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進柱
摘要:軟土地基是引起我國公路質量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施工單位應當重視該問題,并采取合適的技術手段進行處理,從而才能提高路基的安全性。本文圍繞軟土地基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技術措施展開討論,具體如下:
關鍵詞:公路路基;軟土地基;問題;相應技術方式
1 軟土地基的主要特點
我國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在開展公路施工建設時,難免會遇到不同的地質環境,軟土地基作為常用的路基施工方法,給我國公路建設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施工單位若未能對該土體進行有效的處理的話,會引發各類公路質量問題,給我國居民的日常出行埋下較大的安全隱患,軟土地基一般是由黏土粉土兩者結合形成的,這種土體因本身就帶有著負離子成分,會將外界的水分吸收,從而導致其土體和結構中空隙較大,水分含量較高,若未能及時的對該水分進行排除作業的話,在外界出現壓力時,其土體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導致該公路出現不規則沉降、斷裂的現象,嚴重的還會出現坍塌[1]。
2 公路路基軟基中存在的問題
2.1對軟基的重視度不足,且處理方式不夠完善
軟土路基是當前公路常見路基形式,其結構穩定性、承載能力較差,若未能進行相關處理會威脅到該區域公路的正常使用。根據以往較常出現質量問題的公路來看,大部分是由于在公路建設時,施工單位未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處理方案,并且對該地基的重視度不足,導致該地基的穩定能力較差,在后期投入使用時會出現不同質量問題。
2.2施工技術水平不足引發路基出現多方面質量問題
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與公路的整體質量有著密切的關聯。但是據調查了解,我國施工單位的工作人員大多數都是民工,文化程度較低且未接受過系統性的培訓,在開展施工作業時因自身技術水平不足無法正確的操作機械設備,并且施工工藝也不符合原定標準,從而對該工程的整體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2]。
3 公路路基施工過程中軟土路基的處理技術
3.1合理運用排水固結法
形成軟土地基的重要原因是其土壤內含水量較高,且遠遠超過行業建設標準,若未能進行有有效的處理就開始施工的話,在該公路竣工投入使用時,該路基因抗壓能力不足在過路車輛承載力的作用下會出現不規則沉降現象,給出行群眾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建設。在對路基進行處理時,其排水固結法的運用能夠有效的降低該施工區域路基的含水量,提升該路基的荷載量,從而從根本上降低公路沉降問題的發生概率。在運用該技術開展施工作業時,其排水系統是能夠使該工程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施工單位工作人員應當對該施工區域的地面進行清理作業,將地面的雜草清理完成后在地基的土層中設置豎向排水井,該方式能夠將地下水進行有效的排除,加快土體的固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直接將地下水進行抽出的話,會導致地基出現大規模的沉降發生,因此施工人員應當在開展作業時需實時進行監測[3]。排水固結技術的施工,一般是由排水系統與加壓系統兩方面,其排水系統一般是在地基中設置豎向排水結構以及排水井降水,加壓法是在該地基的土地上加強壓力值,使其水分在荷載壓力下進行排除,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對施工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勘察,并根據數據信息選擇合適的排水固結技術。
3.2換填墊層法在公路路基的應用
材料換填法作為較早提出的技術方式,在我國建筑施工中廣泛應用。軟土地基因強度與硬度不足不符合施工實際標準,因此若想加強該地基的實際荷載力,應當將該施工區域含水量較高的軟土結構進行挖除,然后利用砂石塊等這種相對較為堅硬的材料對該地基進行回填作業,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員應當對回填材料進行檢測,在保證其硬度與強度符合相應標準后才能開展后續施工,該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地基整體的穩定性,為后期的施工作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運用該技術開展施工時,應當預先對施工區域較為合適的位置挖掘縱向或者橫向的排水渠,使其地基中的水分能夠有效的排除[4]。其次技術人員應當嚴格按照原定標準規范其緩沖材料的使用,并根據實際測量水位數據等其他信息選擇合適的施工材料以及機械設備,在雨水或者溫度特別低的地區應當及時做好防護措施,以免因環境因素影響施工質量,施工單位在進行換填作業時也可以根據該區域的地質情況以及施工需求適當添加化學成分加強其牢固性,從而可以保證該公路整體的穩定性。
3.3強夯技術
公路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橋梁,其質量與我國國民經濟以及生活質量水平有著密切的關聯,相關部門應當加強該公路建設工程的重視度,并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發展需求選擇合適的施工技術手段,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其強夯技術在我國建設行業中作為一項較為成熟的軟土地基處理方式,使用頻率較高且實際反響較好。該技術的主要原理是通過重力錘對地基進行錘擊,具體操作方式是技術人員在對該地基的實際情況進行勘察后,制定合適的重力錘高度,在將該錘體提升到標準高度后進行放置讓其自由落下,錘體通過下降的重力沖擊地面,其壓力能夠將土體中的水分與空氣有效的排除,進而實現了壓縮與密實土壤結構的目的。該施工技術手段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不高、在操作起來較為便利,因不會運用太多機械設備所用成本支出較低,因此被我國各施工單位廣泛運用。在開展施工前期,應當對夯機設備的強度進行檢測,并對地基的夯實點進行標記作業,然后對部分區域進行試夯,根據實際數據制定合適的強度與夯實遍數,從而才能保證該地基的夯實質量。但是在此應當注意的是,該技術對土質情況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不適合水分含量較高的淤泥地質,只能在土體結構較大且相對較為松散的地質,因此施工單位應當事先對施工區域進行檢測作業,根據需求選擇針對性的施工方案。
結語:綜上所述,軟土地基對公路整體質量危害較大,施工單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處理,并對該方式不斷的優化改進,將該軟土地基所造成的影響降低到可控制范圍內,從而才能推動我國交通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蔣鑫,蔣怡,梁雪嬌,吳朝陽,邱延峻. 軟土地基高速公路路基拓寬改建全過程變形特性數值模擬[J]. 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5,12(05):1039-1046.
[2]駱大新. 關于高速公路軟基處理施工的穩定性控制方法的探討[J]. 中國標準化,2017(10):225+229.
[3]趙文政. 高速公路軟土地基加寬擴建新老路基銜接處理[J]. 山西建筑,2018,44(16):125-127.
[4]韓燕.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與變形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防治措施[J]. 江西建材,2016(12):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