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卓雯
(新疆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今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同時也伴隨著稅收和非稅收入規模不斷擴大,新疆與我國整體的發展保持同步。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新疆的稅收收入、非稅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很多學者都對三者的關系給出了一些結論。
第一,稅收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已經有許多文獻對我國及各個省份進行了相關研究。一部分認為稅收會促進經濟增長。陳雅(2016)和常菲洋(2017)都提出了擴大我國地方稅收規模的主要政策建議。另一部分則認為過重的稅負會抑制經濟發展。李忠(2012)認為不同口徑的稅負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同,且我國稅負偏重,稅收已開始抑制我國經濟發展。余紅艷等(2016)認為稅制結構與經濟基本上匹配增長,但由于經濟環境偏離、稅收結構內在缺陷帶來經濟增長負效應等,目前稅制結構調整已到了“拐點”。
第二,對于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之間的關系,一部分學者認為出現了“費擠稅”的現象。李忠在研究我國稅收負擔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時還提出了在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中,我國政府收入中的非稅收入占比過高,規模過大,容易產生“費擠稅”現象。
第三,非稅收入也是財政資金的重要來源,其數量龐大,占GDP比重不斷提高,很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一定影響,這使對非稅收入的研究越來越重要。非稅收入對經濟的影響許多學者給出了不同觀點。袁懷宇等(2017)分析得出非稅收入對地方經濟的影響并不顯著。朱明等(2019)發現在短期內非稅收入對經濟有較大促進作用,但非稅收入占比過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會抑制云南經濟。
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財政政策均有各自的特點,新疆地處邊陲,交通較為不便,經濟較為落后,本文將基于2007至2020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主要研究以下三方面問題:1.新疆地區的稅收收入對經濟發展發揮的是促進作用還是抑制作用。2.新疆地區是否出現了“費擠稅”的現象。3.新疆地區非稅收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本文選取了新疆年度生產總值(GDP)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留存地方年度稅收收入來衡量稅收和年度預算內非稅收入來衡量非稅收入。本文先對稅收、非稅收入與經濟增長的三個指標進行平穩性處理,并進行格蘭杰檢驗,然后采用動態分析方法,最后進行誤差修正。
1.模型建立。本文收集了新疆2007—2020年(2020年為預測值)的GDP、稅收和非稅收入數據,其中,2007—2019年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2020年的預測值來源于新疆政府工作報告。本文首先采用ADF檢驗發現三個變量的對數一階差分是平穩序列,故本文在此基礎上建立回歸模型。
所有變量均為內生變量是VAR模型建立的前提,本文采用格蘭杰檢驗來進行判斷,結果發現:稅收是經濟增長的原因,而非稅收入的檢驗結果并不顯著;當稅收收入為被解釋變量時,GDP為其內生變量,而非稅收入仍不顯著;當非稅收入為被解釋變量時,GDP和稅收對其的影響均不顯著,但二者的整體具有聯合顯著性。
因此,GDP和稅收互為內生變量,對非稅收入而言,GDP和稅收收入的整體具有顯著性,固本文建立VAR模型時不剔除變量。由于本文選取樣本容量較小,進行回歸時滯后期也較小,為保證模型擁有足夠的自由度,根據信息準則選取最大滯后期為2,經過AR根檢驗,模型中所有根的模均位于單位圓內,本文認為所建立的模型是穩定。其中,Y為GDP,X1為稅收收入,X2為非稅收入,回歸結果如下表。

表1 VAR模型結果表
從模型回歸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
(1)GDP受到稅收收入的影響最為顯著,其滯后一、二期均通過了t檢驗,而GDP對自身的影響并沒有通過,非稅收入對GDP的影響亦然,這說明了稅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為顯著,而GDP對其自身影響較小,非稅收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不顯著。所以,對于新疆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可以考慮利用稅收政策來實現。
(2)稅收收入受自身的影響最大,除此之外,經濟發展也對稅收增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GDP對稅收收入的影響為負向的影響,而其自身的影響為正向的影響。非稅收入對其的影響為負,但非稅收入則沒有通過t檢驗值,這說明在新疆地區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之間沒有替代效應,也不存在非稅收入規模過大的問題。
(3)非稅收入只有其自身滯后二期的變量的影響通過了檢驗,其他因素的影響均不顯著。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之間彼此均不能通過t檢驗,說明二者的動態影響并不明顯,沒有體現出二者之間有任何的效應,但不排除二者可能受到了當年的國家政策或者國際形勢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2.脈沖響應分析。由于VAR模型是一個多變量的動態模型,僅對VAR模型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很難對指標之間的影響關系解釋清楚。固,本文繼續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由于本文使用的eviews計量軟件中對變量的命名與文章中有所不同,故本文在此作出相關解釋,YY相當于△Y,X11相當于△X1,X22相當于△X2,具體分析結果見圖1。
從圖1脈沖分析函數圖中,我們可以看出:

圖1 脈沖分析圖
(1)在第1、2期時,稅收收入對GDP的沖擊表現出正向脈沖反應,從第3期開始轉為了負向脈沖反應,在第6-10期稅收對經濟的沖擊接近于零,表現出了平穩的趨勢;而非稅收入對GDP的沖擊在一開始表現出負向沖擊,但從第2期開始就轉為了正向并達到最大,從總體上來看,非稅收入的變化對拉動經濟的增長并不顯著。從長期來看,新疆地區預算內收入對經濟發展的沖擊影響不大。
(2)經濟發展對稅收收入的沖擊首先表現出正向脈沖反應,然后不斷上下振蕩,這體現出了短期內的穩定和調整效應,但總體的變化仍然趨向于穩定,最終收斂于零。GDP對稅收收入的脈沖函數說明了在長期發展中二者之間的影響不大,但短期范圍內可能存在一定的自我調整。非稅收入對稅收收入的沖擊時不斷的上下振蕩,10期仍然未收斂,但總體趨勢是振蕩幅度不斷變小,可能在未來的滯后期內收斂。這說明短期內,稅收和非稅收入之間有所波動,但是從長期來看,二者的影響并不明顯,因此不能說明存在“費擠稅”的現象。
(3)從對非稅收入的沖擊來看,GDP和稅收收入均為負向沖擊,但期沖擊不超過0.5,且第五期以后趨于平穩。這說明GDP和稅收收入不論長期還是短期均對非稅收入的影響效果不顯著。從圖中可以看出,非稅收入與GDP、稅收收入之間的相互影響較小,說明了新疆地區非稅收入的規模沒有擠出稅收收入,也沒有抑制經濟發展。
3.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可通過分析每一個因素的貢獻度,進一步分析GDP、稅和非稅收入三者的重要性。圖例中YY、X11和X22三個變量的含義與上文相同,方差分解的結果如圖2所示。
根據對圖2方差分解圖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圖2 方差分解圖
(1)新疆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于經濟發展,在第3期后基本穩定,其自身的貢獻率達到了60%左右。稅收對經濟增長變化的重要程度從第3期開始大概為38%,非稅收入的貢獻率從第2期起大約為2%。這表明了,新疆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經濟自身,其次為稅收收入的影響,而非稅收入對GDP增長的變化作用較小。
(2)稅收收入的增長主要也是受自身沖擊的影響,稅收收入自身的貢獻率為60%,而GDP增長對稅收收入增長的變動貢獻率大概為40%,非稅收入對稅收增長率的影響極小,幾乎可忽略不計。因此,稅收收入受自身影響最大,也受到了經濟的一定影響,而非稅收入對其幾乎沒有影響
(3)稅收收入和GDP的增長均對非稅收入有一定的影響,但沒有特別顯著的影響變量。
根據上文的研究分析發現非稅收入與其他兩者的影響并不顯著。近年來,稅收和非稅收入占GDP比重在不斷增加,新疆2007年稅收和非稅收入之和占GDP的比重為8.11%,到2020年預計占比可達到11.79%,這表明稅收和非稅收入對經濟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二者作為一個整體與GDP進行協整檢驗,以發現變量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誤差修正分析,希望通過此模型分析非稅收入與聯合整體的關系。
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可統稱為預算內收入,用“Z”來表示。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聯合整體與非稅收入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并生成了一組殘差序列,本文以該殘差序列作為修正誤差項繼續構建誤差修正模型。
根據理論可建立短期波動模型為:△Yt=β0△Zt+γecmt-1+εt。本文采用OLS法對參數進行相應估計,檢驗結果如下:

表2 短期模型參數表
根據模型可知,稅收和非稅收入會對經濟增長產生影響,每增加一個單位的預算內收入就會增加0.5145個單位的GDP。當經濟在短期發生波動時,會以-0.785536的速度進行修正,將其拉回長期均衡線。現階段,新疆并沒有出現稅收和非稅收入規模過大而抑制經濟的現象。
本文在2007—2020年間,對新疆地區的稅收、非稅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從VAR模型結果中也可以看出GDP受稅收的影響較大,而稅收也對GDP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通過脈沖響應分析可以看出,在短期內經濟發展和稅收相互之間都有較大沖擊,但正向還是負向不能確定。從方差分解來看,GDP和稅收都受其自身的影響最大,其次二者的相互影響也較顯著。
因此,新疆政府制定稅收政策時應保持謹慎。一方面,增加稅收用于城市基礎建設,促進營商環境改善,會促進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企業稅負增加可能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擴大再生產,從而抑制經濟發展??偠灾?,稅收的規模應適當,使GDP和稅收同步平穩增長。
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看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二者時相互獨立的。在VAR模型中,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之間的影響關系不顯著。因此,本文認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之間不存在明顯的替代關系。
我國長期以來非稅收入項目數量龐大,收費環節繁多,中央公布許可收費的項目僅130多種,但地方上執行的卻有1000多項。“營改增”后,地方缺乏主體稅種,基層政府收費和集資行為缺乏約束,存在“先收費后收稅”的現象。這種行為無疑是增加了企業的稅負,阻礙企業發展。隨著我國政府財政體系不斷完善,稅制改革不斷深化,非稅收入的管理不斷規范,從本文模型上看,現階段新疆尚不存在非稅收入規模過大,擠占稅收增長空間的情況。
從模型分析中可以看出,非稅收入對新疆經濟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因此,本文認為新疆的非稅收入規模仍處于可承受范圍之內,新疆政府并不需擔心非稅收入規模過大。另一方面,非稅收入的影響不顯著也說明了目前非稅收入的政策和結構對新疆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起到調節的作用。
雖然非稅收入變量單獨對經濟和稅收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從總體上看,非稅收入和稅收收入占GDP比重不斷提高,對經濟增長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最后的誤差修正模型來看,目前新疆地區的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規模的擴大對經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政府可以擴大稅收和非稅收入的規模,用財政資金去加大基礎建設等方式來促進新疆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