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興
(福建省南靖永豐國有林場,福建 南靖 363600)
印度紫檀(PterocarpusindicusWilld.)系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紫檀屬(PterocarpusL)樹種,別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青龍木、黃柏木、赤血,為落葉大喬木,樹高達25 m以上、胸徑達40 cm以上,樹皮灰色,羽狀復葉。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亞以及太平洋群島中的島國與島嶼中的: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1];我國的主要產地為臺灣省、廣東省及云南省南部,福建省南部地區亦廣為栽培[2]。生長于坡地的疏林中,或栽培于樓堂館所、庭園作景觀樹種,有的種植于路旁、岸邊作行道樹[3]。印度紫檀木材堅硬致密,心材紅色,木材紋理美觀耐看,為建筑、樂器、高檔家具及工藝品優良用材[4]。當前,人民對紅木家具消費欲望日益高漲、對紅木工藝品欣賞水平顯著提高,篩選芯材出材率高、干形通直、紋理美觀大方的印度紫檀母樹作為優良無性采穗母株,用無性扦插快繁方式大批量培育優質容器苗,以期能局部滿足林農對遺傳性狀優良的印度紫檀優質容器苗的需求[5]。況且目前國內外對印度紫檀扦插繁殖均未見報道[6],因此,開展“印度紫檀無性扦插快繁技術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可觀的生態、經濟效益[7]。
試驗苗圃選擇在福建省南靖永豐國有林場圃地,苗圃地理位置座標處于E:117°17′,N:24°30′,屬于亞熱帶與南亞熱帶交匯處的特殊地理位置,雨量豐富,海拔高60 m,年均氣溫21°,年均降雨量1587~1879 mm,無霜期320 d,年平均相對濕度80%,一年平均日照時間2052 h。是比較適宜扦插試驗的氣候、地理條件。
扦插用枝條來源于福建省南靖縣山城鎮碧湖村3 a生人工種植的印度紫檀,為了使試驗數據有較科學的可比性,選取生長旺盛、沒有林木病害且無森林害蟲危害過的枝條,同時還需顧及枝條木質化一致、枝條莖粗相近、節間長度相等的印度紫檀枝條。扦插基質取自福建省南靖永豐國有林場場部工區附近林地15 cm以下的微酸性紅土,ABT-1#(艾比蒂生根粉)購于中國林科院、IBA(吲哚丁酸)、NAA(萘乙酸)等藥物、化肥、烏紗網、薄膜等購于南靖縣豐田鎮供銷社。
扦插試驗前大約2個月,對試驗苗圃地按常規進行除草、平整及建立完整的給水排水系統,然后按技術要求對圃地施行噴施等量式的波爾多液全面殺毒滅菌。扦插前20 d左右按試驗設計將不同混合基質裝入寬為6 cm、高為10 cm容器袋中;再對裝入容器袋中的混合基質使用1000倍液10%百菌清油劑進行殺毒滅菌,以淋透容器袋內的混合基質為符合要求,殺毒后的基質履蓋一個星期左右,扦插前1 d將容袋器袋中的混合基質灌透水后即可進行扦插試驗。
2018年2月4日上午進行扦插試驗,人工剪取扦插穗條時必須區分:①未木質化的嫩枝與完全木質化的硬枝并各自掛上注明的標簽;②要區分出插穗底部剪刀口型狀單切面與雙切面并各自掛上注明的標簽;③插穗長度11 cm與15 cm并各自掛上注明的標簽。剪切好的插穗每45根用繩子綁成一把,綁成把的插穗要經過消毒滅菌處理。然后插穗下切面蘸按試驗設計所要求的種類及其對應濃度的激素,下切面蘸激素長度2.0~2.5 cm較適宜。扦插后噴淋一遍清水,以使插穗下切面與基質較緊密結合一起;人工搭起半拱的苗床小棚,在半拱的苗床小棚上覆蓋透明薄膜,并在烈日下的高溫時段在半拱的苗床小棚上覆蓋烏紗網。
從扦插到插穗生根這期間人工田間撫育管理措施尤其重要:①水分的管理,扦插試驗過程中,一旦發現半拱的苗床小棚內相對濕度小于90%時,必須立即對扦插苗進行噴水;通常在沒有出現極端高溫的正常氣候情形下,每隔5~7 d對扦插苗補水,以保證插穗不缺水導致萎蔫;②光照的管理,適宜的光照有利于插穗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光照太強致使溫度過高造成插穗受到灼傷,因此當半拱的苗床小棚內溫度高到能傷害插穗時必須及時在烏紗網上進行噴水降溫;陰雨天必須及時掀開烏紗網以確保插穗享受適當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③病蟲害的預防管理,蟲害用20%丁硫克百威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輪替使用;病害以1200倍液8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7%井岡霉素水溶性粉劑輪替使用;④插穗的養分管理,扦插后每隔7~14 d噴施1次葉面肥,以防止插穗缺乏營養而過早落葉,葉面肥以500倍液稀土微肥、氨基酸輪替使用。
2.5.1 植物激素及其濃度的試驗
先用紅壤土為扦插基質,用3種不同種類激素為因素U ,ABT-1#為U1、NAA為U2、IBA為U3;和3種不同濃度為因素X,300×10-6為X1、600×10-6為X2、900×10-6為X3做雙因素隨機區組試驗,重復3次,每重復扦插穗條45根,各因素水平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與不作任何處理,直接扦插的對照(ck)作直觀對比,直接得出試驗效果明顯與否。扦插60 d后調查每個重復的試驗標志值。
2.5.2 插穗的木質化、插穗的下切面、插穗的高及基質的試驗
在2.5.1試驗的基礎上,設計插穗木化程度為因素Z,未木質化的嫩枝為Z1、完全木質化的硬枝為Z2;插穗基部下切口型為因素A,單切面為A1、雙切面為A2;插穗高為因素C,高11 cm為 C1、高15 cm為 C2;扦插基質為因素B,紅壤與粉沙體積等分1∶1為B1、紅壤與珍珠巖體積等分1∶1 為B2作4因素2水平正交試驗L8(27)設計,4因素中各2水平采用正交試驗設計排列,與未做任何處理直接扦插到紅壤的對照(ck)作直觀對比,同時對照(ck)不參與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每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扦插45根插穗。扦插60 d后調查每重復標志值。
通過本試驗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不同激素及其濃度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的增效作用是明顯的。從表1及表2中可以直觀看出,采用600×10-6ABT-1#時印度紫檀扦插生根效果最佳,即采用X2U1時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最高且生根數最多,平均生根率達75.3%、平均生根數達8.6條;而對照(ck)平均生根率僅11.4%、平均生根數僅2.2條;其它2種激素及其配置濃度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數均不如X2U1組合。從表3生根率和生根數的方差分析結果上看:激素及其濃度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生根數的影響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同時從激素及其濃度的均方比值大小可以直觀判斷出:濃度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的影響力大于激素種類,而二者對生根數的影響力大小則正好相反。

表1 激素種類及其濃度對扦插生根率調查數據

表2 激素種類及其濃度對扦插生根數調查數據

表3 激素種類及其濃度對扦插生根率、生根數影響的方差分析
在上述植物激素及其濃度試驗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扦插成活率的試驗,采用600×10-6ABT-1#前提下、進行插穗木質化程度、插穗基部下切面、插穗高度及基質4因素扦插試驗。扦插后60 d后調查各試驗標志值,調查統計數據見表4。從表中數據可以直觀看出:用600×10-6的ABT-1#來處理高度為15 cm基部下切面為雙切面的完全木質化的硬枝并且扦插到紅壤與珍珠巖體積等分為1∶1的基質時,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生根數均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結果是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生根數比其它處理都高且都多,平均生根率高達80.6%、平均生根數多達9.8條;而不做任何激素處理用紅壤直接扦插的對照(ck)平均生根率僅11.2%、平均生根數僅2.1條。從正交試驗結果的R值(代表每個因子2個水平的K值全距)大小中可以看出,4個因素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生根數影響力大小依次為:Z→A→C→B。從正交試驗方差分析的結果(表5)中可以看出插穗的木質化、插穗的下切面、插穗的高3個因素對扦插生根率有極顯著影響差異;插穗木質化程度、插穗基部下切面對扦插生根數有顯著影響差異,其它因素則沒有。

表4 不同處理對扦插生根率、生根數正交試驗的結果與分析

表5 不同處理對扦插生根率、生根數正交試驗的方差與分析
激素及其濃度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的增效作用是明顯的。通過試驗結果為600×10-6ABT-1#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效果最優、即其扦插生根率最高且生根數也最多,平均生根率達75.3%、平均生根數達8.6條;因此,本階段的試驗探索出對印度紫檀扦插激素及其濃度的最佳組合,為為進一步的深入試驗打下良好的前提基礎。
通過試驗用600×10-6ABT-1#來處理高度為15 cm且基部下切面為雙切面的完全木質化的硬枝扦插到紅壤與珍珠巖體積等分為1∶1的基質中時,對印度紫檀扦插生根率、生根數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即用X2U1C2A2Z2B2條件下時、扦插生根率最高、生根數最多,平均生根率高達80.6%,平均生根數多達9.8條;其余處理的標志值均低于本處理(圖1、2)。

圖1 印度紫檀扦插苗
本文所探索并總結出印度紫檀無性扦插繁殖技術,可以在林業、園林規?;a印度紫檀扦插容器苗時加以推廣應用。

圖2 印度紫檀扦插裸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