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昔安
畢業將近20年,從剛畢業時懵懂的“青蘋果”熬成了職場中世故的中年女性。最“奇葩”的是,到現在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選擇了人力資源管理這個崗位。
人力資源管理(簡稱HR)這個概念在很多年前傳入中國后,很快被中國的企業家們本土化。在一線城市,隨著專業分工越來越細致,HR的“責權利”劃分非常清楚,對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是什么很明確。
但在中國大部分中小城市中,HR又是什么呢?作為一名在中小企業中求生的HR老手,手捧著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的我,從業將近20年,對人力資源行業的變遷,深有體會。
中小企業的HR是一個尷尬的崗位。每個HR幾乎都是一個大管家、全能手,是綜合部、后勤部、人事部,是一個一專多能的崗位。大到企業戰略管理,要時刻獻計獻策;小到針頭線腦,要時刻學會成本計算。
對內要抓行政管理、績效管理、企業文化、選人育人、薪酬設計、職業規劃,還要搞好勞動關系,避免勞動糾紛。時時刻刻還要繃著安全管理的一根弦,別出什么工傷事故;對外要維護公司的公關形象。遇到一個懂得HR崗位特質的老板還好,遇到不懂的老板,HR就成了打雜的。
談談HR最經常做的招聘工作吧。還記得當年畢業后,懵懵懂懂就做了HR,剛入行的HR,干得最多的工作就是招聘。15年前的招聘工作,不需要篩選簡歷,只要在報紙或者招聘會,甚至單位門口貼一張告示,發布一條招聘信息,很快求職者的電話便會接踵而至。我們要負責的就是篩選來應聘的人員。
企業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不斷加入。隨著經濟環境不斷變化,各種中小企業、各類行業雨后春筍般不斷涌出,人力資源市場開始越來越火爆,各個企業人才競爭白熱化,一將難求。HR們經常說自己是某某技校畢業的,專業開挖掘機,在各個角落默默挖人。每個能在HR崗位干出一定成績的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資源庫。
HR們長年累月,閱人無數,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幾乎每個人都有職業病。凡是說過話的人,他們幾乎都可以判斷出對方是做什么的,工作性質如何,薪資范圍,工作強度,甚至家庭是不是和睦,是不是公司現在需要的人,是不是可以儲備進自己的資源庫。還記得有一次,為了一個關鍵崗位,我在兩天之內篩選了700多份簡歷,打了300多個電話,才成功邀約了十幾位面試者。發現人才的過程,堪比掘金。
在HR的績效考核里總有兩條硬指標:招聘完成率、人才流失率。人才引進來,怎么留呢?從入職關懷,到崗位培養、晉升規劃,幾乎每一位走進企業的人才,都是由HR迎入,最后由HR送走。HR是人才與企業之間的紅娘,是各個企業之間人才資源的整合者。
中小企業的HR就是這么全能,每個能在這個崗位上歷練多年的人,都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心態。
在每個HR的眼睛里,每位伙伴都是最可愛的人,沒有不合適的人,只有沒放到合適位置上的人。只要人才用得好,企業永遠會活力四射。我們被這種積極的心態所引導,竭盡所能讓員工開心工作,把工作變得更有意義。我們需要具備更多的適應性、更多的應變性、更多的技能性。探索,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