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茵嵐
重慶市黔江區民族小學校
1.完整閱讀,系統生成。整體閱讀的要點是在完整閱讀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探究,提升學生閱讀的整體性是有效挖掘整體閱讀教學核心的重要要求,是學生提升整體閱讀效率的基礎所在。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整體閱讀的時候,需要提高對整書、整文的重視程度,通過引導和指導學生閱讀完整的讀物來有效落實整體閱讀的理念。同時,教師不能夠僅僅只關注學生讀的內容,更要將閱讀的整文整書素材作為閱讀學習依據,通過設計不同的閱讀指導方法,如制定閱讀計劃、設計閱讀問題、完成讀書報告等將學生不斷吸引到閱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積極性和針對性,幫助學生系統生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準確理解整體閱讀的價值,并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展現這種價值。
2.師生共讀,加強討論。對小學生來說,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有一個可以共同分享和討論的對象往往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在不同閱讀觀點、閱讀收獲的分享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師以陪伴者和指導者的身份加入到學生的整體閱讀過程中,與學生共同交流閱讀心得和閱讀感想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教師必須要重視師生共讀,一方面不斷了解學生的閱讀感想和閱讀收獲,及時給予學生情感上的贊揚,方法上的指導,觀念上的糾正和問題上的幫助,保證學生的整體閱讀過程有效有趣。另一方面,教師重視師生共讀,積極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和理解情況并為學生設計針對性的閱讀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這樣一來,學生的整體閱讀過程才不會孤獨無助,而能夠在與教師的熱烈討論與積極溝通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和方法上的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有效性。
1.整體感知,大體了解全文思路和情感。整體性閱讀的要求是讓學生從了解文章整體結構和內容出發,展開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與理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整體閱讀的時候,首要做的就是以整體閱讀格局為基礎,幫助學生初步感知和大體了解文章的意思與情感,形成整體閱讀的初步感受。一方面,學生在整體閱讀課內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從文章題目猜測文章大致內容和情感,等學生有初步的感知和想法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針對每一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進行閱讀,驗證自己的假設,并進一步理解不同段落之間的情感聯系。緊接著教師再帶領學生規定時間內快速瀏覽全文,找出重點的句子和提示語,從而幫助學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和意思。另一方面,學生在整體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查閱文章時代背景,了解作者情感經歷,大致估計閱讀文本內容走向,整體把握閱讀情感。借助這種整體感知的方式,學生能夠有效地把握整體文本,提高自己短時間內提煉文章要點,獲取關鍵信息,感知文章情感的能力。
2.局部研讀,把握細節,深化對文章的理解。雖然整體閱讀強調從一個大的格局,從更加系統和全面的角度進行閱讀,但卻并不意味著學生不需要對局部進行鉆研探究。事實上,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感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文章的重點細節進行研讀,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情感的重要過程,也是幫助學生更加有效把握文章整體的關鍵步驟。因此,教師必須以整體閱讀為前提,指導學生合理進行局部研讀,通過把握局部細節來提高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局部研讀是學生有效把握文章前因后果,了解作者主要意圖的重要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分析和思考文章的細節,能夠有效豐富文章整體情感,為學生整體化的深入閱讀提供更加有力的參考指導依據。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整體與局部相聯系,詳略得當的閱讀意識,借助局部研讀有效服務整體閱讀。例如,在學習文章《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研讀最后兩個段落,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了解居里夫人輕視名譽權利的高潔品質,從而豐富整體閱讀中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所贊頌的品質的理解。
3.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是提高學生整體閱讀效果,提升學生對文章層次和情感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有些學生在整體閱讀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引目標,從而導致了閱讀效果低下,閱讀收獲甚微的情況。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克服這一整體閱讀缺陷,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內容,現階段的閱讀水平而設計相關的閱讀問題必不可少。就以《跨越百年的美麗》為例,教師在未講解文章之前,可以先給學生布置“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覺得居里夫人身上有什么美好的品質呢?”這一閱讀問題,讓學生通過整體閱讀來思考并解決這一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后續整體閱讀的時候,就能夠找到一個具體的目標,從而將自己的閱讀重心和注意力集中到解決這一問題上,避免在閱讀過程中思路跑偏。同時借助具有針對性的閱讀問題,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收集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效率和有效性。
整體閱讀是學生有效培養自身閱讀能力,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學習素材不斷提高閱讀興趣、提高認知能力與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徑。整體閱讀是一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教學藝術,它強調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分享自己的觀點,進行個性化的思考,因此,教師不應當壓抑學生的閱讀欲望,避免將整體閱讀方法統一化,而要積極鼓勵學生勇敢想象,不斷創造,形成個性化的情感理解方式,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