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興
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李元小學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轉化已經成為了社會和家長的共同的愿望,素質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以開發小學生的智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各方面能力,使學生德智體得到全面的發展,造就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的,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小學生掌握好小學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心理素質,文化素質都得到鞏固和發展,真正的改變以考試為目的,不重視學生的過程,不重視學生的智育和德育,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掌握,真正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真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創新思維是不依常規而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的程度,向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創新思維反映了思維的發散和創新,對問題盡快聯想、進行假設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的特點。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的同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需要以樂于求異的心理傾向作內驅力。教師要善于選擇具體的題材,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誘導學生的求異意識,對于學生在思維過程中不時出現的求異因素,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使學生感覺到自已求異成果的價值,反饋出更大程度的求異積極性,在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教師及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在獲得問題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樂趣,備受創新思維的成功喜悅,漸漸養成求異的意識,發展穩定的心理傾向,這樣遇到具體問題時就會能動地做出“還有其它的解法嗎”、“再多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一下”的求異思考。只有在這種心理傾向的驅使下,相遇的基礎知識,解題經驗等才會處于活躍狀態,才可能對問題的數量作出各種不同形式的思考,逐步提高創新思維的能力。
變通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要對問題實行變通,擺脫傳統思考方式的束縛,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約才能實現,因此,在學生較好地掌握了一般原理和方法后,要注意誘學生擺脫原來的思維定勢,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實現思維的變通。當學生思維閉塞時,教師要善于調度原型,幫助學生接通與有關舊知識和解題經驗的聯系,作出轉換、假設、化歸、逆反等變通,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如:李師傅加工一批零件,10天加工這批零件的 ,這樣,剩下的零件還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學生般都能根據題意作出的習慣解答,此時,教師可以對解題思路作如下誘導性提問:
(1)完成這批零件還零要多少天?
(2)已做零件數是剩下零件數的幾分之幾?
(3)剩下零件數是已做零件數的幾倍?
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題中數量的相等關系尋求用方程解答和用比例解答。這樣就會使學生自覺地從一種思維過程轉換到另一種思維過程,逐步形成在題中數量間自由調節的變通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極為有效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在分析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能夠提出非常新穎的解決問題方法,這是學生思維方式獨創性的體現,數學老師要給與鼓勵,使學生的獨創精神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真正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提高,使學生在批判中得到發展,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的發展。我們都接受過一張桌子四個角鋸掉一個角后剩下幾只腳的問題。我們長期來就認為,鋸下一個角,還有5個角,這個已經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但是我們如果讓學生動手操作的話,從桌子中間切割下來一個長方形,這樣就會發現有可能含是4個角,如果從對角的折疊的方式鋸下來的話,還有可能是三個角,如果只是砍掉一個角的一部分的話,就是才是5只角。在這種情況下, 在學生通過這樣的演示和動手操作,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活,使學生在動手和探索中思維方式得到了最有力的開發,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促進思維品質的優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訓練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如:“2、4、6、7、10這五個數中,哪一個數與眾不同呢?有的學生認為10是最小的兩位數,與眾不同,2是最小的數也與眾不同,7是其他的數字中唯一的奇數,也與眾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們經過討論,經過爭論,經過交流,都提出了自己合理的解釋,因此老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提出自己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結論,對這些答案都要給與肯定,激發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不斷地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批判性能力,在多種形式的數學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程中,教師給學生創造出和諧寬松的環境,創造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創新的動力,推動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的向縱向和橫向全面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