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成語里有一個詞叫“愁腸百結”,意思是在憂愁苦悶的心情中,腸道里好像凝結成了許多疙瘩。細細思考,我們不禁敬佩古人的智慧。在憂愁苦悶的情緒狀態下,他們首先感覺到了腸道的不舒服。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發現,在憂愁苦悶的心情下,胃、腸這兩個消化器官首先受到影響:高興時,吃粗茶淡飯也香甜;煩躁時,縱有山珍海味擺在面前,還是難以下咽。
事實上,我們的整個消化系統都與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極度憂愁苦悶時不僅“愁腸百結”,還可能“肝腸寸斷”。中醫講“肝木橫逆克脾土”,就是說情緒不佳會引起消化系統的紊亂。腸道幾乎不受理智支配,但對情緒的反應是相當敏感的。消化道的潰瘍與情緒密切相關,如胃潰瘍。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
西醫的消化科專家也認為胃是我們情緒變化的晴雨表,或者干脆稱之為“情緒胃”。也有專家開玩笑說“胃病就是精神病”。雖然夸張卻有理。臨床上很多人犯胃病,都與突發事件刺激、人際關系持續緊張、長期工作壓力、焦慮情緒有關。
附
七情與健康
中醫認為,人有七情,即喜、怒、思、憂、悲、恐、驚等情緒變化。正常情況下,七情屬生理狀態,不會致病,但情志過度則傷身。當精神刺激過于強烈或持久,超出了人體自我調節的能力,就會引起人體各系統功能的失調,影響人的身心健康。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喜、驚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悲、憂傷肺,恐傷腎”。
1.過于驚喜會擾亂心志,出現心臟功能失調。“心主神明”,功能失調就會導致精神興奮,不可自主,思維和行為錯亂。“范進中舉”就是典型例子。
2.過于憤怒容易肝氣上逆,怒目圓睜(肝開竅于目),聲音高亢,全身氣機都被調動起來,甚至暴跳如雷。大怒之后容易感到肝區(右側脅下)脹痛。
3.思傷脾,實際上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指思念過度,造成茶飯不思,傷及脾胃;二是指思慮過度,例如潛心于某項研究或學習興致高,廢寢忘食,飲食無規律,久而久之,造成脾胃損傷,出現“運化功能失調”,食欲不佳,或便秘,或腹瀉,形體消瘦,四肢無力,等。
4.“悲、憂傷肺”是指過分悲傷、抑郁會影響到肺。肺主呼吸,因而表現出呼吸功能不暢,濁氣不能正常排出,清氣難以正常吸入。因而出現“長吁短嘆”的現象,以緩解呼吸不暢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