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君
(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北京 100144)
近年來,由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經濟高速增長的,而當今這種發展模式導致全世界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因此轉型為綠色發展模式成為唯一的道路。提倡綠色發展必然會推動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低碳技術逐漸成為了未來國家技術研發的重要方向。本文結合綠色發展理念,對企業低碳研發投資的影響因素進行探究,證明綠色發展驅動因素能夠影響企業低碳研發投資,給企業帶來價值。
通過對國內外文獻的整理發現,首次提出綠色發展概念的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02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讓綠色發展成為一種選擇》,報告同時提出了綠色發展道路是中國未來必須堅持的道路。而在我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上正式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這次所提的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吸收了西方的理論,還結合了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當前,我國對綠色發展理念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上,多數學者認為習近平綠色發展理念是與國際上的綠色發展理念如出一轍,順應時代發展,符合現實經濟需要。
經合組織OECD(2003)將研發投入定義為增強知識儲備和發明新產品而進行的創造性系統工程。本文打算繼續沿用相關規定對研發投入的定義,并認為本文認為環保研發投入是指與環保相關的研發活動的資金投入。于麗華(2019)、張西征等人(2012)、簡麗霞(2012)認為是公司規模與研發投入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陳秋圻(2019)認為相較于非國有企業,基于社會責任和公眾壓力更愿意進行環保研發創新。上述學者對影響研發投入的因素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得出相應結論。本文著眼點在于研究綠色驅動因素,而將一些非綠色因素作為控制變量。
(1)政府環保補貼。政府提供適當的環保補助可以為企業減輕壓力,鼓勵企業在環保設施和環保技術上進行研發投資。本文據此提出假設H1:政府對企業的環保補貼與企業研發投入正向相關。
取得環境管理認證的企業的產品如果達不到環保要求就不能銷售,這類企業會更重視環境保護,更愿意進行環保研發。本文據此提出假設H2:ISO14001環境管理認證與企業研發投入正向相關。
重污染企業受政府的監管程度更高,污染環境后遭受的懲罰更大,所以重污染企業的環境管理壓力更大,更愿意投入更多資金進行低碳技術研發。本文據此提出假設H3:重污染行業公司的研發投入相對非重污染行業公司更高。
本文選取了滬市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選取企業2016-2019年年報,剔除ST,*ST的公司和研究數據缺失的公司,最終整理出500個樣本。
本文選擇年報中的研發投入作為被解釋變量,對研發投入進行對數化處理。選取各年度政府補助數據,通過篩選環保、低碳等關鍵字的方式,來衡量與環保相關的政府補助,并進行對數化處理。根據《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披露的16類重污染行業將樣本分類,本文把重污染企業賦值為1,非重污染企業賦值為0。把通過ISO14001的企業賦值為1,沒有通過認證的企業賦值為0。企業規模采用各年末總資產的對數衡量,企業成長性采用各年營業收入增長率衡量。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定義表
先對2016年-2019年度研究變量的一般特征進行描述統計,得到這些變量的大體屬性。如表2。

表2 研發投入年度描述性統計分析表(萬元)
近些年研發投入逐年遞增,均值從2016年的30194.5645增長到2019年的47154.2036。標準差也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從2016年的61596.86096增長到2019年的103012.8625。這說明我國企業對環保投資的重視程度在逐步提高,綠色發展理念在逐步深入人心。
由于模型中的變量可能會存在多重共線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利用容差和方差膨脹因子來進行驗證。
一般情況下,VIF小于10或容忍度大于0.1時,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反之,若容忍度小于0.1或VIF大于10,則存在多重共線性,可能會影響模型的結果。根據表3中數據,各自變量的VIF均小于10,容忍度均大于0.1,說明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表3 多重共線性診斷表
本文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先通過復相關系數R和可決系數R2來檢驗回歸模型整體的顯著性,二者均能表示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顯著線性關系。R的值應在0到1之間,越接近1,說明兩者的線性關系越強。同理,R2也應在0到1之間,越接近1,說明回歸方程的線性關系越強。
根據表4可以看出,R=0.582,R2=0.339,調整R2=0.332。該模型中自變量并不能夠完全解釋因變量研發投入,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素。結合具體特征,本文選擇采取調整后的擬合優度。本文中調整R2=0.332>0.01,說明該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表4 回歸模型顯著性檢驗表
進一步地,再用F檢驗對回歸模型進行顯著性檢驗。F檢驗結果見表5所示,F值為50.634,其顯著性p值為0.000,若F值的顯著性p值小于0.05,說明模型是顯著的,越接近0效果越好,表明模型在1%水平上顯著,整體擬合效果很好,該模型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表5 方差分析表
運用統計軟件求出回歸系數后,用t檢驗來檢驗單個回歸系數的顯著性。從表6可以看出,政府環保補助(ENSUBSIDY)、通過IS014001環境管理認證(ISO14001)、重污染企業(IT)、企業規模(SIZE)、企業成長性(GROWTH)的p值均小于0.01,所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

表6 回歸分析結果
由表6中的非標準化系數可以看出,政府環保補助(ENSUBSIDY)、通過IS014001環境管理認證(ISO)、企業規模(SIZE)、企業成長性(GROWTH)的回歸系數均為正,表示與因變量研發投入均為正相關,與本文的假設一致。而重污染企業(IT)的回歸系數為負,與因變量研發投入為負相關,與本文的假設一致。
本文在研究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綠色發展視角,以滬市A股作為樣本,實證檢驗了政府環保補助、環境管理認證和重污染企業等綠色發展驅動因素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政府環保補助、環境管理認證的實證結果基本符合論文假設,而重污染企業的實證結果與假設相反,非重污染企業相對于重污染企業更愿意進行低碳研發。本文就此查閱了大量文獻,認為重污染企業的污染處理成本很高,因此存在資金擠出效應,對低碳研發的投入會較少,而非重污染企業由于污染處理成本較小,資金比較富裕,傾向于花費更多資金進行環保研發投入。所以,本文得出如下結論:政府環保補助有利于促進企業環保研發,為企業提供強大的財力支持。通過環境管理認證的企業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因此在環保研發上投入的資金更多。非重污染企業由于污染處理成本較小,所以資金比較富裕,更愿意進行環保研發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