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華 姚志琴
摘 要:傳統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特征的發展背景下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本文在闡明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趨勢基礎上,分析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對獨立學院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發展進行探索。
關鍵詞:新工科;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TP31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2-00-02
隨著新工科的提出,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引起了廣泛重視。獨立學院在經歷了數以二十年之久的發展壯大下,逐漸將人才培養轉移到以追求質量特色為目標的軌道上來。眾多獨立學院緊跟時代步伐,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辦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國家和社會乃至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更為優秀的專門人才。獨立學院能否培養出適應于新時代、新技術要求的現代化工程創新人才是新工科的終極目標,然而高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仍存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趨勢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而傳統意義上的應用型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強調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已無法適用于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的提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一)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家需要的不只是具有高級技能的應用型人才,更需要能運用新思維進行主動創新、運用新辦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新工科較之傳統工科的突出優勢在于,不僅具有學科本身的實用性,尤為重要的是注重學科間的交叉性與綜合性。世紀之交,國家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生已是學校的首要職責。創新教育則是學校擔負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新工科背景下對學生的培養要求是達到具備多學科知識相融合的復合型人才。
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及時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通過開設不同的創新性課程,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將知識與技能進行有機的融合,才能實現對其人才培養的創新發展。
(二)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在新工科背景下對人才培養過程中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之時,使其實踐技術水平也能得以提升,無疑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佳模式。通過加強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加強產、教相協調,全方位、多維度的實現理論與實踐合二為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地將學生課堂中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實現產學合作,使企業技術員—學生、課堂—企業、教師—技術員彼此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于此不僅提高學生服務于社會的綜合能力,同時也為社會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打下根基。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一方面促進了學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又為獨立學院建設應用型師高水平師資隊伍奠定基礎。
(三)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
在新技術、新經濟、新產業的背景下,隨著新工科的提出,為滿足社會需求,在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之時,學校對教師的任職要求發生了變化。教師原有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按照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學校不僅要進一步加強校企間的深度合作,把在企業工作過的具有豐富經歷或參與過實踐工作訓練的教師作為學校對卓越工程師培養工作的要求,還著重強調根據新工科的內涵加強各學科各專業間的交叉融合和學科專業的產業性。新工科的提出,無疑對教師在知識水平、產業技能、實踐經歷、教學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
然而,隨著新工科的提出,雖然獨立學院將其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高素質人才,但相當數量的學校人才培養模式仍停滯于傳統階段,并存有對其培養目標認識不清、專業培養定位趨向一致,缺乏培養特色等諸多問題。
二、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探析
(一)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缺乏創新培養意識
較之傳統的工科人才來說,隨著新興產業和新經濟發展,未來社會需要具有更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然而不少獨立學院在冠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頭銜之下,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依然搞大一統,未能充分考慮到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分流培養,且在課程設置中仍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雖然有些應用型獨立學院實行產教融合,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的聯合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由于獨立學院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并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實踐機會,使得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難以做到學以致用。由于獨立學院對人才培養定位認識不清、培養模式較為單一、并且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資源較為缺乏,并不能真正實現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校企合作不深入,應用型實踐教學基地不完善
校內實訓基地是開展專業實踐教學的主要場所,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偏重于強調對知識體系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學習,從而忽視了與企業間的相融合共發展。
不少獨立學院雖然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但由于獨立學院辦校時間短、缺少政府財政支持、硬件條件尚不完善等因素,使得校企合作仍停滯于表面淺顯的合作狀態。實踐教學對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由于獨立學院的實踐教學基地存有的諸如建設速度慢、管理制度不完備、投資力度小等因素,嚴重制約了實踐教學效用的發揮。另一方面,不少獨立學院在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不夠重視課程學習與社會服務、區域服務間的關系,而忽視社會實踐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三)師資隊伍力量薄弱,缺乏工程實踐能力
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取決于高校教師隊伍質量的高低,要想確保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則離不開建設一支有效的師資隊伍。新工科教育模式要求高校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還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教學功底。
但眾多獨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還存有差距。一方面,不少獨立學院人才培養雖以應用型為目標,但師資隊伍整體面臨著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整體偏弱的局勢。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循守舊、不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導致教學方法陳舊、理論授課環節重于實踐教學環節的現象時常發生。最后,獨立學院不少教師是剛畢業的學生,缺少必要的行業專業實踐經驗,加之獨立學院教師待遇總體偏低、學校重視度不高、投資力度小,導致本身為數不多的工程實踐能力強的教師人才又嚴重流失。
獨立學院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無疑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次改革。新工科的提出,無疑對能否培養出具有牢固專業基礎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應用型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工科背景下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一)轉變人才培養理念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建構的出發點和依據,人才培養模式是獨立學院明確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關鍵。
隨著科技的發展、產業的升級,在新工科背景下,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一方面要在專業技術化方向發展,以滿足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定位來支撐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故此,注重以人才個性化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將是應用型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的調整則要以學生成才為根本,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通過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完善多元化課程模塊教育等分類培養的模式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能真正的達到為培養多元化應用型創新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強化校企深度合作
產教融合不僅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獨立學院為進一步加深校企合作,真正達到對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應該以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作為優化創新教育的平臺,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工作中來。
校企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不僅能進一步完善學校實驗室硬軟件設施,為學生提供較為完備的實習實訓條件;還能把社會上的需求及時反映到學校,便于學校適時開設實踐類課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從而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為了能培養更多應用型高級人才,獨立學院在加深校企深度合作的同時還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于此,學校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完備的實習實訓環境,從而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鍛煉。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是新工科背景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效果的源泉,而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必然離不開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具有豐富的企業實踐經驗,了解詳實的企業運作流程和操作模式,不僅能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指導,還能對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生產實踐的指導。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結合,也就要求高校教師要率先做到產學研相結合,由此也就要求獨立學院要積極建構校內外相結合的雙師型隊伍。為培養更多應用型創新人才,高校應促進教師實踐培訓和調研、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培訓學習、邀請企業專家擔任學校專業兼職教師、引入前沿性創業課程、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學習并指導學生創業實踐。
新工科背景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的形成也是不斷在實踐中創造提升的過程,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等領域的范式探析仍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也需要工程教育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盧曉君,林春麗,周建洪.新工科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以遼寧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為例[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20-02,22(1):95-100
[2]馬靜.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3)
[3]徐中春,芮延龍.應用型轉變背景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
[4]蒙昌宇,譚明雄,覃其品.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J].高教學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