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患者,女,61歲,因“發現左側腋窩包塊2月余”入院。入院前2月余,患者發現左側腋窩包塊,按壓疼痛,無紅腫,有盜汗、消瘦,無發熱,后包塊逐漸增大,于當地醫院行左側腋窩包塊切除,淋巴結活檢:考慮惡性淋巴瘤(圖1)。免疫組化染色:CD30(+)、CD15(+)、LCA(±)、EBV(+)、CD20(+)、PAX-5(+)、TdT(-)、ALK(-)、CK(±)、GrB(-)、S-100(-)、CD3(-)、Ki-67(約80%+)。EBV原位雜交:EBER(-)。結合HE及免疫組化結果診斷為灰區淋巴瘤。為進一步診治來我院。既往無特殊疾病史及腫瘤家族史。入院時查體:左側腋窩見一長約5 cm手術瘢痕,愈合良好,可觸及約10 cm×9 cm腫大淋巴結;左側頸部可觸及多個腫大淋巴結,最大約2 cm×2 cm,質中,界清,活動可,有壓痛,余淺表淋巴結未及。胸部CT:(1)左腋窩多發軟組織密度結節、團塊影,考慮腫大淋巴結;(2)右肺下葉磨玻璃密度結節,左肺少許斑片狀影。淺表淋巴結及腹腔彩超:雙側腋窩(右側1.5 cm×0.7 cm,左側12.8 cm×1.2 cm)、腹股溝(最大2.6 cm×0.7 cm)及左側頸部實性結節(最大1.7 cm×1.2 cm)脾內低回聲結節。骨髓涂片:增生性骨髓象,幼稚淋巴淋細胞0.5%。骨髓流式細胞學:未見異常。2016-03-23開始給予第1療程DA-EPOCH方案化療[依托泊苷(VP16)60 mg,長春新堿(VCR)0.4 mg,吡柔比星(THP)16 mg,上述三藥混合持續靜滴d1~d4,環磷酰胺(CTX)0.8 g,d5,地塞米松(DEX)10 mg,d1~d5)]。此后按體表面積行DA-EPOCH方案化療7個療程,共8個療程。化療結束后門診隨訪,至今完全緩解。

圖1 淋巴結活組織檢查病理表現(HE染色,×100)
討 論灰區淋巴瘤是一類發病率較低的淋巴瘤,是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造血與淋巴組織腫瘤分類中新增列的一類B細胞淋巴瘤。2020年NCCN指南定義灰區淋巴瘤為介于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和經典霍奇金淋巴瘤(CHL)之間不能分類的B細胞淋巴瘤。其形態學表現:通常比原發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PMBL)細胞更大及更具多形性,有時類似腔隙或霍奇金樣細胞,不伴中性粒細胞浸潤性,常伴壞死。其免疫表型為CHL和PMBL之間的過渡特征,CD30、CD15、CD20、CD79α常呈陽性,EBV(-),轉錄因子PAX5、OCT2、BOB.1常呈陽性,Bcl-6不同程度表達,CD10、ALK為陰性,若形態上與PMBL相近,缺乏CD20,CD15(+)則提示灰區淋巴瘤,若形態上與CHL相近,CD20或其他B細胞標記物強陽性以及缺乏CD15,亦提示灰區淋巴瘤。迄今為止,灰區淋巴瘤尚無標準有效的治療方案,預后差。目前多采用侵襲性淋巴瘤治療方案,但總體化療緩解率較低。有報道應用CHOP、DICE方案治療2例灰區淋巴瘤患者,最終因疾病進展死亡[1]。王磊等[2]報道16例灰區淋巴瘤患者,僅4例經治療后獲得完全緩解。目前DA-EPOCH方案對于高級別淋巴瘤患者治療效果較好。此例灰區淋巴瘤患者經DA-EPOCH方案化療4療程后評估為部分緩解,8療程結束后評估為完全緩解,隨訪至今存活。Evens等[3]報道,CHOP或DA-EPOCH方案聯合或不聯合美羅華(R)治療灰區淋巴瘤較ABVD方案具有更好的預后。Pilichowska等[4]推薦將R±CHOP或R±DA-EPOCH方案列為灰區淋巴瘤的一線治療方案。目前灰區淋巴瘤的治療方式仍以聯合化療、放療及骨髓移植為主。但對灰區淋巴瘤患者可嘗試新的治療方案,如靶向藥物。Tanaka等[5]報道,PD-L1在灰區淋巴瘤的表達與霍奇金淋巴瘤具有相似性,而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霍奇金淋巴瘤具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可嘗試使用檢查點抑制劑來治療灰區淋巴瘤。此外,還可以嘗試使用CD79a抑制劑、新一代的CD20抑制劑或是用于治療其他類型B細胞淋巴瘤的相關新藥,以便尋找到更多治療灰區淋巴瘤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