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平
娟娟32歲了,有個活潑可愛的女兒,平時自己感覺身體挺健康的,今年體檢卻突然發現甲狀腺有一個0.7厘米×0.5厘米的小結節。娟娟馬上就慌了:“我是不是得甲狀腺癌了啊?女兒沒有了媽媽可怎么辦啊?”
女性多發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位于脖頸前方正中部位,猶如一只展翅的粉紅蝴蝶,緊貼于氣管前方。它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在調節及控制人體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等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
甲狀腺結節是因不同原因導致甲狀腺內出現一處或多處組織增生或是組織結構異常的團塊。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健康體檢意識的增加和超聲診斷水平的提高,發現甲狀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據統計,在超聲檢查中,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在20%~70%,其中女性發病率更高,為男性的7倍;在女性中,又以育齡期婦女、中青年女性多見。
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
幸運的是,在這么多甲狀腺結節中,惡性結節僅占5%~10%。
甲狀腺結節根據病因可以分為5種類型,即甲狀腺炎性結節、結節性甲狀腺腫塊、甲狀腺囊性病變、甲狀腺腺瘤、甲狀腺惡性腫瘤。除了最后一種是惡性病變,前面4種多是良性病變。
超聲是主要影像學檢查方法
超聲是目前甲狀腺疾病的主要影像學檢查方法。甲狀腺長結節了,我們可以先做彩超檢查。如果檢查報告上沒有“惡性”“癌”這些字眼,就可以先放寬心了。但如果報告只提示了甲狀腺“結節”,代表著什么呢?
甲狀腺的結節一般有純囊性結節、囊實性結節、實性低回聲結節幾種類型。前兩種結節多為良性。如果結節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提示這個結節是個“壞家伙”:結節內血供豐富(TSH正常情況下);結節形態和邊緣不規則、暈圈缺如;微小鈣化、針尖樣彌散分布或簇狀分布的鈣化。同時伴有頸部淋巴結超聲影像異常,如淋巴結呈圓形、邊界不規則或模糊、內部回聲不均、內部出現鈣化、皮髓質分界不清、淋巴門消失或囊性變等。
目前,越來越多的醫療單位采用甲狀腺結節TI-RADS分類,將甲狀腺結節特有的超聲表現重新組合,將其惡性程度分為0~6級。
0級:無結節,正常甲狀腺或彌漫性增生性甲狀腺。1級:超聲顯示腺體大小、回聲可正常,無結節、囊腫或鈣化,高度提示良性。2級:邊緣界限清楚,以實性為主,回聲不均勻,等回聲-高回聲,可有蛋殼樣鈣化或粗鈣化,可能良性病變,惡性風險為0,需要臨床隨訪。3級:不確定病變,實質性腫塊回聲均勻,多為低回聲,邊緣光整。可分為3A及3B。3A傾向于良性,3B傾向于惡性;惡性風險為<2%,可能需要穿刺活檢。4級:可能惡性病變,有1~2項提示惡性的超聲表現,如極低回聲、微鈣化、邊緣不光整、淋巴結異常等,惡性的可能比例為5%~50%,需要結合臨床診斷。5級:高度提示惡性,超過3項提示惡性的超聲表現,如極低回聲、微鈣化、邊緣不光整、邊界不清、淋巴結異常等,提示癌的可能性>95%;6級:細胞學檢出癌癥,確診為癌。
要想準確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性質,還需要進行其他檢查。如查血檢查甲狀腺功能、TRAb(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GAb(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POAb(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以及甲狀腺吸碘率測定與甲狀腺功能顯像,用于確定甲狀腺結節的功能情況。而最終確定結節的良惡性,需要細針穿刺活檢(FNA)進行病理檢查(俗稱穿刺)。
甲狀腺癌不要慌
1979年《瑞典法醫》發表的一篇文獻報道,他們在500具遺體中發現其中43具遺體患有甲狀腺癌,但是在他們生前的醫療文書中都沒有記載曾經罹患甲狀腺癌。換句話說,甲狀腺癌和這43名患者和平共處多年。
甲狀腺癌按照病理類型可以分為四種亞型:乳頭狀癌、濾泡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而其中近90%是乳頭狀癌。雖然都是“癌”,但其發展速度有很大的區別。如果把“癌中之王”胰腺癌的發展速度比作獵豹,那么甲狀腺癌的發展速度就好比是烏龜了。甲狀腺乳頭狀癌病變生長速度非常緩慢,10年生存率達90%以上,是所有癌癥中最為樂觀的數據;甲狀腺髓樣癌和未分化癌雖然相對來說“爬”得快一些,但所占比例比較小。未分化癌因為生長十分迅速,患者一般能很快察覺。
甲狀腺乳頭狀癌需要切除嗎
甲狀腺癌發展很緩慢,不主張早期手術切除。對于腫瘤直徑小于5毫米的甲狀腺乳頭狀癌,同時滿足以下條件:非病理學高危型;腫瘤位于腺體內并無被膜及周圍組織侵犯;無淋巴結及遠處轉移;患者心理壓力可以接受,可以選擇密切觀察。因為甲狀腺癌雖然進展很慢,但是也有較高的復發率。據文獻報道,甲狀腺癌術后的局部復發率在7%~14%;并且手術畢竟會有創傷,還存在低鈣和神經損傷的風險以及終生服用甲狀腺素片的可能。建議大家選擇正規的醫院,定時觀察甲狀腺癌的動態并定期檢查,由醫生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手術干預,才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