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敏
10月12日,紀錄片《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播出。片中,無數志愿軍戰士舍身為國的場景震撼人心。這個10月,抗美援朝老兵頻頻出鏡,成為最值得我們銘記的群體。
同樣,整個退役軍人群體,都是值得被銘記的。穿上軍裝,他們揮灑青春熱血,保家衛國,義不容辭。脫下軍裝,誰又為他們保駕護航?
“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退役軍人事務部官網最醒目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擲地有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加大對退役軍人的關懷力度,革命老區廊坊安次就是其中一個縮影。2019年1月28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組建退役軍人事務局。盡管成立僅一年多,但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多次受到上級表揚。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該局工作不僅接地氣,而且做得又深又細。
時刻帶著問題去工作
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只有20余人,平均年齡僅33歲,是一支充滿朝氣的年輕隊伍。為更好服務轄區內退役軍人,他們時刻帶著問題去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安次區優撫人員年齡普遍偏大,60—70歲的老人占60%,70—80歲的老人占24%,且大多居住在農村,有相當一部分兒女都外出打工,身邊無人照顧。如何服務好轄區內優待撫恤人員,成為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重要工作。
全局領導和業務骨干深入鄉鎮辦事處、村委會、居委會,對優撫人員進行走訪,深入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況。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鄉鎮街辦處退役軍人服務站—村街退役軍人服務站”三級聯動機制,共同為轄區優撫人員提供服務。
“讓數據多跑路,讓退役軍人少跑腿”。秉承這一原則,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一線業務骨干,聯合本地高校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共同研發“互聯網+退役軍人智慧大數據”服務平臺,通過多部門互聯、數據共享、集成服務等方式,實現各類退役軍人信息“一網打盡”。
目前,該平臺已上線優撫對象線上核查服務、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服務、無軍籍職工線上核查服務、高齡緊急呼叫器、線上系統政策培訓、愛國擁軍聯合會服務、先進典型培樹宣傳等板塊,大大提升了服務效率和品質。
針對優撫人員年齡偏大、沒有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兒女不在身邊的情況,優待核查系統增加了協助核查的功能,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可以親自上門服務。
高齡緊急呼叫器則讓優撫服務無處不在。呼叫器個頭精巧,方便攜帶,待機時間長,音量大,指示燈明顯,轄區高齡優撫人員可以隨時隨地一鍵呼叫退役軍人服務站的工作人員,咨詢政策、反饋訴求、尋求幫助。
“將來一旦老人出現緊急問題的時候,哪怕有一位得到咱們的緊急救助,哪怕挽救了一位老人的生命,都值得。”盡管開發過程極其繁瑣,但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齊乃敬一點也不后悔。
用心辦好一件件小事
“這才是黨新成立的部門,為我們退役軍人辦實事的部門。要是所有辦事部門都像你們一樣,我們的心多暖啊!”2019年9月4日下午,光明西道文苑社區的老退役軍人杜大爺來到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辦公室,情緒激動地說。
杜大爺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人,2003年遷來廊坊。由于退伍證遺失,不能領取優待證,大爺落下了“心病”。直到有一天,他致電安次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咨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張亞丹不厭其煩為其解答政策,并詳細告知乘車路線。杜大爺前往服務中心,張亞丹耐心接待,仔細檢查填報資料,逐字逐句認真核實,并與上級部門溝通,最終將優待證送到杜大爺手中。
杜大爺激動不已。“盡管我們一再解釋,成立退役軍人部門就是要讓廣大退役軍人找到家的感覺,做退役軍人最貼心的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但大爺還是堅持對張亞丹提出表揚。”安次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主任仲崇婷說。臨走時,杜大爺語重心長地說:“以前我的心是涼颼颼的,今天,來到你們單位,我是暖暖的!”
今年8月6日上午,安次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聲音急切。那是一名從安次區退役的轉業士官,退役后一直與妻兒在原服役部隊所在地生活,因本人原因現需全家回安次區生活,但在為孩子辦理轉學手續時,發現其購置房屋所轄小學招生滿額,而本人還在外地暫時回不來,于是打電話求助服務中心。當時,距離孩子開學已不足一個月,他非常擔心孩子無法上學。
中心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情況后,立即與區教體局積極溝通。經協調,學校按照退役軍人子女享受優待的原則,在政策范圍內為其安排了入學名額。
接到入學通知,這名退役軍人專門給服務中心打來電話致謝。他說,當時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求助,沒想到真的為他解決了一直困擾他的大問題。工作人員的認真負責和堅持不懈,讓他感受到了身為一名退役軍人的尊崇感和家鄉帶來的溫暖。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無不體現服務的用心用情。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以來,實現到退役軍人事務部上訪“零轉送”。
當好退役軍人的“娘家人”
自成立以來,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主動作為,克服機構改革、人員精簡等困難,高標準制定安置計劃。2019年,為14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提供20個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崗位,極大提升了退役軍人的選崗空間。回訪發現,上崗率和三方滿意率均為100%。
到退役軍人事務局為退役軍人服務,成了不少退役軍人的選擇。目前,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20多名員工中,有7名來自退役軍人。優撫科的兩名新成員劉偉和王洪樂都有著16年軍齡,都是去年從南部戰區退役的。選崗時,他們放棄了區信訪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等單位。之所以選擇這里,是因為心中抹不掉的軍人情結。“他們本身是退役軍人,現在又從事退役軍人服務工作,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一些問題,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在和廣大退役軍人交流時,比較容易溝通。”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樊秀坤說。
通過多元化宣傳,線上線下聯動,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為有就業需求的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崗位。由安次區推薦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擔任輔警的2名退役軍人,已舉家遷入工作所在地,扎根邊疆。臨空經濟區在廊坊市招錄退役軍人專職崗位25個,安次區大力宣傳,各級退役軍人服務站積極響應,成功推介9名安次籍退役軍人上崗。
目前,安次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正與本地規模以上企業,尤其是臨空經濟區的央企、國企等大型企業專項對接,努力為轄區內退役軍人提供更多適合的工作崗位。
該局還利用退役軍人關愛基金開展幫扶救助工作。他們主動尋找各類退役軍人困難群體,對落實社會保險、社會救助政策后仍有特殊困難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資助。
當外敵入侵,保家衛國沖在第一位的永遠是軍人,當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沖到前線去保護的照樣是軍人。在齊乃敬看來,軍人是國家最大的功臣。
“每當看到退役軍人因為我們的熱情接待和耐心解答,明白了政策,解開了‘心結,解決了問題,我們就由衷地覺得所有的忙碌都是值得的!”齊乃敬說,特別是當得知一件件信訪事項得到圓滿解決、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時,更覺得這是一份特別有意義的工作。
退役軍人曾為國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如今脫下軍裝回到地方,依然發揚軍隊作風,為地方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退役軍人事務局就是要當退役軍人的‘娘家,工作人員就是他們的‘娘家人。有事沒事回家坐坐,喝一杯熱茶,嘮一段家常,要讓大家的心連在一起。”齊乃敬飽含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