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黑山縣自然資源服務中心,遼寧 錦州 121400)
當前我國的退耕還林工程主要是指預防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的及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工程。我國始終是世界范圍內積極參與地球生態建設與保護的重要國家,其中我國獨具特色的退耕還林在生態建設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我國林業部門緊隨社會的發展腳步,圍繞和諧的人與自然關系做出共同保護人類美好家園的舉措,當前由退耕還林帶來的水土保持生態效應不容忽視。因此,積極學習和鉆研退耕還林與水土保持效應之間的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近些年,我國一直提倡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一主張表現得最為突出的理論便是在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推進中退耕還林占據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具體的退耕還林過程中,逐漸改變人們過于傳統的利用土地方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在某一地域內不斷實現區域生態條件的改善,這不僅利于自然災害的防范,更能幫助自然界動物與人類形成良好、和諧的關系。針對退耕還林本身來說,從事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需要積極在各類地形和地質條件的考察中努力做好森林植被的種植規劃,把已經占據森林土地的農田退還給森林的資源建設,積極為人類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生態基礎。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業界將退耕還林視為以減輕自然災害為目的,植被恢復與重建工程的總稱。在一般情況下,從退耕還林的總體情況出發,具體包括:退田還湖、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等內容。而所謂的水土保持問題是新中國成立后一直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具體泛指人類活動或者人類對自然災害采取的綜合治理以及預防措施,具體包含:蓄水保土耕作、生物手段以及工程建設等相關措施。一般情況下,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項綜合性特點較強的工程,具體展現出其特有的綜合性、地域性以及學科性等特點。
退耕還林始終是一項出現在水土保持工作之后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需要在更多情況下積極研究和借鑒水土流失治理途徑、影響因素以及發生形式等內容,采取綜合性較強的治理措施,例如,針對沙化嚴重的陡坡地帶,要積極采取針對性和目的性較強并且有利于土體抵抗力不斷增強的措施,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風力和水力對土地產生承受能力之外的破壞。經過實踐工作發現,退耕還林過程也是踐行水土保持理論的最佳過程,具體展現出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加強嚴重影響水土流失因素的分析,積極確定高質量、高效率的退耕還林治理手段和策略,在當前退耕還林工作中,對水土流失產生重要影響的因素包括植被覆蓋率、地形、土壤、地質和氣候等,在這些主要的因素中人類唯一能夠影響和控制的因素便是植被覆蓋率;第二,退耕還林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須建立完善及科學的配套措施,具體的制定方式和內容要始終依據我國水土流失的原因和特征而定;第三,當前我國常用的預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蓄水保土耕作和生物工程措施,例如,在具體的退耕還林工作中,采取封山禁牧和基本農田建設等措施。
退耕還林的主要目的和直接目標都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措施實現生態恢復和水土保持效應,另外,在條件滿足和充分的基礎上更要加強對綜合經濟效益的考慮。在傳統的水土保持技術科研工作中,曾經已經專門對退耕還林展開了研究和探討,但是與當前的研究相比,曾經的退耕還林研究在內容上就顯得過于松散,因此,既缺少系統性,也缺少全面性,以退耕還林作為系統性研究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水土保持理論研究的技術體系和內容。當前國內外已經成功實踐了很多退耕還林模式,例如,坡改梯以及農林復合模式等。在每一種退耕還林的應用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當地的人地關系、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等。例如,我國境內海拔較高的地區、深丘和淺丘等地域所采用的退耕還林方式差別很大。截至目前,在我國范圍內坡改梯的退耕還林方式應用最為廣泛,與其他不常用的退耕還林模式相比較,坡改梯的應用模式其水土保持能力最強、建設投資規模較小,因此,此種退耕還林方式的綜合性價比最高。在具體的退耕還林過程中,也呈現出較多的特點,具體包括:施工作業地點較多、應用模式繁多等,一旦退耕還林工程同時具備以上兩類特點,便會在開展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相關的管理部門和科研部門不能僅限于水土保持與退耕還林之間的關系研究,要積極樹立系統化的、整體性的研究和思考分析體系,這樣才能堅決避免出現顧此失彼的后續問題。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科研管理部門對水土保持工作不斷加強了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更快、更高效地找到可行,有效、科學地預防和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的措施,迄今為止仍然有很多退耕還林和水土流失問題需要進一步完成驗證和考究。目前我國境內共有二十多個省市以及自治區涉及到退耕還林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問題,每個地域由于造成以上問題的成因不同、自然條件不同,因此,要求相關部門要積極采用多樣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持續加大退耕還林研究力度的同時,最終有效促進水土保持工作的進展。具體包括以下幾點內容:第一,要想順利完成退耕還林工作,就要抓住水土保持和退耕還林的具體作用,不斷提升宣傳和研究的力度,制定科學、有效的退耕還林政策和計劃;第二,積極制定目的性和計劃性較強的水土保持觀測指標體系,不斷加強水土保持和退耕還林工作的指導和研究,例如,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的土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種外力的侵蝕,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小組不斷學習水土保持的專業知識,緊密結合水土保持與退耕還林之間的關聯,最終才能徹底實現退耕還林的目的與初衷。
在我國范圍內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是西北和黃土高原地區,這些地區土壤分布主要以黃土為主,夾雜河流、平原和山地,另外,黃土顆粒較小,雨水溶解速度較快,最容易發生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問題。在黃土高原地區,由于長久以來人類過度砍伐而造成地表植被稀疏,地面的坡度較大,一旦雨季到來,大量的雨水落下便會沖刷地表,形成較大的溝壑,流失的水土日益沖刷河床也會使得河谷的橫截面積越來越大。因此,為避免該問題的發生,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和管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第一,始終堅持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運用坡改梯的辦法將坡度較大的耕地改建成水平梯田;第二,大力修建水利工程項目,例如,積極修建攔沙筑壩、發電、防洪以及水庫等工程,能夠有效防止上游泥沙過量而流入下游河道,造成泥沙淤積;第三,采用生物技術措施,例如,加大植樹造林、草皮種植等措施,利用生物技術有效固坡,防止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重;第四,在小流域范圍內采用綜合治理手段,例如,當前我國已經成功實施的“三北”防護林,不僅有效提升了植被覆蓋率,還使得農業用地得到科學壓縮,天然草場的質量也得到了順利改善,最終有效防止了區域內的水土流失。
第一,各個相關管理部門要在轄區范圍內加大退耕還林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此項工程的深遠意義和目的,才能為長期的社會穩定繁榮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不斷提升人們對文明法治社會的理解和感受;第二,以法律為基礎展開計劃的編訂和制定,科學建設離不開預先科學的設計和規劃,因此,各級地方政府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做好符合該地區實際情況的法規條例制定;第三,保質保量依法育林,在防護林等建設工程中,要始終做到執法堅定不移,切實落實責任,做好種苗供應,一旦發現違法問題,必須做到違法必究;第四,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機制,站在農民的角度設身處地為農民考慮,在退耕還林和還草中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總之,水土保持效應和退耕還林工作密切相關,退耕還林直接目的也是要減少水土流失壓力,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而良好的水土保持措施也是退耕還林后的必要措施,只有從實際出發,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切實做好退耕還林,最終才能造福子孫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