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蓬 許喆萍
江西省瑞金市人民醫院骨科,江西瑞金 342500
當前,在人口老齡化進程推進的狀態下及交通行業的發展,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也逐年提升[1]。數據證實,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占據全身骨折的3.6%,股骨頸骨折在老年患者中多見,同時女性數量多于男性。因股骨頸骨折多由于意外因素導致,患者會產生對未來病癥恢復擔憂,擔心長時間臥病在床,經濟負擔加重,因此產生負面情緒[2]。同時長期的臥病在床,患者易出現壓瘡、便秘、感染及墜積性肺炎等病癥,患者生命質量受到嚴重影響[3]。臨床實踐表明,對于術后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評估本類高齡骨折患者護理模式可取程度對臨床采納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基于此種情況,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52 例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整體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方法分為對照組(n=26)與觀察組(n=26)。對照組中,男10 例,女16 例;年齡55~78 歲,平均(66.1±3.4)歲;平均體重(68.6±6.2)kg;骨折Garden 分型:Ⅲ型3 例,Ⅳ型23 例。觀察組中,男11 例,女15 例;年齡55~77 歲,平均(65.7±3.8)歲;平均體重(68.4±6.1)kg;骨折Garden 分型:Ⅲ型3 例,Ⅳ型23 例。兩組的性別、年齡、體重、 Garden 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CT 和X 線檢查確診為股骨頸骨折[4];②有明確外傷史者;③我院收治后予以常規檢查,同時進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④患側肢體髖骨腫脹,同時痛感強烈[5];⑤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多部位骨折者;②合并腦梗死者;③智力障礙及精神類疾病患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予以基礎骨科護理指導,如術前健康指導、術前準備和訪視、心理溝通及疑問解答等,同時告知患者手術中的注意要點,術后創口、治療及飲食等護理,針對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予以溝通疏導。
觀察組予以整體延續性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基礎護理:患者入院后進行入院管理,設立檔案,評定患者病情,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予以健康教育指導,詳細向患者講解病癥發病原因、治療方式、飲食情況和術后康復鍛煉方式,予以圍術期護理指導,測定生命體征,予以詳細的并發癥預防和對癥處理原則。②心理干預:根據臨床數據顯示[6],心理應激導致患者康復能力降低,當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者心理綜合評定,依據患者的心理特征予以針對性心理干預,強化和患者交流,詳細向患者講解病癥相關要點,聽取患者存在的問題并詳細解答,以此緩解患者焦慮、緊張和抑郁狀態,對心理問題嚴重患者,則派遣專門的心理醫師予以指導。③飲食指導:依據自身身體情況予以飲食控制,食用清淡和易消化食物。④并發癥指導:對患者予以肢體功能康復,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⑤早期康復鍛煉:通過護理人員指導,予以患側肢體股四頭肌等收縮功能。⑥出院延續性護理:患者出院后,對患者和家屬予以出院宣教,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墜床、跌倒及活動鍛煉等措施,時刻維持床單的干凈。
隨訪12 個月后,觀察兩組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功能情況、焦慮抑郁評分及并發癥情況。并發癥包括墜積性肺炎、壓瘡、便秘、感染。
髖關節手術患者評分表(Harris)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說明功能恢復越好,≥90 分表示恢復優良,80~89 分表示恢復較好,70~79 分表示恢復尚可,<70分則表示恢復較差[7]。美國紐約特種外科醫院(HSS)評分滿分為100 分[8],疼痛30 分、功能22 分、活動范圍18 分、肌力10 分、屈曲畸形10 分、關節穩定性10分。扣分項目內容涉及是否需要助步器,內外翻畸形及伸直不全等,優>85 分,良70~84 分,中60~69 分,差<59分。并發癥包括墜積性肺炎、壓瘡等。
焦慮抑郁度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SAS 包含20 個項目,分為4 級評分,<50 分為正常;50~60 分為輕度焦慮;>60~70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SDS 包含20 個項目,分為4 級評分,<50 分者為正常;50~60 分者為輕度焦慮;>60~70 分者為中度焦慮,>70 分為重度焦慮。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前的Harris、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12 個月后的Harris、HSS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Harris、HSS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髖關節和膝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髖關節和膝關節功能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Harris 評分干預前 干預12 個月后 t 值 P 值HSS 評分干預前 干預12 個月后 t 值 P 值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26 26 49.44±8.44 48.83±9.83 0.932 0.167 58.34±11.41 72.41±19.37 5.191 0.002 6.943 22.687 0.000 0.000 76.64±13.76 74.33±17.65 0.652 0.381 89.03±12.44 97.22±15.28 5.119 0.000 7.052 16.483 0.000 0.000

表2 兩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n)
兩組干預前的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12 個月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焦慮和抑郁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焦慮評分干預前 干預12 個月后 t 值 P 值抑郁評分干預前 干預12 個月后 t 值 P 值對照組觀察組t 值P 值26 26 64.41±6.21 65.32±7.23 0.398 0.564 59.12±1.27 48.45±1.09 5.483 0.000 3.985 6.573 0.048 0.000 62.46±5.48 61.18±6.41 0.610 0.412 55.37±1.65 43.57±1.12 5.172 0.000 4.002 6.142 0.038 0.000
作為骨科的多發病,股骨頸骨折的發生主要因老年人機體功能降低,反應能力較差,同時出現骨質疏松、骨質脆弱等情況,遭受外力時出現骨折。當股骨頸骨折發生后,容易引起患者行動阻礙,要長時間臥床休養,因此易導致抑郁和焦慮等不良反應發生,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危害患者生命安全[9-10]。如何加強對患者出院后護理干預、使患者得到持續有效的全面護理干預,成為臨床熱門研究。
本研究中,選取我院接收的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予以整體延續性護理模式,整體延續性護理模式是在基礎護理的模式上[11],延長護理用時,擴大護理范圍,達成十分完整的及整體性的護理體系,而為患者提供更加細致的高質量護理[12]。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2 個月后,應用整體延續性護理干預患者Harris、HSS 評分均高于應用常規護理干預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及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應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整體延續性護理干預在促進患者康復和并發癥預防方面有積極的作用。分析其中原因,這主要是由于整體延續性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對股骨頸骨折患者住院期間心理干預、健康教育,排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提高認知能力,降低心理應激對康復的不良影響,提高了護理依從性,利于患者康復[13-14]。除此之外,電話隨訪、門診復查、信息反饋等方式,使患者在出院后恢復中得到持續性專業的康復指導,避免患者依從性差,訓練動作未達到要求等問題,對促進患者康復有積極作用[15]。整體延續性護理還通過積極采取功能恢復鍛煉、飲食指導、尿道清潔,按摩等并發癥預防護理措施,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整體延續性護理模式有利于提升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愈合程度,促進髖關節的有利康復,降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