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馨儷
(西京學院 山東 日照 252000)
監事會在我國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公司律》,但由于該制度結構簡單,內容相對來說混亂,而且不久之后清政府的統治也結束了。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特別是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要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得急需要一部更加完善的公司法。在1992年國家頒布的《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規范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正式使用了監事和監事會的字樣。但是人們對于監事會的監督功能是否發揮存在質疑。而且監事會的規模、人員構成等特征是否和公司的經濟發展以及公司治理的發展相關聯呢?是否存在某種聯系呢?什么樣的監事會能夠提高公司效益并減少成本?監事會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何更好地推動公司治理呢?本文從監事會的各項特征,利用實證分析探究二者之間的關系。
從國內的文獻了解,我國監事會制度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其中監事會召開會議的次數越多,其負面效應就越大,反而監事會的成員越多以及監事的股權、薪酬越高,所帶來的正面效應越大。但是由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的數據不夠新,得出的結論自然不能夠代表當前的監事會與公司經濟發展關系。因此,本文在理論分析和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采用目前公布的最新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公司經濟發展和監事會各項特征的聯系。
本文根據的監事會治理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包括監事會的會議召開次數、成員數量規模和組成結構等有效性指標來提出假設。
1.監事會的會議召開次數。本文提出第一點假設:監事會召開會議的次數與公司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但是在此之前,很多學者研究表明,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越多,公司經濟發展越低;而且當公司出現業績下滑現象,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明顯增多。相應的,監事會起到的作用也可能是公司的發展出現問題、財務出現問題后來解決困難的。因此,本文提出第一點假設的備選:監事會召開會議的次數與公司經濟發展呈負相關關系。
2.監事會的規模和結構。上市公司的規模較大,財務關系復雜,如果監事會的規模不能適應公司會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本文提出第二點假設:監事會的規模和結構與公司經濟發展程正相關關系。
但是,如果監事會規模越來越大,人員之間層次不同降低溝通效率,甚至出現監事會內部分化,使得公司管理效率降低,公司管理成本增加,存在很多人搭便車行為,起不到監事會應有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第一點假設的備選:監事會的規模和結構與公司經濟發展程負相關關系。
3.監事會的持股者比例。有學者提出,要想提高監督者對監督的積極性,監督者應該成為企業剩余價值的索取者。如果提高監事的薪酬和激勵標準,能明顯減少董事和管理者們違規的行為提高公司經濟發展。而且提高對監事的激勵水平,可以有效避免管理層之間的合謀。那么可以大膽猜測,如果增加監事會中監事持股量和持股人數,使監事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聯系更為密切,監事從而會更加積極關注公司治理和公司經濟發展,從而更好地推動公司發展,提高公司的收益水平。因此,本文提出第三點假設:監事會的持股者比例與公司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年以前的中國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監事會特征和其有效性,數據取自CCER數據庫,整篇文章的簡介數據是根據公式統計整理。最初的觀測值5977個,刪掉了8個監事會規模不存在、4個不正常和1個沒有監事一共是13個觀測值。再根據各項數據指標異常的選擇刪掉。
1.被解釋變量。本文采用的是大眾認可的兩個財務指標來觀察公司的經濟發展情況:(1)每股收益,EPI=凈利潤/總股本。(2)凈資產收益率,用ROE來表示,ROE=凈利潤/年末股東權益,這個指標是財務指標中特別重要的一個,它可以簡單的反映該公司的經營狀況。
2.解釋變量。對解釋變量監事會的研究更偏向于“量”的研究,比如說M來表示每年的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Scale表示監事會的人數;SP表示監事會中監事所持有的股份占總股的多少。
根據近5年的數據對公司經濟發展(EPI、ROE)和監事會的各個特征做了Pearson線性相關性檢驗。
1.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與公司經濟發展之間的相關性。由表1可以得出:監事會的會議召開次數和公司的每股收益每一年都是負相關性,但在統計數據上不是特別明顯,只是2014年的數據比較接近顯著性水平,通過5年混合的數據結果看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與公司經濟發展之間呈現負相關性,而和凈資產收益率沒有顯著的關系。

表1 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M)和公司經濟發展(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
2.監事會的規模和公司經濟發展的相關性。可以得出,只有2016年的數據監事會的規模和公司經濟發展有明顯的正相關性,其他年份的數據都沒有表現出兩者之間顯著的關系。
3.監事會的持股比例和公司經濟發展的相關性。由表3分析可以知道,監事會的特征和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監事會特征和公司每股收益相關性顯著,而且通過混合數據看關系明顯,其中,監事會會議召開的次數越多,公司的經濟發展越低,說明假設1的備選項得到支持;監事會的持股占比越大,公司的經濟發展會明顯得到提升,基本上說明我們的假設3是對的;監事會規模和公司經濟發展沒有明顯的線性關系,所以假設2還需要我們的進一步驗證。因此,我們利用5年的混合數據、普通最小二乘法對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和監事會持股占比與公司的經濟發展來線性回歸的檢驗,對監事會規模和公司經濟發展的關系用曲線估計法確定回歸方程,來探究二者之間的關系。

表2

表3
1.監事會會議召開次數和公司經濟發展的回歸結果分析。因變量為公司經濟發展(EPI),自變量是監事會會議的召開次數(M)。
由表4可以得出,模型的系數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得到模型的方程為:

表4
EPIit=0.177-0.008Mit+μit。同時,根據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知道監事會會議召開的次數和公司的經濟發展之間是負相關。
2.監事會的規模和公司經濟發展的回歸結果分析
因為之前得出的結論是監事會的規模大小和公司經濟發展不存在明顯的線性相關關系,所以嘗試用曲線估計法確定回歸方程。根據表5得到回歸方程為:EPIit=0.212-0.33Scaleit+0.004Scaleit2+μit

表5
結果表明監事會的規模大小是和公司的經濟發展呈正相關關系。
經過以上的數據分析,發現我國大多數的上市公司中監事會的人數大多數是3個人或者5個人,說明該部分上市公司監事會的規模正好處在最無效率的邊緣,4人的監事會規模僅占比百分之三點八。說明我國大部公司的監事會規模是合理的,但是也可以適度的擴大規模,增加獨立董事的人數,有利于公司經濟發展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監事會的盲目擴大,也會造成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人數太多也可能存在搭便車行為。
3.監事會持股占比和公司經濟發展的回歸分析

表6
公司經濟發展是因變量,自變量是監事會的持股占比。得到模型方程為EPIit+0.144+6.043SPit+μit。回歸結果表明:公司經濟發展和監事會持股占比呈正相關的關系。如果監事會的持股占比越大,監事們就有更大的積極性來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和股東相關利益者的利益趨向一致,減少公司的成本,提高公司的收益。
以上三個方程都是通過了給定的百分之一顯著水平檢驗,可以說回歸方程的設計是科學合理的;而且方程中的參數估計值通過了顯著水平的檢驗。
本文通過各項數據統計研究發現,監事會的各項指標和公司的經濟發展指標即每股收益存在較為顯著的關系,但是和凈資產收益率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顯著關系。所以我們認為假設1是錯誤的而接受備選項假設,因此監事會的會議召開次數增多,來更多的了解公司情況、商量討論對策,所以這種監事會議的召開不是監事們主動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而是被動的去幫助公司解決問題,處理公司所出現的危機。監事擁有公司的股份越多,監事們就會更有積極性來監督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越來越和公司的股東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趨向一致,減少公司的管理成本,提高本公司的經營經濟發展,所以說經過以上的討論研究,本文得出假設3是正確的。得出結論,發現其實我國的上市公司的監事會還是有一定的作用和效果,改進監事會的結構和功能能夠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經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