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琳
遼寧省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醫院(營口市第六人民醫院)產科,遼寧營口 115007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醫療保健意識的增強,孕婦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胎心監護是對胎兒在宮內活動情況的一種檢測,有助于觀察和處理胎兒宮內異常情況,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降低剖宮產率,縮短產程,避免分娩不良事件的發生,保證母嬰安全[1]。胎心監護操作簡便且使用頻率高,監護過程中配合高效優質的護理干預措施,能保證母嬰安全,改善孕婦的心理狀態,促進順利分娩[2]。本研究對心理護理在產前胎心監護中的應用效果展開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胎心監護孕婦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單胎孕婦;②孕婦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孕婦。②有妊娠合并癥。按照就診先后順序其分為對照組(n=65)和觀察組(n=65)。對照組中,孕婦年齡21~36歲,平均(28.49±2.94)歲;孕齡37~41 周,平均(39.01±1.07)周。觀察組中,孕婦年齡20~37 歲,平均(28.63±2.89)歲;孕齡37~41 周,平均(38.94±1.10)周。本研究已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按照常規流程[3],做好胎心監護準備,核對孕婦資料,關注監測過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對孕婦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孕婦檢查前希望獲得理想的檢查結果,害怕不良結果,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部分孕婦希望通過胎心監測了解胎兒的性別,得知無法鑒別,可能會出現心理落差,對檢查結果產生不良影響[3];由于孕婦不了解胎心監護的意義及重要性,可能會出現不配合檢查或抗拒檢查的情況; 孕婦初次接觸胎心監護,面對陌生的環境及監護設備,易產生緊張、恐懼等心理,部分孕婦在胎心監護室伴隨緊張、不安等情緒[4]。②具體實施:指導孕婦選擇合適體位,告知孕婦不同體位對胎兒及自身的影響[5];加強對孕婦飲食指導,向孕婦普及日常飲食與胎兒生長發育間的關系及重要性[6];對孕婦的胎動情況進行觀察,并詳細記錄,特別是妊娠晚期孕婦,其胎動情況與胎兒的存活情況有密切的聯系[7];護理人員要主動與孕婦溝通,對孕婦開展心理疏導,幫助孕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以同聽音樂等方式轉移孕婦的注意力,幫助孕婦減輕不良情緒,讓孕婦接受產檢;加強對孕婦的健康宣教,向孕婦普及胎心監護的相關知識[8-9],提高孕婦對胎心監護的認知程度;傾聽孕婦的主訴,耐心解答孕婦的疑問,根據其不同的心理狀態提供心理護理服務[10];告知孕婦產前胎心監護對孕婦及胎兒健康積極作用,告知孕婦胎心監護能觀察胎兒的腦功能、 胎心功能、胎盤功能及胎兒缺氧狀況等[11];對孕婦的情況評估,加強身體指標的監測,詳細記錄服藥種類、服藥情況、最晚服藥時間、最后一次胎動時間,詢問產婦中樞神經類抑制藥物使用情況; 向產婦介紹醫院監護室環境、醫療設備、醫療團隊等,讓孕婦逐步適應環境并積極配合相關檢查[12]。
觀察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護理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
心理狀態評估標準。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A 和HAMD)對兩組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癥狀和抑郁癥狀嚴重程度評估,總分25分,評分<7 分為沒有焦慮或抑郁癥狀,7~14 分為可能有焦慮或抑郁癥狀,15~21 分為肯定有焦慮或抑郁癥狀,>21 分為肯定有明顯焦慮或抑郁。
護理依從性評估標準。①完全依從:孕婦無抗拒心理,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工作。②不良依從:孕婦存在顧慮心理,但能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工作。③不依從:孕婦存在抗拒心理,不能配合醫護人員的診療工作。總依從=完全依從+不良依從。
護理滿意度評估標準。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 對孕婦護理質量滿意情況進行調查,信良系數為0.8,滿分100 分,評分≥95 分為非常滿意,80~94分為基本滿意,<80 分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HAMA、HAMD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的HAMA、HAMD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HAMA、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的比較(分,±s)
組別 HAMA 評分 HAMD 評分對照組(n=65)護理前護理后t 值P 值觀察組(n=65)護理前護理后t 值P 值14.34±2.78 8.48±2.53 12.569 0.001 15.31±4.34 9.54±3.25 8.580 0.001 t 護理前組間比較值P 護理前組間比較值t 護理后組間比較值P 護理后組間比較值14.40±2.81 6.57±1.36 20.221 0.001 0.122 0.903 5.361 0.001 15.28±4.37 6.47±1.45 15.427 0.001 0.039 0.969 6.955 0.001
觀察組的護理總依從性為92.31%,對照組為76.92%,觀察組的護理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總依從性的比較(n)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85%,對照組為80.00%,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的比較(n)
胎心監護有助于及時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狀況,但孕婦在胎心監護時會伴恐懼、緊張等情緒,或是對胎兒生長發育是否健康的擔心,或是對胎兒性別的期待,或是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或是對分娩過程的擔心。護理人員需針對孕婦的實際情況實施心理護理干預[13-14],首選加強孕婦的常規護理,使用簡單的語言向孕婦介紹胎心監護的意義及重要性,對孕婦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消除孕婦的負面心理及不良情緒,提高孕婦的護理依從性,給予孕婦更多的安慰與理解,為孕婦提供支持與保障,還有對孕婦的情況進行評估,加強身體指標監測,向產婦介紹醫院監護室環境、醫療設備、醫療團隊等,讓孕婦適應環境并積極配合相關檢查,提高臨床治療和護理依從性[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的HAMA、HAMD評分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HAMA、HAMD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總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心理護理應用于產前胎心監護,產婦的心理狀況明顯好轉,治療依從性及護理質量滿意度明顯提升,護理效果非常理想,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產前胎心監護中實施心理護理能有效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提高產婦的護理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干預效果確切,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