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慧
(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0)
近幾年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猛,成為我國新經濟增長熱點。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明顯增加,很多本科院校為此新開設了跨境電商課程,然而大多學校的教學缺乏實踐平臺,大多數只能在跨境電商理論方面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比較少。然而經濟的發展又需要學校培養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型的雙創型人才,因此有必要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打造跨境電商校企合作的“三贏機制”。
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理論,“利己”是人做決策的出發點,而且在面臨兩種以上選擇時,總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案。亞當斯密認為:人只要做“理性經濟人”就可以了,如此一來,他就好像被一只無形之手引領,在不自覺中對社會的改進盡力而為。在一般的情形下,一個人為求私利而無心對社會做出貢獻,其對社會的貢獻遠比有意圖做出的大。
關于跨境電商校企合作,我們將從企業、學生和學校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對企業來說,校企合作有利于中小企業的培養人才,降低運營成本。據數據統計,做跨境電商企業中有 98%以上都是中小企業,辦公環境和福利不如大企業,往往很難招到優秀的員工,人才儲備和培養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做校企合作的企業可以把跨境電商的工作內容外發給學校的學生做,緩解招人困難的問題,減少辦公室占用面積降低租金,而且學生的收費比外面的服務公司收費優惠得多,可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起來的人才往往對企業的認同感更高,人才穩定性更好。
對學生來說,校企合作可讓學生們學以致用,增加實踐經驗和經濟收入。每個班都有幾個學生在某些課程方面學得特別好,這種有特長的學生可以優先考慮做校企合作的項目,比如有的學生英文寫作水平高,可以接一些為企業寫企業介紹和產品介紹的合作項目,價格比社會上專門提供這種服務的公司便宜得多,但是又比學生們做普通的兼職高得多,那么在學生當中會很受歡迎。
對學校來說,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提高跨境電商教學質量,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率,從而最終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知名度,對于招生非常有利。
因此,校企合作不管是對于企業,學生還是學校都非常有利。根據“理性經濟人”原理,可以推理出校企合作的相關三方有很高參與意愿,具有巨大可行性。
然而,當前跨境電商的校企合作還依然是一個烏托邦似的構想,現實當中校企合作往往很難開展,就算開展也往往難以持久長期地合作。究其原因,是由于合作的“三贏機制”還未建立起來。
本文將會采用納什平衡(Nash equilibrium)原理來探討如何如何建立持久穩定的校企合作“三贏機制”,考慮將校企合作中的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分別當作博弈過程中的主體,通過納什平衡原理分析參與的各企業、各大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利益分析,從而推導出參與主體的合作比不合作更有利,以此作為跨境電商校企合作“三贏機制”的理論依據。
考慮到在校學生還有學業課程任務,無法全職在企業工作,校企合作的工作內容和項目必須是企業可以外發而且是可以在校完成的任務,這種合作才具有可行性。那么,根據跨境電商的工作流程和內容,我們可提煉出以下適合做校企合作的項目并進行分類:
1.拍攝產品圖片,要求攝影裝備與攝影技能;
2.產品圖片修圖,要求電腦裝備與Photoshop圖片處理技能;
3.企業和產品英文介紹,要求英語寫作水平高;
4.產品宣傳視頻的剪輯制作,要求視頻剪輯軟件的操作技能;
5.宣傳視頻的英語文案寫作與配音,要求英語寫作水平高,英語口語好;
6.產品包裝設計,要求繪圖軟件操作技能;
7.海外社交平臺營銷推廣,市場營銷技能,英語寫作水平高;
8.店鋪運營,要求跨境電商運營知識,計算機二級以上能力;
以上工作任務都可以外發給相關的專業服務商去完成,比如“產品、企業英文介紹的撰寫”,有專門的服務公司可以代寫,通常收費標準是300元一篇英文產品介紹,可以有3次修改。假如一個跨境電商店鋪有100件商品,那么就需要花費20000元,成本相當高。在校大學生當中有的學生商務英語寫作水平很高,也可以為企業寫英文產品介紹和企業介紹。如果由學生來寫,應該一篇100元就可以達成合作。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不到一天就可以寫一篇英文產品介紹,相對于做普通的兼職,一般一天收入才不到50元,相比之下要性價比更高。這些工作任務只要有電腦或相關設備就可以做,最重要是可以讓學生們學以致用,提升其專業水平,獲得寶貴的跨境電商實踐經驗,所以很多大學生會很樂意去接受這些工作任務。
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對稱:企業找不到具備相關技能的學生,學生也很難單獨找到企業談合作。這就需要學校做好牽線搭橋的工作,對跨境電商企業進行資質把關,對合格可靠的企業建立一個企業信息庫,把企業的需求整理出來向學生統一發送;另一方面,需要學校對有技能特長的學生進行遴選,可通過相關技能課程考核,競賽能方式遴選出優秀的學生,并對各學生的技能特長做好登記,在企業有合作項目需求提出時,可從這些學生當中挑選合適的推薦給企業。
企業最關心的是校企合作的工作酬勞與獲得的服務回報是否能成正比,但是學校對于相關工作酬勞和服務水平還沒有制定一個完善的標準。有的學生由于不了解市場行情提出過高的酬勞,或者由于學生缺乏經驗提交的任務結果達不到企業的期望,導致企業合作積極性受挫,這就是合作機制不完善導致的合作無法穩定持久。學校作為企業與學生之間合作的橋梁,需要制定一個完善的“三贏機制”,來確保校企合作的穩定與持久。
接下來我們采用納什均衡理論來分析如何打造校企合作的“三贏機制”。
納什平衡(Nash equilibrium),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如何,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支配性策略。如果兩個博弈的當事人的策略組合分別構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平衡。一個策略組合中,當每個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則這種策略組合就被稱為納什平衡。
假如市場上有2家跨境電商企業A1和A2,有項工作內容可以外包,如果是找專業的服務商外包,成本是500元一次。但是A1找了校企合作來做這個項目,成本只要200元,假設不考慮其他影響利潤的因素,那么A1成本下降利潤提高。A2看到后也找了校企合作,那么就變成有2家企業找學校合作,有了規模優勢可薄利多銷,則兩家企業的成本各自降到了150元。如果說兩家企業都不找校企合作的話,各自成本是500元,總共是1000元。但是如果只有一家企業找校企合作的話,總共成本是700元。如果兩家企業都找校企合作,那么總共的成本是300元。于是A1和A2 兩家企業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發現兩家企業都做校企合作是成本最低的,決定兩家企業都跟學校做校企合作服務外包,從此A1和A2兩家企業都不再改變,這就是納什均衡平衡點,雙方都達到了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

表一 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納什均衡分析
例如,某應用型本科大學里有2個學生B1和B2,課余時間周末和寒暑假可以做兼職,如果是做普通的兼職,一般的工作普遍是收入不到50元一天,如果學生B1接單做校企合作的項目,則收入是200元一天,于是學生B1得到了更大的經濟收益;如果訂單多了學生B2也接單的話,則有邊際遞減效應,兩人的收入都變成了150元一天。從總體收益來看,如果兩個學生都不接校企合作的訂單,則各自的收益都只有50元一天,總共100元;如果其中一個學生有接單另一個學生沒有,那么接單的學生收益200沒有單的學生50,總收益250元;如果兩個學生都有單接,那么各自的收益都是150元,總收益是300元;從此B1和B2兩個學生都打成共識希望大家都多接單,這就是納什均衡平衡點,雙方都達到了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最重要的是通過校企合作的實踐可以讓學生們學以致用,獲得寶貴的知識和實踐經驗,這樣的話學生們就會非常希望有訂單做,并且同學之間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氛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大大提高。

表二 學生參與校企合作的納什均衡分析
對于應用型的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是影響招生的重要因素,如果做校企合作做得成功,那么可以大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口碑和聲譽,則最終有利于招生。比如有兩所實力相當的應用型本科大學C1和C2,如果兩家都沒有做校企合作,那么每年的招生大概都是5000個學生,其中C1在做了校企合作之后很成功,招生人數增加到了10000人,而C2的招生人數還是5000人;那么學校C2看到后也著手做校企合作,這時兩所大學各自的招生人數都變成了9000人,因為學校C2把C1的生源爭奪去了一部分;此時C1和C2兩所大學都在既定的環境下達到了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這就是納什均衡平衡點。

表三 學校參與校企合作的納什均衡分析
由此可見,真正要做校企合作打造跨境電商教學實踐基地的三贏機制,必須要激發三個參與主體之間的內部競爭和互助合作,不是簡單的“企業—學校—學生”這樣簡單的3點之間的需求與供給互換,那就像一個靜止的小湖面很容易干枯不會長久;我們要打造一個“企業群體—學校群體—學生群體”這樣一個有機結合的生態圈,要鼓勵企業之間的信息互通與博弈,激發學校與同等學校之間的競爭,促進學生群體之間的積極進取互幫互助,這就相當于把原來那面湖水與大江大河相連,最終融合進寬闊的大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最終促進了學校教育與社會工作需求的真正接軌,使得國家的教育資源得到真正的充分利用。
綜上所述,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對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都有利,如果要讓合作穩定并持久,則需要建立“企業群體—學校群體—學生群體”這樣的生態互動系統,學校要發揮積極推動作用,建立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該實踐教學基地的工作內容將包括:
1.建立合作企業信息庫;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需要尋找并主動聯系跨境電商企業尋求合作,對有合作意向的企業進行信用和實力資質評估,對評估通過的企業錄入校企合作的企業信息庫,建立企業檔案,對企業的合作需求錄入系統并整理出合作項目方案;
2.建立具備專業技能的學生人才庫;
學校可通過跨境電商相關課程的考試或考核、舉辦跨境電商相關技能大賽這兩種主要方式選拔優秀的學生,由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建立有相關技能特長學生的人才庫。比如通過跨境電商英語的課程考試,可以選拔出產品英文介紹和企業介紹寫作方面水平高的學生;通過舉辦產品包裝設計大賽、產品攝影大賽、產品宣傳廣告設計大賽、產品圖片處理大賽、商務英語演講比賽、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等類型的比賽,遴選具備對應技能特長的優秀學生,建立舉報專業技能的學生人才庫,作為跨境電商合作項目的備選人才。
3.匹配企業需求與學生技能供給,推出跨境電商校企合作項目,制定合作項目的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規范;這個部分是確保跨境電商校企合作中最重要的環節,只有將校企合作項目的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制定出規范細則來,才能真正確保校企合作持久穩定,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共贏的“三贏機制”。
4.反饋校企合作項目的效果,持續改進提升;
由于跨境電商校企合作項目缺乏成熟的經驗可借鑒,是嘗試性的合作項目,在合作過程中肯定無法確保十全十美,那么就需要對合作項目的效果進行反饋,持續改進并提升,才能使得項目的合作得以持續穩定地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