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黎 李曉婷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北京 100029)
小微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是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尤其在經濟“新常態”下,小微企業對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吸納就業、促進創新創業發揮著很大作用。我國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就業的80%、GDP的60%以上、稅收的50%以上。然而小微企業受經濟形勢、經營狀況、政策環境等因素影響,各項成本負擔較重,關閉、注銷數量有所上升。其中小微企業參保率較低、繳費承受能力較差就是一大重要原因。但小微企業曾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鄉鎮企業和小微民營企業,也有部分高科技小微企業。許多小微企業只為核心員工購買社保,有的員工為獲取更多的現實報酬,自愿配合企業不買社保,或以較低的繳費額購買社保,或只購買工傷保險。《中國社保白皮書2019》數據顯示,參加社會保險全險種的企業比例達到93%,企業社保基數合規度只有29.9%,意味著70.1%的單位繳納的社保基數不合規,7%的單位沒有為員工繳納齊全社保。
北京市人社局把扶持小微企業列入2019年重點工作之一,又在2020年小微企業列為社保費用減免的企業類型。全國市場主體年末實有的數量從2016年8705萬增加到2019年末的12339.5萬家①,而小微企業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迅猛。為了解北京市小微企業參保現狀,把握小微企業員工對社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和繳費負擔情況,特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使用問卷星平臺發布問卷,共回收82份小微企業的有效問卷,目的是立足北京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研究對應的小微企業社保減負應對之策。

表1 全國市場主體發展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83%的被調查員工認為企業可以每月按時繳納社保。72%的被調查者指出公司為其繳納了齊全的五險。與《中國社保白皮書2019》發布的所有企業參保數據相比,小微企業的社保繳納情況遠遠不及平均水平。未按時繳納社保的小微企業占比17%,沒有為員工繳納齊全五險的小微企業占比28%。
三成左右的小微企業員工不清楚自己的社保繳納情況和負擔比例。調查顯示,39%的被調查者不知道自己每月社保繳費基數;48%的被調查者從沒有查詢過社保繳費基數;37%的被調查者不知道自己和公司繳費比例。按規定,首次在京參保人員的繳費基數為勞動合同約定的第一個月全月工資;外單位調入人員按照入職第一個月的全月工資,本單位老員工按照上一社保繳費年度(上年7月-次年6月)本人工資的總額確定。仍有24%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每月社保的繳費基數不是自己真實的工資。總之,34%的被調查者對社保繳納情況并不滿意。
北京市職工繳納社會保險的個人繳費基數是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其個人社保繳費基數則以本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目前各險種下限標準分別為40%(失業保險)、52%(養老保險)或60%(工傷保險、醫療和生育保險),個人繳費的上限標準各險種均為300%,超過本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而個人繳費比例為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3元,失業保險0.2%三險共計月10%+3元。本調查中32%的被調查員工每月繳納的社保費用占本人當月工資收入的5%以下,可見其工資基數較高;35%的被調查員工的社保繳費比例在5%-10%,這部分人工資基數逐漸接近上年社平工資;20%的被調查員工的社保繳費占工資收入的10%-20%,說明其工資基數較低;12%的被調查員工每月繳納的社會費用占本人當月工資收入的20%-30%,說明其工資基數較之于前者更低;占比在30%以上的只有1%,可作為特例。可見,調查期間社保占比不到工資基數10%的人員(負擔較輕者)比例占67%;社保占比超過工資基數10%以上之人員(負擔較重者)共計33%。隨著今年經濟發展情況,相當部分小微企業工資水平下降明顯,則相應的職工社保負擔也隨之明顯提高。

圖1 員工繳納社保費用占工資收入的比例
小微企業是否參保,既受到國家社會保險和勞動關系制度的影響,也取決于企業的承受力、員工的意愿和經濟水平。
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法律法規政策規范勞動用工、提高企業參保率。《社會保險法》實施以來,積極推動了企業為員工繳納保險的行為。同時,大多數小微企業發出“社保繳費負擔重”的呼聲。長期以來,企業繳納相當于員工工資水平30%的社會保險。周小川(2010)推算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發現,企業社保繳費率每上升10個百分點,企業的利潤就會從5%降低到2.9%。企業依法為員工繳納最低限額的社保支出占員工稅前工資的比重高達43.3%。詹長春(2013)以江蘇省小微企業為樣本進行調查并測算出小微企業能夠承受的社保繳費負擔應以18.78%為宜,最高不超過26.94%,但實際上小微企業的社會保險繳費率為32.94%。張繼良(2018)認為政策規制顯著影響企業的參保率,規范的政策環境可以提升小微企業的參保率,國有企業和合資企業的參保率高于私營企業。龔晶(2014)指出,由于社會保障模式受益面窄,政策制度內容的設計導致農民工繳納社保難以帶來身心健康水平提升的正面變化,反而會增加經濟負擔。
為員工繳納社保是法律規定的企業的強制義務。作為社保繳納的主體,企業的承受力和意愿成為企業參保的直接影響因素。存續時間長、員工規模大、增長速度快的企業更愿意參保,風險大的行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更愿意參保(Nyland,2010)。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人數在50人以上的,按照員工真實工資計算繳費基數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企業員工人數20人以下的,知道公司和個人繳費比例的員工占50%;企業員工人數20人以上的,知道公司和個人繳費比例的員工所占比例提高到60%以上。可見,企業規模越大,社保繳納的規范性越強,員工對社保繳納情況的了解程度越高。

圖2 不同人員規模企業按真實工資計算繳費基數的企業比例

圖3 不同人員規模企業知道公司和個人繳費比例的員工占比
張繼良(2018)認為企業負責人的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對小微企業的參保率發揮明顯的正向作用;員工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也影響其參保意愿。本調查中,小微企業在繳納社會保險情況調查中,從員工角度和公司角度兩個方面分析。從員工角度,員工知道每月社保的繳費基數的占比60.98%,不知道社保繳費基數的占比39.02%。每月社保的繳費基數為真實的工資占比75.61%,社保的繳費基數為不真實24.39%。查詢過自己的繳費基數員工占比52.44%,沒有查詢過自己的繳費基數員工占比47.56%。說明約有一半員工本身并不了解社保是如何扣費,不清楚社保繳費基數的,證明員工對的社保認知有待加強。
進一步將認知與其年齡綜合考慮可知,員工入職年限在10年以上的,100%知道自己和公司的社保繳費比例,說明這類群體比較關注自己的社保繳納情況,需要享受醫療保險待遇的幾率大。每月工資收入在1-1.5萬元的被調查員工知道公司和個人繳費比例的占比78.6%,公司為其繳納齊全的五險的比例達到85.7%。說明工資收入過低的員工參保意愿不高,對公司和個人繳費比例的了解意愿低;工資特別高的群體因不愿意承擔過重的繳費負擔,每月按時繳費和按照真實工資繳納社保的比例不高,清楚自己和公司繳費比例的員工并不多。陳冬梅(2014)認為影響企業參保的因素主要是企業而非員工,企業通過各種方式逃避或減少社保繳費,降低員工社保參保率。

圖4 不同工作年限的員工知道公司和個人繳費比例的員工占比

表1 不同工資水平員工的社保繳納情況比較
2020年2月,北京市出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社保相關政策,利用了北京市社會保險多年來穩定運行和基金結余的成果,以扶持小微企業度過難關為首要目的。具體而言,一類是實施援企穩崗的政策,如以下前四項政策,另一類是促進企業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即第五項。
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按6個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參保職工人數,返還失業保險費。
疫情期間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的中小微企業,截至4月底企業職工平均人數與上年平均人數相比持平或增長20%(不含)以內的,一次性給予該企業3個月應繳納社會保險費30%的補貼;截至4月底企業職工平均人數與上年平均人數相比增長20%及以上的,一次性給予該企業3個月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補貼。
對于享受上述政策的企業,根據崗位需要組織職工(含待崗人員)參加符合規定的職業技能培訓,可按每人1000元的標準享受一次性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本市失業人員按照有關規定可享受免費培訓。
對各類企業出臺社會保險減免緩繳政策,并對中小微企業(包括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的政策延長執行到2020年12月底。其中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單位參保)以及8類特殊類型行業單位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繳費部分是免征的,免去了相當于企業工資基數的18%左右變為0,而對大型企業、民辦非企業、社會團體的單位繳費部分是減半征收,即從18%降低為企業工資基數的9%左右。對醫療(含生育保險)則是所有企業減半征收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即從10.8%降低為5.4%左右。
用人單位招用本市登記失業人員和城鄉就業困難人員,依法簽訂一年及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且按規定繳納職工社會保險、按月足額發放不低于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1.2倍工資的,可按規定申請享受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
小微企業大多處于利潤微薄的成長期,對成熟的大企業比較合適的稅收負擔、社保負擔,對小微企業來說感覺比較重。所以需要采取差異化政策,適當調整社會保險的繳費水平和比例,降低人力成本;同時小微企業也應積極利用國家的各項扶持和優惠政策,提高生產效率,加大員工的當期工資性收入,吸引更優秀的員工助力企業發展。針對暫時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給予社保費用緩繳或減免扶持,可以促使小微企業在社保繳費方面規范運行,提高企業社保繳納合規度,同時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進而促進就業創業和經濟增長。此外,高科技和技術密集型的小微企業最具有創新力,更有助于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所以在各種支持政策中可有所導向,通過推動高科技小微企業快速發展,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
調查結果顯示,14.6%的被調查員工從未查詢過自己的繳費記錄。被調查員工常用的繳費記錄查詢途徑依次是街道(鄉、鎮)社會保障事務所(43.9%)、北京市社保中心微信公眾號(32.9%)、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32.9%)、社保資助查詢機(31.7%)、北京市各區社保中心(30.5%)。傳統的查詢渠道仍占第一位,新型的線上或自助查詢方式更為便捷,有待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利用,除了使用電腦登陸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之外,尤其加強使用北京通app、相關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查詢等方式的普及和利用。
被調查者了解社會保險制度的途徑依次是電視新聞(52.4%)、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41.5%)、報紙版面(41.5%);通過微信公眾號(37.8%)、微信朋友圈(29.3%)全面了解社會保險制度途徑的被調查者相對較少,通過家人或親戚朋友了解的所占比例只有26.8%。可見,有關社會保險制度,大家更信賴傳統的電視新聞、官網和報紙版面報道,但不適應于目前大部分人更傾向于使用移動端獲取信息的趨勢,為此要更多發揮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移動端的推廣,幫助小微企業及員工更快捷準確地了解社會保險政策的變化。并加強對規模小、年輕人集中的小微企業進行重點宣傳和教育,加強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
2020年北京市應對疫情的政策發布迅速,但是政策期限較短,建議根據小微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對全部或部分小微企業繼續探索相關的優惠減免政策,綜合考慮基金承受情況、企業經營情況變化及時調整完善。例如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行業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并且在政策執行期間提示企業預留資金,保證在延長繳費期限到期時盡量能繳費完畢,保障小微企業及其職工的社會保險權益。
注釋:
①國家工商行政總局(國家市場監督局).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國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國家市場監督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