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龍
四川省渠縣職業中專學校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化學知識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融會貫通,是教師教學的目標和方向。這就要求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當結合教學需要,融入生活現象、生活案例等,積極構建生活化的化學教學課堂,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化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化學應用實踐能力,發展其化學核心素養。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在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共同構成了化學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教師構建生活化的教育模式,結合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等,有利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建立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性,同時活躍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化學社會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化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由此可見,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積極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是發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高中階段學生需學習的科目較多,且化學涉及的知識點眾多,為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學習盡可能多的知識點,且掌握得盡可能扎實是每位教師需重點考慮的問題。教師需換位思考,切實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內容中引入生活化知識。在新知識點的講解過程中結合其感興趣的生活現象或事例,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加快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和認知。在練習環節里,在題干的設置中也可以生活化內容作為引導,啟發學生思考。
在新教改時代,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生活化教學策略:
(1)對于化學教材中需要學生扎實掌握的知識,可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接觸到的物品進行實驗驗證,或教師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當中的實例與實驗過程。
(2)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小組分工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教師設計一些結合日常生活與化學知識的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哪怕探究的結果是失敗的,學生也能夠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經驗與教訓,從而收獲成長。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積極開展化學實驗,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同時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動手應用和實踐能力。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通過生活化的化學實驗的開展,提高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一些趣味性的生活小實驗,增強化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都喜歡吃“酸蘿卜”,但很少有學生知道:在紅心蘿卜中加入白醋,蘿卜會由紫色變成紫紅色;白酒為什么存的時間越久越香?如何讓水瞬間結冰。等等,這些都是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小常識。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巧妙地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開展生活實驗,讓學生了解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背后蘊含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質量。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教師應當巧妙地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構建“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時,就可以結合微視頻的應用,將有關金屬材料的紀錄片融入到化學課堂中,提高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認知,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完成一項知識點的講解后,除傳統的習題練習外,還可布置學生到生活中進行觀察或實踐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加以指導和點評,并鼓勵學生提出疑問,進行調查和探究。在學生自主嘗試的過程中,所涉及的部分知識可能會超出已學的范圍,這就促使學生主動查找資料或向老師請教,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與初中階段相比,其復雜性和抽象性都大幅提升,而生活化教學策略將枯燥的知識內容與具體化、形象化的事物或實例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內容。高中化學教師有必要結合地區實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在知識點教書、課下聯系安排等環節中,引入生活化知識,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