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 要:該文主要從語義再現和消除歧義這兩個方面來探討語言語境對語義理解的作用和功能。語義再現告訴我們英語中哪些詞語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中組成一個既符合語言的語義規則又符合語言的句法規則的合理正確的句子。如果沒有足夠的語境限制,英文中很多獨立使用的句子都會造成歧義,消除歧義的關鍵是提供限制詞匯語義選擇的語境。
關鍵詞:語義學? 語境? 語義? 歧義
中圖分類號:H19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9(b)-0171-03
On the Function of Linguistic Context in Semantic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s
LI Hongyan
(College of English, Zhejiang Yuexiu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linguistic context in semantic understanding from two aspects: semantic reproduction and ambiguity elimination. Semantic reproduction tells us which words in English can appear in a sentence at the same time to form a reasonable and correct sentence that conforms to both the semantic rules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syntactic rules of the language. If there are not enough context constraints, many sentences used independently in English will cause ambiguity. The key to eliminate ambiguity is to provide context that limits the choice of lexical meaning.
Key Words: Semantics; Context; Semantics; Ambiguity
語義學,也稱作“語意學”,其研究對象是自然語言的意義,這里的自然語言可以是詞匯、句子、篇章等不同級別的語言單位。
語境的概念是由馬林諾夫斯基首先提出的,他認為語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語境,即“情景話語”是指話語產生當時及緊接在其前后的各種實際事件。廣義語境指話語產生的整個文化背景。許多中外學者對語境做了大量的研究。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語境可以分為“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該文筆者擬采用著名語言學家胡壯麟的語言語境理論——語言語境,即篇章內部的環境,或稱上下文,來分析語言語境對語義的理解。
Geoffrey Leech 說:“語境是語言交際中所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因為語境對于正確理解詞義、話語意義以及正確選擇詞語表達思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對于一個詞準確透徹的理解以及對話語比較全面的理解是依賴語境的幫助來實現的。該文擬從語境與語義的關系,即語義對語境的依賴和語境對語義的影響來分析語境知識在閱讀中的功能和作用。
通過對語境的語義研究,筆者這里想要提出的是一種從語義的角度研究語境的方法,力求說明語言語境對語義的影響。語義是直接受語言語境影響的,在很多種情況下同時也是受整個非語言語境影響的。在該文中,筆者將主要從語義再現和消除歧義兩個方面來討論語言語境對語義理解的作用和功能。
1? 語義再現
C. David認為語義再現是詞語基于語言的語法和詞匯規則的合理橫向組合。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胡壯麟認為:語義再現現象是指不同類型的句子中的各個詞語要求或允許一個詞或另一種類別的詞的出現以組成一個句子或者是句子的特定部分。比方說,“My brother is a smart girl.”這個句子,從語法的角度講,它絕對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句子,但是,從語義上來說,它又是很奇怪的一個句子。這個句子符合所有的語法規則,但它又不是一個正常句子,因為它在語義上自相矛盾了:“brother”指的是男性,而“girl”指的是女的。很顯然,造成這個句子的意義不合情理的原因是這個句子中的兩個詞語在語義上不一致。
一個句子中的每個詞語都要與句中其他的每個詞語相互影響和作用。故語義再現的基本規則是語義的一致性,換句話說,句子不僅要符合句法規則還要符合語義規則。因此,根據語義再現的原則,我們就能夠判斷出哪些句子是語法正確而語義不正確的。比方說:
John frightened the tree.
這個英語句子完全符合英語的語法規則,但是因為這個句子中的詞語的意義相矛盾,它所表達的語義就很不合情理。在這句話中,詞語“frighten(嚇壞)”的意義決定了它后面只能跟表示動物的名詞做它的賓語,而該句的賓語“tree(樹)”不是任何一種有生命的動物。因此,這個句子的語義就變得很奇怪,它語義的奇怪表現在:
frighten (有生命的) Vs tree (無生命的)
很顯然,詞義再現在我們語言使用和研究中非常重要,它告訴我們哪些詞語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中組成一個合理正確的句子。從這一點來看,所有的句子都應該既符合語言的語義規則又符合語言的句法規則。因此,根據語義再現的原則,我們不僅能夠造出語法和語義正確的句子,而且還能夠輕易地發現語義異常或不合理的句子。
2? 排除歧義
一般來說,所謂“歧義”指的是一個詞、一個短語或者一個句子具有不止一個意義。這種語言現象能夠以各種方式出現,從一種純語言的角度講,Ullman認為有3種形式的歧義現象,分別是語音歧義、詞匯歧義和語法歧義。
語音歧義是由語音引起的,如果將之用書面的形式呈現,這種歧義就很容易消除了。因此,語音歧義不屬于該文討論的范疇。
詞匯歧義是由詞匯的一詞多義或者同音/形異義造成的。一詞多義指的是一個詞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由于大多數詞都是多義詞,如果一個詞不是用在特定的語境里,人們通常不可能辨別出它的確切意義。因此,語境對于讀者理解一個詞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詞義是直接受語言語境影響的。如果沒有語境,讀者就不能判定作者想要通過一個詞所要表達的真正意義。另一方面,如果有了語境,讀者就不會誤解或曲解作者所使用的詞語的意義,因為意義存在于語境中,語境決定意義。獨立的單個的詞由于缺少語境會經常容易引起歧義,語境決定了單個詞語的語義。
現在讓我們比較一下下面的句子(1)和(2)來看看語境在消除歧義方面的作用。
(1)He remains a bachelor.
(2)She cannot bear children.
(1a)He remains a bachelor because he doesnt want a wife to trouble him.
(2a)She cannot bear children if they are noisy.
(2b)She cannot bear children because she is sterile.
句(1)中的“bachelor”一詞的意思可以是“單身男子或單身漢”,也可以說“取得學士學位的人”。由于此句中的語境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所以我們也無法斷定在這句話中這個詞究竟是哪個意思。但是句(1a)的意思是確定無疑的,我們可以確定“他”是一個“單身漢”因為“他不需要一個妻子”。我們可以把句子(2)理解為“她受不了小孩子(吵鬧)”或“她不能生孩子”。這種歧義是由多義詞“bear”造成的,因為“bear”的意思可以是“容忍”,也可以是“生孩子”。但是在句子(2a)和(2b)中,因為增加了語境,這種歧義就被消除了。
上面的分析表明:語境限定了詞匯意義的選擇。這里的語境指的是句子中產生歧義的那個部分周圍的詞語,因此,實際上我們認為是這些具有限定作用的詞匯消除了一個具有歧義的詞匯的歧義。通過這種方式,我們也能也能解釋語法歧義。語法歧義是一種由于語法因素而造成的歧義現象。下面這個句子是有歧義的。
(3)I hate lying.
這個句子的歧義不是由一詞多義造成的,而是對它的結構進行不同的分析造成的。從語法的角度來看,這個句子可以有下面兩種不同的意思:
(3a)I hate it when I lie(我痛恨對別人說謊).
(3b)I hate it when people lie(我討厭別人對我說謊).
然而,如果有語境“Im always forced to lie, but in fact, I hate lying(我總是被迫去說謊,但實際上,我討厭說謊)”,這個句子的意思就確定無疑是前者了。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缺乏先前的語境,或者說沒有足夠的語境限制,獨立使用句子都會造成歧義。因此,消除歧義的關鍵是提供限制詞匯語義選擇的語境。
參考文獻
[1] 張旭.語境的融入在英語語言學習中的應用[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9):86-87.
[2] 王建華.語言認知語境化功能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8(3):106-112.
[3] 劉珊.二語語塊理解的語境效應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8,1(2):26-33,91.
[4] 江海濤.語境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詞匯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5] 徐暢.運用非語言語境的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案例分析[D].延邊大學,2018.
[6] 徐珊.語言語境順應視角下的導游詞英譯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2):128-131.
[7] 柯玲娜.語境順應論視角下的詩歌翻譯研究——以“ARed,RedRose”三個漢譯本為例[J].海外英語,2020(5):122-123.
[8] He,Kon,Arunachalam. Linguistic Context in Verb Learning: Less is Sometimes More[J]. Langua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20,16(1):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