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鵬 編輯/張美思
近一段時間,隨著疫情形勢在多國出現好轉,主要經濟體經濟逐步重啟,但基本面形勢有所差異,導致其貨幣表現不一。從8月匯市的走勢看,整體呈美元邊際趨穩、非美貨幣走勢分化的格局。以下筆者將對主要幣種的8月走勢及背后成因做簡要分析。

美元、日元、歐元走勢
美元指數自3月下旬達到103的高點后,在100點左右的高位小幅震蕩了兩個月。下半年以來,隨著美國疫情形勢加劇及經濟基本面受損等因素,美元指數急轉直下,兩個月時間下跌7%左右,一度跌破93點關口。進入8月以后,美元指數走勢有所企穩,在93點上下維持低位震蕩態勢(見附圖)??傮w看,影響近期美元指數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三個:美聯儲貨幣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和避險情緒。其中,避險情緒對美元指數短期波動的影響可能更為明顯。
貨幣政策方面,自美聯儲3月下旬開啟新一輪無上限量化寬松政策以來,聯邦基金利率和再貼現率已下降至零,債券收益率也隨之下行,對美元走勢形成了壓力。但近一段時間以來,寬松貨幣政策對美元的向下拉動作用已邊際遞減,美元繼續向下的動力削弱。進入8月,市場對美聯儲后續有可能調整貨幣政策框架,或引入平均通脹目標的討論不斷升溫,使得美元指數維持了震蕩態勢。8月27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宣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一致同意,對貨幣政策框架進行修改,尋求實現平均2%的通脹率。這一表態使得美元的波動加大,并呈現出先跌后漲的態勢。整體而言,美聯儲的政策表態與市場預期方向一致,因此并未對市場造成過大的沖擊。
經濟基本面方面,數據的回暖為美元提供了一定的支撐。二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2.9%,同比下降8.2%左右;同期,歐元區GDP同比萎縮15%,其中法國同比下降19%,德國同比下降10%左右。這表明,美國經濟下行幅度相對小于歐元區國家。8月份,美國制造業PMI攀升至53.6,服務業PMI升至54.8,均創下2019年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意味著美國的商業活動正在進入逐步恢復階段,使得市場對于美國經濟復蘇的預期逐步提高。這對依賴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美國而言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此外,持續的量化寬松政策對房地產行業也帶來了利好,房屋銷售甚至已經高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與此相對應的是,歐元區多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8月,法國制造業PMI再度跌破50的榮枯線,私營部門活動增速放緩;德國制造業PMI初值錄得53,盡管創下2018年10月以來的新高,但服務業活動卻接近停滯,且就業壓力持續加大,國內需求繼續疲軟。從美元指數構成看,歐元占比為60%左右;而相關研究表明,歐元兌美元與美元指數的相關性系數高達-0.98。“美強歐弱”的經濟基本面吸引了更多美元回流美國,對美元指數形成了較強的支撐,阻止了其近兩個月來的下行趨勢。
避險情緒方面,美國大選和中美關系等政治風險因素也對美元走勢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一,美國大選前的不確定性加劇了美元的波動。美國總統將會在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和現任總統共和黨人特朗普之間產生。從目前的民調看,拜登領先于特朗普,但市場上仍有許多人認為特朗普會成功連任。短期而言,選情的變化或給美元走勢帶來一定的波動。迫于大選壓力,特朗普政府此前強推復產復工,以恢復不斷下滑的經濟;但民主黨在疫情防控和刺激經濟之間卻更傾向于前者。兩黨執政理念和施政重心的差異化,將會使美國政策面臨連續性的問題,使得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美元指數在一定程度上面臨更多壓力。不過,無論誰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重振美國經濟、美國利益優先都將是一個必選項。這也使得美元下行壓力較為有限。此外,為了在大選前謀求更多的籌碼,特朗普政府或將對中國和其他國家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其他國家在經濟利益等方面做出讓步。盡管這可能在短期內利好美國、利好美元,但從長期來看,損害的是美國及美元的信用,不利于美元的堅挺。
第二,中美關系等政治風險影響美元走勢。今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事件頻發,不安定因素增加。中美關系方面,美國不斷挑起事端,包括推出“清潔網絡”計劃來打壓包括TikTok在內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對華為等科技公司的禁令升級、美軍機擅闖解放軍演習禁飛區等事件,使得中美關系緊張程度不斷升級。這使得市場避險情緒有所升溫。美元作為一種高流動性和高安全性的國際貨幣,其走勢也將受到市場避險需求大幅增加的支撐。不過,美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式的惡性博弈,也將會對美元構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值得關注的是,同是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在8月上旬一度突破2000美元/盎司,刷新歷史高點,削弱了美元的避險需求。不過,8月中旬過后黃金價格沖高回落,則又緩解了美元指數持續下滑的態勢。
在其他主要貨幣中,歐元與美元走勢相反,在經歷了下半年兩個月的大漲之后,迎來了8月的調整期,目前呈小幅震蕩態勢。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歐央行后續的貨幣政策刺激措施呈現出一定的不確定性。盡管最近的歐央行議息會議紀要顯示,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同發力的情況下,歐元區已經成功緩解了金融狀況,市場對歐元區經濟復蘇的信心正在恢復;但對經濟前景及未來將如何部署貨幣刺激措施,歐央行仍表現出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在美國大選之前可能仍將持續。二是歐洲疫情反彈對經濟前景構成一定的打壓。歐洲多國在一季度末迎來第一波疫情高峰期后,由于采取了較為得力的防控手段,經濟運行從二季度的低谷開始企穩復蘇,主要經濟體6、7兩個月的PMI均超出預期,表現出了良好的上升勢頭,歐元兌美元也呈現出一路上揚的態勢。但隨著歐洲經濟重啟,旅行、社交聚會活動增多,歐洲疫情出現一定的反彈,再次引發了市場對歐洲經濟復蘇的擔憂,加劇了歐元區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歐元兌美元回調的風險。三是英國脫歐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受疫情和脫歐雙重夾擊的影響,市場對英國脫歐的前景并不樂觀,英國經濟復蘇短期內難以看到曙光。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歐元和英鎊未來的走勢。
就日元而言,其近幾個月保持在相對穩定的區間,波動幅度不大。從經濟數據及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日本貨幣政策延續了此前的態勢,日本經濟也顯示出一定的好轉跡象;但日本政府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另一方面,近期由中美關系緊張引發的市場避險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日元的走勢。此外,月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辭職,短期內將加大日元的震蕩;但市場普遍認為,當下一任日本首相人選確定,市場對日本的政策前景逐漸明了后,日本政府領導人換屆引發的市場波動將會逐漸平復。
商品貨幣方面,澳元、新西蘭元、加元在8月整體延續了上漲態勢。澳元兌美元、新西蘭元兌美元從3月觸底反彈以來,上漲勢頭較為良好。澳大利亞在復工復產后出現的疫情反彈相對可控,新西蘭的疫情形勢則相對更加穩定;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均有進一步的實施空間,這對澳元和新西蘭元的基本面構成了有力支撐。加元兌美元同樣延續了3月以來的漲勢。盡管加拿大二季度GDP降幅大于美國,但加拿大在放松疫情限制措施方面更為謹慎,疫情也未出現反彈,因此市場對加拿大三季度經濟表現預期較好,并對加元形成了支撐。
整體來看,多國經濟重啟、疫情形勢相對變化、避險情緒等因素,共同主導著8月匯市行情。展望后市,上述因素仍將繼續對匯市產生重要影響。當美國大選這個下半年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塵埃落定之后,市場對美國政策預期的確定性和一致性將有所提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元形成支撐,美元有進一步走強的趨勢。與此同時,由于疫情帶來的影響將是長期的,疫情防控得力、經濟復蘇較快的國家,其貨幣或將得到市場更多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