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瑞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北京 100029)
土壤養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土壤健康狀況,對整個生態系統中的物流及能量的循環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還主導有機物的分解與轉化[1-2]。在農業生態系統中,農作物的穩產高產靠的是豐富的土壤養分,因其對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有著直接影響,從而控制著農作物的發育甚至決定最后的產量[3-4]。但是土壤養分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因素干擾,例如施肥量和耕作方式均可影響土壤肥力。因此上述因素對土壤養分影響的大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全面反映北京市大興區耕地質量狀況,推進耕地質量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產能,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根據《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關于印發〈全國耕地質量等級評價指標體系〉的通知》(耕地評價函[2019]87號)、《耕地質量等級》(GB∕T 33469-2016)、《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NY∕T 1634-2008)、《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辦法》(農業部令2016年第2號)、《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工作的通知》(農辦農[2017]18號)、《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制度(試行)》等要求,北京市大興區開展了2020年耕地質量等級評價工作。基于全區耕地布設的642個采樣點基礎上,在耕地類型和施肥量多種角度下依次對土壤養分指標進行分析。通過了解不同環境因子對土壤養分影響的差異,為改善耕地利用現狀、合理利用土壤資源、發展可持續農業提供依據。
1.1 研究區概況大興區位于北京市南部,東臨通州區,南臨河北省固安縣、霸州市等,西與房山區隔永定河為鄰,北接豐臺、朝陽區。東經116°13′~116°43′,北緯39°26′~39°51′。全境屬永定河沖積平原,地勢自西向東南緩傾,大部分地區海拔14~52m之間,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大興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6℃,年平均降水量556mm。大興區土壤主要分為褐土、沼澤土、潮土和風砂土4個土類,細分為9個亞類。潮土為本區主要土壤類型,分布在全區的大部分地區。大興區內河流分屬永定河、北運河2大水系,大興區屬永定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總的特征是地勢平坦,呈西北高東南低的微傾狀,平均坡降1∕1250,海拔高度在15~45m之間,適宜農耕,便于交通。
1.2 數據來源采用ArcGIS軟件進行布點設計,布設采樣點前需準備最新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土壤類型圖、大興區耕地質量評價圖和數字高程圖等[5-6]。利用網格布點和分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布設采樣點,最終共布設642個點位。采樣時使用全球定位系統進行精確定位,在向當地農戶了解種植情況后,找具有代表性的地塊進行采樣。根據取樣地塊的大小和形狀可以采用梅花法、“S”法、棋盤法等,隨機采取10個樣點的混合樣,取樣深度為0~20cm,取樣重量為2kg左右,測定微量元素的土樣采集推薦使用不銹鋼、木、竹或塑料工具[7-9]。
1.3 樣品測定有機質含量的測定采用重鉻酸鉀法;有效磷含量的測定采用碳酸氫鈉提取——鉬銻抗比色法;速效鉀含量的測定采用醋酸銨提取——火焰光度計法;全氮在加速劑的參與下用濃硫酸消煮后用酸標準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10-13]。
1.4 數據分析基于Excel和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采用Matlab與Origin作圖,顯著性分析采用LSD方法[14-15]。
2.1 不同耕地類型的土壤養分對大興區菜地、糧田和其它3種不同耕地類型的土壤養分指標(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進行描述性統計和方差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和表2。
2.1.1 有機質 不同種植體系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菜地>糧田>其它,其中菜地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5.62g∕kg,糧田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3.79g∕kg,其它的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13.08g∕kg(表1)。由此看出,菜地對有機質的需求量最大,其它最小。根據表2兩兩比較的結果可知,在3種耕地類型中有機質含量分布僅在菜地-耕地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2.1.2 全氮 不同種植體系的全氮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菜地>糧田>其它,其中菜地的全氮含量平均值為1.44g∕kg,糧田的全氮含量平均值為1.28g∕kg,其它的全氮含量平均值為1.05g∕kg(表1)。由此看出,菜地對全氮的需求量最大,其它最小。根據表2兩兩比較的結果可知,在3種耕地類型中,全氮含量分布無顯著性差異。
2.1.3 有效磷 不同種植體系的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糧田>菜地>其它,其中糧田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28.96mg∕kg,菜地的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20.58mg∕kg,其它的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8.00mg∕kg(表1)。由此看出,糧田對有效磷的需求量最大,其它最小。根據表2兩兩比較的結果可知,在3種耕地類型中,糧田-耕地存在顯著性差異。
2.1.4 速效鉀 不同種植體系的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菜地>糧田>其它,其中菜地的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202.00mg ∕kg,糧田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182.83mg∕kg,其它的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143.46mg∕kg(表1)。由此看出,菜地對速效鉀的需求量最大,其它最小。根據表2兩兩比較的結果可知,在3種耕地類型中,耕地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布無顯著性差異。

表1 不同現狀耕地類型土壤養分指標

表2 不同現狀耕地類型土壤養分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續表2 不同現狀耕地類型土壤養分指標的差異性分析
2.2 不同施肥量的土壤養分對大興區露天菜地、設施大棚、糧田和果園4種不同種植設施的土壤養分指標(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進行統計分析,如圖1所示。
2.2.1 有機質 不同種植設施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設施大棚>露天菜地>糧田>果園。其中設施大棚有機質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現上升趨勢;糧田有機質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施肥量在15000~3000kg∕hm2范圍內變化趨勢明顯;露天菜地有機質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施肥量在45000~60000kg∕hm2到達峰值;果園有機質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基于本次調查,結合有機肥施肥量與土壤有機質關系統計分析,為使耕地有機質含量達到最大值,設施大棚推薦施用有機肥30000~45000kg∕hm2;露天菜地推薦施用有機肥30000~45000kg∕hm2;糧田推薦施用有機肥30000~45000kg∕hm2;果園推薦施用有機肥60000~75000kg∕hm2。
2.2.2 全氮差異性分析及施肥推薦 不同種植設施全氮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設施大棚>露天菜地>糧田>果園。其中設施大棚全氮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現上升趨勢;糧田全氮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全氮含量呈上升趨勢,施肥量在15000~30000kg∕hm2范圍內變化趨勢明顯;露天菜地全氮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果園全氮含量平均值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在6000~75000kg∕hm2到達峰值。基于本次調查,結合有機肥施肥量與土壤全氮關系統計分析,為使耕地全氮含量達到最大值,設施大棚推薦施用有機肥30000~45000kg;露天菜地推薦施用有機肥30000~45000kg∕hm2;糧田推薦施用有機肥3000~45000kg∕hm2;果園推薦施用有機肥6000~75000kg。
2.2.3 速效鉀 不同種植設施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果園>糧田>設施大棚>露天菜地。其中果園速效鉀含量平均值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現上升趨勢;糧田速效鉀含量平均值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施肥量在150~225kg∕hm2范圍內變化趨勢明顯;露天菜地速效鉀含量平均值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設施大棚速效鉀含量平均值隨著鉀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在今后的實際生產中,設施大棚推薦施用鉀肥300~375kg∕hm2,將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基于本次調查,結合鉀肥施肥量與土壤有機質關系統計分析,為使耕地速效鉀含量達到最大值,設施大棚推薦施用鉀肥300~375kg∕hm2;露天菜地推薦施用鉀肥150~225kg∕hm2;糧田推薦施用鉀肥300~375kg∕hm2;果園推薦施用鉀肥375~450kg∕hm2。
2.2.4 有效磷 不同種植設施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糧田>設施大棚>露天菜地>果園。其中果園有效磷含量平均值隨著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現上升趨勢;糧田有效磷含量平均值隨著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露天菜地有效磷含量平均值隨著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施肥量在375~450kg∕hm2范圍內變化趨勢明顯;設施大棚有效磷含量平均值隨著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含量呈上升趨勢。基于本次調查,結合磷肥施肥量與土壤有機質關系統計分析,為使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達到最大值,設施大棚推薦施用磷肥450~525kg∕hm2;露天菜地推薦施用磷肥375~450kg∕hm2;糧田推薦施用磷肥525~600kg∕hm2;果園推薦施用磷肥525~600kg∕hm2。
通過研究耕地類型和施肥量對土壤養分的影響,結果表明:
(1)不同耕地類型對土壤養分含量產生影響,其中有效磷存在顯著性差異,而有機質含量僅在菜地-耕地間存在顯著性差異。
(2)不同施肥量對土壤養分影響較大,合理施肥對土壤養分產生積極作用,會提高作物對養分吸收的能力。因此,可通過增加土壤肥力來提高作物產量,以便合理利用農田資源,促進農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