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沙朋 張 培 張瑞華
河南省新鄉市友誼小學
古詩文朗讀是古詩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對于古詩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針對目前朗讀中還存在的問題,老師應該從自身出發,將朗讀實踐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古詩詞水平,進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1.形式化嚴重,模式單一。目前朗讀形式基本都是老師先示范一遍,學生集體朗讀一遍,再叫一兩個學生起來單獨朗讀,這種形式過于死板單一,除了單獨朗讀的學生,其他學生很難得到真正的朗讀訓練,沒有參與的積極性。
2.朗讀時間不足,內容選擇少。古詩詞朗讀一般只在語文課上進行,加上老師還要對內容進行解釋和分析,這些都要包含在短短一節課內,造成朗讀時間嚴重不足。此外,目前學生朗讀的古詩詞基本都是課本上的內容,對于課外補充內容的選取還不夠,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1]
3.教師指導不規范,評價不到位。一些教師自身水平不夠,對于一些字詞的音準掌握不到位,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學習到了錯誤的讀音。很多老師在學生朗讀后基本只是模糊地評價不錯、很好等,對朗讀時的聲調語氣等沒有進行分析,導致學生無法有效提升朗讀水平。
1.轉變觀念,營造氛圍。許多老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課堂死板沒有活力,學生對于朗讀感到無聊乏味。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身觀念,營造一個好的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其成為朗讀課堂上的主人翁。老師要作好引領者帶領學生學習,對朗讀環節重視起來,積極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教育注重因此施教,對于每一個不同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興趣愛好、學習自制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老師應該改正自己的觀念,避免對學生一刀切,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靈活調整,使其適應課堂節奏,有主動參與的想法。對于一些朗讀基礎差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簡單的朗讀任務進行練習,對練習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
2.豐富形式,激發興趣。很多學生對于朗讀抵觸的原因在于沒有激發他們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于朗讀產生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才會自己積極加入到朗讀課堂中,主動進行朗讀訓練。教師可以使用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表演朗讀法,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教師可以仿照舞臺劇的形式,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朗讀。因為這篇文章對話較多,角色分明,適合表演朗讀,朗讀后學生對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對白會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對于整篇文章的內涵和思想也有更透徹的認識。
還可以創設情境,以《桃花源記》為例,桃花源記主要寫的是武陵人捕魚發現桃花源的過程,在講解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先播放一段一段《桃花源記》的動畫視頻短片,幫助學生理解武陵人是怎么一步一步進到桃花源中,通過動畫視頻的形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陶淵明的詩,如《歸園田居》、《飲酒》等,可以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作為朗讀時的背景,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詩人閑適自然的心理狀態,對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會有多幫組,學生朗讀時的感情也會更加充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舉辦朗讀比賽,觀看朗讀視頻等方式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3.增加時間,拓展內容。朗讀時長是朗讀水平能否提高的關鍵,除了在語文課上,老師還可以安排早讀進行古詩詞的朗讀訓練,在下午的自習課,老師也可以設置一節專門的朗讀課來進行練習,充足的時間可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正面訓練,對朗讀產生興趣,增強自信心。老師可以給學生設立一個朗讀目標,規定好每周朗讀時間和任務,讓家長給孩子錄制朗讀視頻,以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2]
很多老師為了應對考試,一再縮減朗讀時間,只注重字詞的講解,這其實對于古詩詞學習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對文章有一個初步了解,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會格外注意,在老師講解內容時會重點記憶,對于考試也是十分有幫助。
針對朗讀內容單一的問題,老師可以找一些和課程內容類似或者同一位作者的作品進行朗讀拓展。例如,在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等山水田園詩時,可以將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也進行對比朗讀,同為山水田園詩,二者有何不同和相同。通過對比朗讀,學生對于這個問題可以有更深入的理解,對于學習質量也有很大提高。
4.強化指導,多元評價。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要對教學內容有詳細了解,對于一些生僻字、通假字的讀音要予以校對,確保讀音準確和自然。同時對于詩文的感情傾向也要做出正確判斷,避免出現基調不符的情況,可以通過與老教師交流經驗、上網查找資料等方式強化自身指導水平。對于學生的指導技巧也十分重要,很多老師缺乏指導技巧,對于學生不能循循善誘,采取的方式過于簡單粗暴。
對于學生的朗讀,老師不能只是簡單敷衍的一句不錯、很好,對于語音語調、停頓情感方面都要做出詳細的評價,對于表現好的地方給予鼓勵,對于有問題的地方給予建議,并鼓勵學生再來一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得學生對于詩文朗讀產生興趣。
由于古詩詞教學的周期很長,對于朗讀方面的訓練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水平,豐富課堂形式和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古詩詞學習環境,發掘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使學生成績和能力得到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