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天均,龔素華,劉國成
(1.重慶旅游職業學院,重慶 409000;2.黔江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重慶 409000)
黔江區是重慶市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地處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交匯處,黔江屬于武陵山區喀斯特地貌,交通非常便捷,有火車、飛機、高速等交通方式,有“清新清涼之都的美譽”。黔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較濕潤,每年的降雨量在1000~1200mm左右,每年的日照時長最高可達到1500小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氣候特征非常顯著,非常適合油菜的生長。黔江區也因此成為了產油大縣,油菜是黔江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種植面積12萬畝左右,年產油菜籽1.3萬噸以上,菜籽油也是黔江市民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因為山地氣候條件,雨水較多,水土流失嚴重,加之施肥技術較落后,肥料損失大、利用率不高,油菜所需的養分缺乏,全面了解每個產區油菜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缺少情況,有利于針對性的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黔江區把油菜產業作為綠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建設阿蓬江國家級鄉村旅游與休閑示范帶,沿著阿蓬江兩岸發展觀光油菜,每當春季油菜花開的時候,相關部門多次開展觀花旅游節、鄉村自駕游等活動,吸引重慶主城以及周邊湖北、湖南、貴州的客人前來觀光。油菜以及食用菜油加工等產業已經成色農業的重要內容,相繼出臺了多個產業扶持政策,推動了油了當地居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來源。
油菜是重慶市黔江區的主要油料作物。油菜產業主要圍繞小南海—阿蓬江旅游沿線、石會—黃溪片區、金溪—石家片區以及馬喇—金洞等四個片區發展,在全區30個街道、鎮鄉整體范圍內實施產油大縣項目。重點以中塘—小南海、馮家—濯水—阿蓬江旅游沿線打造“碧水金花”油菜旅游觀光帶,從而形成產業、旅游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展格局。
1985年—2019年平均畝產從64.2kg穩定提高到110kg以上。品種淘汰了傳統老品種,選用了德新油59、德5油319、油研10號、油研817、油研57、中油116、鼎油雜3號、渝黃4號、渝油28、慶油1號、慶油3號、慶油8號、華油雜50等高含油“雙低”油菜良種,為實現油菜高產優質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表1 1985—2019油菜單產和品種 單位:kg/畝

表2 黔江區2007—2019年度油菜生產情況表 單位:畝、公斤/畝、噸
通過對全區400個土樣化驗結果:182個土樣速效磷小于10mg/kg,缺乏比例占46%;245個速效鉀小于100mg/kg,缺乏比例占61%;堿解氮59個小于90mg/kg,缺乏占15%;42個有效銅小于1mg/kg,缺乏占比11%;有效鐵均在4.5mg/kg,不缺;9個有效錳小于5mg/kg,缺乏占比0.02%,基本不缺乏;52個有效鋅小于0.5mg/kg,缺乏占比13%;373個有效硼小于0.5mg/kg,缺乏占比93%。
由此可見:黔江區油菜大量元素缺乏表現為鉀>磷>氮;微量元素缺乏表現為硼>鋅>銅>錳。
黔江區屬于山區,山高坡陡,農戶居住相對分散,鄉村公路主要通達農戶居住較為集中的地方,對于農業生產只是行走的道路,肥料要搬運到田地,只能依靠人力。黔江外出務工的大多數是青壯勞動力,在家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所以,在肥料施用過程中,大多數農戶喜歡選擇不需要太多勞動力的肥料。對油菜生產區域31個農戶施肥情況進行調查,其施肥情況如下:
19戶油菜大戶用復合肥作底肥施用,復合肥配比以40%(N:P2O5:K2O=20:12:8)為主,占61%,25~30kg/畝;用單質肥料尿素、磷肥的占12戶,占39%,尿素10kg/畝、磷肥25kg/畝;用清糞水的種植戶4戶,占13%;施用硼肥的種植戶2戶,占0.06%。
在施肥方式上采用“一底一追”的有7戶種植戶,占0.23%,施肥時間,均在油菜移栽成活20天后施用第一次肥,以復合肥或單質尿素、磷肥為主,追肥以尿素和清糞水為主,這7戶農戶均為家庭條件較好,勞動力較多。只施用一次肥料(以底肥為主)的種植戶有24戶,占77%,在油菜移栽成活20天左右施用,以復合肥或單質尿素、磷肥為主。
1.“重化肥輕有機肥”現象突出,由于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黔江雖然屬于山區,生態條件很好,但是因為勞動力減少,在農村養牛、豬等家畜的已經非常少,有機肥積累也較少,加之,勞動力的缺乏,有機肥使用也很少。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更喜歡使用便捷、輕巧的化肥,有使用有機肥的習慣,但是苦于沒有勞動力,也只能“望有機肥而心嘆”。
2.“重大量元素輕微量元素”現象突出,在長期的肥料使用過程中,均以促進能看得見的植株生長為目標,始終認為長勢好,長得快,就是豐產的象征,因受這種傳統施肥習慣的影響,只注重氮、磷等大量元素肥料的使用,而忽視了硼等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

表3 油菜缺素鄉鎮分布情況

鉀水市、新華、小南海、舟白、水田、城西、城東、城南、正陽、鵝池、石家、白土、金溪、太極、中塘、濯水、石會等17個街道鄉鎮氮水市、新華、小南海、舟白、水田、城西、城東、城南、正陽、鵝池、石家等11個街道鄉鎮銅水市、新華、小南海、舟白、水田、城西、城東、城南、正陽、鵝池等10個街道鄉鎮水市、新華、小南海、舟白、水田、城西、城東等7個街道鄉鎮錳 水市、新華等2個鄉鋅
施肥是油菜增產的重要因素,施肥綜合影響油菜的農藝性狀、植株生物量、養分積累等方面,只有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才能增加產量。黔江區作為產油大區,生態良好,交通方便,是發展油菜產業非常適宜的區域,要在加大推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針對油菜缺素的實際情況,以及肥料施用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確保油菜增產增收增效。一是改變施肥結構。根據黔江各油菜產區的土壤特點,制訂科學的施肥方案,改變施肥結構,調整肥料的種類,增施硼肥和磷鉀肥,增施有機肥,要充分利用秸桿制作有機肥,在有條件的地塊,可以加大有機肥的施用量,既改善土質,又能針對性的提高養分,改善油菜的品質。二是優化施肥方法。結合每種肥料的特點,以及最佳的施用時期,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特別是微量元素要采用少量多次的葉面噴施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增施有機肥,降低化肥使用量。大力發展有機肥生產,實現有機肥為主,有機肥中含有充足的有機質、生理活性物質,也有較多的能促進作物快速生長的氮磷鉀元素,能有效補充油菜生長發育所需養分,同時,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優化土壤種植環境,提高地力,保持土壤的可持續利用。四是做好水土保持,防止養分流失。對于坡度較大的區域,實行退耕還林,對于容易受到沖刷的地塊,要做攔洪溝,防止水土沖刷。做好土壤地力監測,掌握土壤中各類養分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施用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