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石
新中國歷史上,有一支特殊部隊頗為引人關注。他們就是新中國儀仗隊,誕生于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曾腰掛手榴彈接受檢閱,結束后又立即回歸戰地。
1945年,國共簽訂《雙十協定》,然而國民黨當局以和談為幌子,暗中調兵遣將,制造摩擦。為進一步協商解決國共軍事沖突的問題,美國派出“重量級”調停人——喬治·馬歇爾訪問延安。為迎接馬歇爾,毛澤東、周恩來等人決定組建一支臨時儀仗隊。
中央決定從在延安的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某團抽選500人,組建一支臨時儀仗隊。并將組建隊伍的重任就交給了羅少偉團長。但是,要在短時間內組建起一支儀仗隊,要面對不少困難。
首先就得過心理關。官兵們聽說要列隊歡迎背后支持國民黨打內戰的美國人時,抵觸情緒很大。羅少偉第一時間轉達了周恩來的指示,表示以儀仗隊形式歡迎馬歇爾,展現了共產黨人的和平誠意與強大力量。經過一番開導,弄清原委的戰士們才豁然開朗。2月5日,這支人民軍隊歷史上最早的儀仗隊從甘泉出發,經過一天急行軍,于當晚進駐延安機場。
第二個問題來了,準備時間不足一個月,加之儀仗營官兵從未有過系統性隊列訓練,這該怎么辦呢?中央領導最終做出了只進行持槍禮閱兵式的決定。這樣既讓歡迎儀式顯得莊重肅穆,又大大減少了訓練難度,可謂一舉兩得。
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原中隊長李同國回憶當時的訓練要求:“立正就是右手持槍。外賓來了之后,執行官下達命令‘向右看,我們就向右擺頭45度,目迎目送,到左前方45度角就停止,向前看,擺回頭來,這個任務就完成了。”
除了儀仗隊的儀式訓練,如何統一著裝與裝備,成為了一道繞不開的難題。為了裝扮這支特殊的部隊,延安的方方面面都開始忙碌起來。軍需部門就地取材,用當地最好的延安土造粗呢作為軍服原料。

在裝備與配飾的選擇上,為了體現部隊強大的戰斗力,軍械部門特別收集了大量從戰場繳獲而來的日式武器。
經過20多天的集訓和精心準備,這支誕生于戰爭年代的特殊部隊,終于迎來了它的第一次儀仗任務。
1946年3月4日上午,一架美制C-47運輸機徐徐降落在延安機場。在周恩來和張治中的陪同下,馬歇爾緩步走下舷梯,與毛澤東、朱德等人握手致意。隨后,在朱德的引導下,馬歇爾、張治中等人檢閱了儀仗隊。
一個有趣的插曲是:當馬歇爾走到隊伍中間時,身旁的周恩來指著一名戰士手中的“三八大蓋”,向他介紹說:“這些武器都是我們從日本侵略者那里繳獲的。”表情復雜的馬歇爾聽罷,微笑著點了點頭。
勝利完成受閱任務的儀仗營,很快解散歸建,繼續擔負起保衛延安的光榮任務。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國大典后第二天,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就致電周恩來外長,表示蘇聯政府決定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到1949年底,已有25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17個國家愿意與中國建交,并互派大使。按照國際慣例,首任使節到達駐在國并遞交國書后,才標志著兩國外交關系的正式建立。所以為了迎接外國使團,建立儀仗隊就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
當時擔負中南海警衛任務的中國人民公安中央縱隊第二師直屬警衛營第一連,擔下了這個光榮的任務。第二師直屬警衛營前身為在延安時擔負毛澤東和中央首長警衛任務的中央警備團警衛連、第二連和騎兵連,警衛經驗豐富,軍事素質過硬。
然而,讓儀仗連官兵意想不到的是,剛改編沒幾天,他們就被毛澤東請進了中南海。原來,毛澤東想讓儀仗連的戰士們先熟悉一下執行任務的環境,順便再看看戰士們的精神面貌。
為了完成這個儀仗任務,服裝上衣用繳獲的日軍的呢料上衣,下邊是馬褲,這樣顯得精神。武器拿的全是三八槍,因為三八大蓋在打開槍刺后有1.65米長,十分威武,看起來整齊劃一。
毛主席看到煥然一新的儀仗隊員,十分高興,圍著儀仗連走了一圈后,回頭對負責人向富朝說:“咱們演練一下吧,我當外國大使。”向富朝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立即整隊,準備迎接這位特殊的“外國大使”。

一場模擬演練開始了。當“外國大使”的轎車來到懷仁堂門口時,國歌聲響起,“大使”走出轎車后,向富朝一聲令下:“向右看,敬禮!”隊員們在擺頭的同時,雙手舉槍,并行注目禮,目光隨著“大使”的腳步移動,直到“大使”進入懷仁堂。儀仗隊的精彩表現,讓毛澤東和一旁的周恩來非常滿意。
1949年10月16日,按約定時間,蘇聯大使羅申在中國外交部交際處處長閻寶航的陪同下,從蘇聯使館乘禮賓車來到中南海勤政殿。剛走下車,軍人出身的羅申就被一旁精神抖擻的儀仗隊員吸引住了。
迎賓儀式后,毛澤東和外交部的同志都十分滿意。在此后一段時間里,這支臨時組建的儀仗連又先后參加了多次國書呈遞的儀仗任務。
1952年9月28日,蒙古人民共和國總理澤登巴爾率政府代表團來華訪問。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位來訪的外國總理。這一次,來自解放軍第七步兵學校的學員們臨時充當了儀仗隊。
歡迎儀式后,毛澤東和周恩來商量決定組建一支真正的儀仗隊。周恩來親自籌劃儀仗隊成立的具體事宜。在儀仗隊員的挑選上,周恩來將挑選范圍擴大到了整個公安警衛師,甚至還派人到兄弟單位挑選骨干精英。而在儀仗營中,最為重要的無疑是營長。扛下這個重擔的是王立堂,18歲就成為八路軍冀東分區特務營戰士的他,在抗日戰場上作戰英勇,負過大傷,也在雙清別墅保衛過黨中央,政治過硬。
當時,由于國家經濟條件所限,儀仗隊員并沒有屬于自己的禮賓服。盡管戰士們個頂個的優秀,但他們的服裝卻與其他部隊無異。在儀仗營成立之初,隊員們就穿著50式軍服執行儀仗司禮任務。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1953年6月,公安部隊領導李天煥、鄧少東、吳烈等人共同簽署命令,正式成立儀仗營。儀仗營官兵700余人,下屬4個連,每個連隊編制178人,隸屬公安警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