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偉
藝術院校公共體育課課程模式構建的探討
——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為例
彭永偉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7)
文章分析目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公共體育課程模式實施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從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情,提出了新的公共體育課程模式,希望為同類的藝術院校公共體育課的教改提供參考。
藝術院校;公共體育課;課程模式;構建
在2014年教育部就頒布《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其中提出要深入地推進課程改革, 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 公共體育課開設不得少于15門的體育項目,標準是統一的,但是院校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曾經說過:“世上沒有倆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不同種類院校之間,必然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怎樣合理的根據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來構建課程模式呢?本文就從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公共體育課課程模式的構建出發,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些許建議,希望為同類的藝術院校公共體育課的教改提供些許幫助。
指導思想又可稱之為行動指南,是指導活動的理論體系。指導思想的不明確,可能會導致行動的偏差。通過走訪與了解,目前電影電視學院的公共體育課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是圍繞“安全、體質過關”兩方面進行的。以“安全”作為指導思想,范圍太大,不明確,容易在教學活動中忽略學生的教學理論、技能學習;過分強調“安全”,在課程的構建上會出現授課內容不合理、運動強度過低等情況的現象。從小升初到初升高一路走來,體質測試伴隨學生左右,以“體質過關”作為指導思想,學生已經“麻木”,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目前,電影電視學院公共體育課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務處統一編排行政班,按行政班進行2學年四個學期的定向“1+1”教學模式。定向的“1+1”模式為:第一學期乒乓球與百米;第二學期太極拳與跳遠;第三學期羽毛球與跳繩;第四學期排球與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此課程模式過于呆板,學生沒有自主選擇權,較為被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低下。
教師是公共體育課課程模式的參與者,也是實施者,師資的建設直接影響著公共體育課課程模式的發展。電影電視學院師資建設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電影電視學院的學生數量與體育教師數量比例失衡。由于近年來電影電視學院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增加,師生比例有所失調,導致教學班人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強度,影響上課質量,不利于新課程模式的開展。其次,教師職稱分布不均,初、中級職稱教師較多,擁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較少。職稱較低的青年教師對公共體育課的教改認知不足,也不利于新課程模式的開展;最后,青年教師的崗后培訓及進修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青年教師的發展,也不利于新課程模式的開展。
場地、器材是公共體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場地、器材的不足直接影響著公共體育課的質量。目前,電影電視學院公共體育課的場地、器材問題有以下幾點構成:(1)對現有場地、器材管理不足,造成場地、器材損壞較為嚴重。(2)對現有場地、器材的使用不合理,造成場地、器材充足的情況下,出現上課場地緊張、缺乏器材的情況。(3)室內場館不足,在天氣情況不好時,影響教學。
在定位合理的教學指導思想時,首先要積極響應國家及教育部的號召,其次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后,還要結合學生的情況來定。
目前,電影電視學院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圍繞著“安全、體質過關”兩個方面,雖然滿足了積極響應國家及教育部的號召和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但是忽略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過于形式化,失去了體育課的意義。藝術院校的學生畢業以后,參與的工作多數都需要有良好的體能做保證,因此電影電視學院的公共體育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在安全的情況下鍛煉體能,還要樹立“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
構建合理化的課程模式必須要落實、貫穿“安全、體質過關、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既要培養學生的興趣,也要保證學生的體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按照指導思想的方向以及為了讓運動真正成為學生們生活的一部分,電影電視學院的合理化的課程模式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針對的是大一、大二的學生,采用的是4+2的課程模式。其中“4”指的是第一學年的第一、第二學期規定的必修項目:乒乓球、籃球、羽毛球、足球。“2”指的是學生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學校開設太極拳、排球、田徑等15個項目,學生自主選擇兩個項目,進行第二學年的第三、四學期的學習。兩學年四學期的期末考核都由課堂表現、男1000m女800m、團隊合作、技能考核四部分組成,其中,課堂表現占比20%、男1000m女800m占比20%,團隊合作占比30%、技能考核占比30%。第二部分主要針對的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采用社團的課程模式。社團的成立可由學生自主申請,學校審批,審批通過后,為了合理、健康的發展,由學校規定社團的活動時間并派相關專業的教師進行輔助指導。每次的公共體育課都要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內容要多樣化,時長可根據上課內容進行調整,需保障運動量。這樣的課程模式設計,是為了保障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參與運動,都有教師指導,形成哪里有運動哪里就有指導的局面,促進學生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體育教師隊伍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是決定著電影電視學院公共體育課課程模式能否實施的關鍵,因此為了更好的實施“4+2+社團”的課程模式,應引進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高職稱的一專多能的教師來協調好師生比例以及師師比例。另外,為了促進中青年教師的發展,不僅要建立在崗學習的制度,還要多給中青年教師提供多樣的外出進修、學習的機會。
場地、器材是體育課的基礎設施,設施的完善,是保證開展體育課的基本。針對電影電視學院公共體育課的場地、器材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完善場地、器材的相關管理制度,并派專人進行管理。(2)對現有場地進行統計,結合統計數據進行排課,防止一個項目“扎堆”上課,以此緩解場地、器材充足而出現的上課場地緊張、缺乏器材的情況。(3)增建風雨棚或室內場館,防止因天氣情況影響教學的情況。
藝術院校公共體育課的課程模式建設及改革,是一個繁雜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每個院校有每個院校的特點,在進行課程模式建設及改革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照葫蘆畫瓢,要總結同類院校的共性,結合本校特點,更好地完成公共體育課課程建設。
[1]馮思海.高校公共體育課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4):89.
[2]慕英杰,查顯峰,馬英杰.高校公共體育課“2+4”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7(35):15.
[3]馮思海.高校公共體育課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3):89-90.
[4]蔡曉紅.四川省高等藝術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與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Exploration on the Curriculum Mode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PE Course in Art Colleges--A Study on Sichuan Film and Television Academy
PENG Yongwei
(Sichuan Film and Television Academy, Chengdu 610037, Sichuan, China)
彭永偉(1990—),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