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海
2020年8月23日,老醫生蕭仁慈迎來了103歲(虛歲)的農歷生日。此時,泉州石獅市區老街民生路,車流不息、人頭攢動,一派熱鬧的市井氣象。與馬路上喧鬧的景象相反,街邊一座老宅里,滿頭銀發的蕭仁慈戴著老花鏡,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雙手捧著當天的報紙,專心地瀏覽翻閱。在居所的對面,那棟墻面和屋頂欄板斑駁的兩層樓房,正是她和丈夫參與創建并在此供職半生的石獅市總醫院舊址。每每凝視舊景,睹物思人思物,老人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1918,蕭仁慈出生于惠安縣梅峰鋪蕭厝村一個基督教家庭。1938年從惠世醫院附設護士學校(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前身)畢業的蕭仁慈開始從事醫護工作。為了給百姓創造更好的醫療環境,1956年,她和丈夫聯合其他診所,共同創建了石獅聯合醫院(石獅市總醫院前身),結束了石獅沒有綜合型醫院的歷史。
蕭仁慈一直在醫院里擔任婦產科醫師及護士長。退休后,蕭仁慈仍被醫院返聘,直到87歲高齡,她才因年事漸高結束了長達65年的醫療工作。
在醫療技術較為落后的情況下,對于孕婦來說,分娩相當于到鬼門關走了一回,一旦難產就可能與這個世界訣別。在缺乏醫藥的年代,石獅永寧、蚶江、祥芝,晉江龍湖、永和、深滬、金井等周邊鎮區接生婆們處理不了的危險產婦,都會被送往蕭仁慈所在的醫院,其中很多都是胎位異常。蕭仁慈憑借豐富的接生經驗,對胎位異常的孕產婦采用“外倒轉術法”,將孕婦的胎位矯正至正常,然后就能順利分娩,保證母嬰平安。因她高超的醫術及崇高的醫德,患者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蕭先”。
林俊德與蕭仁慈的家就安在醫院對面,中間僅隔著一條五六米的老街。作為醫院婦產科的主診醫生,蕭仁慈工作無定時,常常不分晝夜地守在醫院為產婦接生。在兒子和女兒的記憶里,醫院仿佛才是母親真正的“家”。
2017年8月26日,蕭仁慈迎來了百歲壽誕。家中沒有禮炮和宴席,蕭仁慈在子孫們的祝福和陪伴中愉快、溫馨地度過了百歲生日。一生勤儉樸素的蕭仁慈,在百歲生日之時將一生積累的100萬元人民幣捐贈給了工農公益事業,繼續為家鄉、為人民奉獻,也繼續為后代作出了優秀的表率。其中的50萬元捐給石獅市湖濱街道新湖社區愛心互助會、玉湖社區愛心慈善會等5個社團組織,其余50萬元捐往丈夫林俊德老家漳浦縣舊鎮芹山村,建設老年活動中心。“母親一生宅心仁厚,生活儉樸,樂于助人。她讓我們將省下來的錢做點善事,這樣更符合母親的本意?!笔捜蚀葍鹤?、曾任石獅市醫院院長的林介平說。
如今的蕭仁慈,每天早上8點左右起床,三餐飲食正常,特別喜好偏軟的南瓜干飯。午睡后,如果家人不在,她會讓保姆把切好的水果端到床邊。下午5~6點間,雷打不動地戴上老花鏡,坐在房間的會客椅上看報紙。
作為醫生的蕭仁慈平常很注重保健,每天飯后她都要揉揉肚子,睡覺前要按摩足底,尤其左右腳的前腳掌每天要搓兩百下,雙手要捶腿、捶臂各五十下,這些都是老人自創的穴位養生操,這一自創的穴位養生操她已經做了多年。老人認為,養生操對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很有好處,早上做一遍,精神一整天。“我們兄弟姐妹幾個會輪流過來照顧母親的日常起居。她已經有七八年沒有離開過房間,但每天會在臥房里做養生操并悠閑地散步約半小時,晚上9點上床休息?!笔捜蚀鹊娜畠盒χf。
這位飽經滄桑的百歲老人一生的經歷,也是泉州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個見證,其個人醫學生涯也展示了現代產科的發展與進步。因此,今年年初,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史圖書館主任黃方作為編劇和主創人員,與蕭仁慈的兒女、林家及傳媒公司一起,拍攝了一部反映蕭仁慈傳奇一生的微電影——《仁慈的力量》,希望將仁慈的力量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