學活動。在線上自學階段,鼓勵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完成自學筆記,并開展優秀筆記之星評選活動。在線下教學階段,開展隨堂提問、小組PK、雨課堂測試、隨機點名提問、定時答題等淺層次的教學活動,結合到你出我答、在線角色扮演、互動討論、頭腦風貌、自創微課等深層次的教學活動,有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利用華為在線會議系統,助力雙師同堂。根據教學內容,邀請企業專家在進入到線上課程進行工程場景展示、疑難問題解答、討論交流,克服了企業專家因為空間距離遠、時間難以協調的困難。
改革考核方法,把小組討論、學生課堂參與情況等納入到考核方法中,進行形成性評價,豐富學生評價體系。考核內容包含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合線下表現線下數據,如自主學習、課堂表現、小組成績、課后作業、經驗分享、拓展任務、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多元多為評價標準,促使學生自我成長。
通過精心設計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設計方案,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到課率達到100%,課后作業完成度100%‘課程平臺上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學生報名參加競賽的興趣高漲,連續多次獲得全國職業院校高職技能大賽移動通信類賽項獎項,在本市高職院校中成績斐然。同時,教師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課程團隊中青年教師參與各類教學能力比賽或教學技能比賽。
時代的發展迫切要求在教育教學領域開展教學模式的改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應充分利用線上資源,有機融入下線課堂教學。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信息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課堂積極性、課后能動性,提高學生主體地位和創新實踐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將是現代混合教學模式一直需要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