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泓然 張濤
摘要:航空裝備維修會對軍隊的戰斗力生成、鞏固和提高產生重要影響,其是指軍隊從接受航空裝備到航空裝備退役、報廢等一系列環節的維修保障活動。做好航空裝備維修保障工作是提高我國航空裝備戰斗力的重要基礎當前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均面臨軍事裝備保障費用居高不下、戰備完整性越來越差的問題,因而視情維修策略獨有的維修有效性、經濟性備受關注,使其在當前的航空裝備維修保障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主要就航空裝備視情維修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航空裝備;視情維修;應用
中圖分類號:V267文獻標識碼:A
1視情維修原理分析
1.1視情維修原理
視情維修實施的主要依據是航空裝備狀態的劣化程度,為了避免災難性故障的發生,航空裝備必須在發生功能故障之前進行維修。而為了提高裝備使用效益,充分利用裝備性能,維修時機必須選在檢測到潛在故障之后。因此,航空裝備必須在檢測到潛在故障和發生功能故障之間選擇維修時機。視情維修的重點是要在故障潛在區發現潛在故障,并對潛在故障進行監控。其中檢測到潛在故障與故障開始時間越接近,就越能夠早發現故障征兆,而這需要高精度、高靈敏度的檢測設備。
1.2視情維修技術體系
視情維修不是消除航空裝備故障,而是采用技術手段檢測裝備的狀態,通過裝備失效模型預測裝備將于何時、何處出現故障,并根據經驗或者決策模型給出合適的維修方法。視情維修主要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狀態監測模塊、故障預測模塊和維修決策模塊,涉及的主要工作如下:(1)狀態監測模塊。狀態監測模塊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與監測、狀態評估,可實現航空裝備材料、結構、部件或系統性能的測試、數據傳輸與保存,并利用航空裝備的使用經驗和工作原理,評估部件、系統的工作狀態,判斷是否存在潛在故障。此模塊需要大量的數據,以豐富的航空裝備使用經驗作為支撐。(2)故障預測模塊。故障預測模塊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航空裝備性能退化規律,結合當前裝備的工作情況,給出裝備何時、何處將出現功能失效,并對故障進行定位。(3)故障決策模塊。故障決策模塊的主要任務是,針對當前裝備的工作狀態評估結果和預測結果,給出航空裝備實施維修的方式和維修的時間。通過以上三個模塊,視情維修可以實時監控航空裝備的工作狀態,并快速定位故障,給出故障修理建議。因此,視情維修能夠避免過修、失修的問題,在適當的時機開展適當方式的維修,提升航空裝備的使用效益[1]。
2視情維修關鍵技術及其發展
2.1視情維修狀態監控系統
航空裝備狀態監控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對各個監控點的參數進行測量、記錄、匯總和分類,最終得到裝備狀態運行報告。在航空裝備工作狀態監控的初期階段,完全由人工進行測量、記錄及分析,工作效率低,監控部位有限,監控效果不佳。隨著技術的進步,逐漸出現了機載記錄設備,能夠自動、連續記錄裝備的運行狀態并測量各種參數,但監控范圍僅局限在發動機等關鍵部件,且記錄的數據量有限。電子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使航空裝備狀態監測系統向著綜合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2.2視情維修故障預測模型
視情維修故障預測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航空裝備的工作狀態、性能數據分析,給出裝備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可靠性,推測故障發生的類型、時間等。故障預測的目的是提前了解裝備未來的工作狀態和性能,便于及時安排維修保障活動。最早受到人們關注的故障預測方法是基于物理模型的預測分析方法,通過對裝備的特性進行分析,研究在某種特定環境下裝備產生失效的機理。例如,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蔣覺義等人對電源監測系統的溫度、振動等情況進行監測,利用結構受載等損傷積累模型對電源監測單元進行故障分析和壽命預測,得到了較好的預測結果[2]。
隨著現代智能算法的發展,視情故障預測進入了自動化、智能化階段。最具代表性的是神經網絡預測法。神經網絡是在現代神經學的基礎上提出的,通過模擬大腦神經網絡結構、記憶信息的方式而建立的自適應系統。人工神經網絡具有高度的并行性、非線性以及較強的聯想記憶能力、學習能力和自適應能力。該技術利用神經網絡自動建立模型,形成監測物理量與關注物理量之間的數據關系,不用事先設定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且模型具有非常強的非線性特征,由此對大型、復雜裝備建立故障預測模型,并根據模型對故障進行預測,具有很高的預測能力和數據容錯能力。
3視情維修管理措施
3.1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實施航空裝備視情維修工作時,需要注重有效掌控各項管理環節,制定出細致科學的規章制度,指導航空裝備視情維修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細節,推進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升整體實施效果。首先,建設專門維修質量管理機構,專項負責航空裝備視情維修管理工作,保障維修質量和安全。建設質控室,有效強化和提升質控室人員的綜合素養,通過引進先進人才,開展人員培訓工作,增長質控室人員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素養和業務素養,給他們提供較多實踐操作的機會,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其次,建立并完善信息管理系統,支持航空裝備視情維修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給航空裝備視情維修質量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便于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實施全面動態管理。在該項系統建設中,需要注重設計庫存數據系統、技術通報管理系統、飛行時間控制系統、維修信息分析系統、技術通報管理系統以及重要部件跟蹤系統等方面[3]。
3.2全面落實責任管理制
實施航空裝備視情維修質量管理和安全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實際工作開展現狀,明確各個部門和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責,準確劃分責任范圍,確保定崗到責、定崗到人。切實推進責任管理制在航空裝備視情維修質量管理方面的落實,首先要從現階段航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要求出發,按照分類分級的方式劃分職責內容,在明確管理目標的支持下,將管理責任進行逐級分解,使得各項責任標準能夠落到實處。其次,建設牢固的思想基礎。軍隊要注重開展官兵教育和培訓工作,增強他們的管理意識和思想。再者,在切實明確具體目標的基礎上,抓好運行管理工作。嚴格按照國內法律法規,確定好航空裝備的運行特點,掌握航空裝備視情維修質量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構建完善可行的責任管理體系,全面落實定期考評和監督檢查工作,推進管理與安全工作的順利實施并取得良好成效。
3.3探索新時期工作方法和策略
處在新時期的發展環境下,首先需要注重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更好采用新型技術手段,包含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針對傳統使用的維修方式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不斷更新和轉變管理理念,從全方位、實時性監控角度出發,開展切實有效的管理活動,及時發現航空裝備運行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問題,并采用合理性手段加以改進。其次,需要建設綜合性的航空裝備視情維修信息網,使其從上到下保持著良好的貫通性和聯合性。良好引進計算機手段為航空裝備視情維修管理工作提供輔助支持,聯合信息和質量管控兩個層面,使其保持著較好的監控效果,推進集中化管理航空裝備視情維修質量工作的順利實施。
結束語
視情維修監控系統正在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目前視情維修在線管理系統已經在航空裝備上獲得了應用,能夠對航空裝備進行實時監控,應用大量數據分析系統及專家經驗,可實時對裝備進行診斷、預測并下發維修建議。
參考文獻
[1]鄒旭凱,王遠達.對航空裝備維修管理信息化的探討[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7(20).
[2]姬觀華.大數據在航空裝備維修保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7(10):69-71.
[3]徐明浩.航空裝備維修質量管理與安全[J].信息記錄材料,2018,v.19(09):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