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娟 張佑銘 丁明芳 楊小云 呂沛娟 胡夢君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輔助生殖科,江西九江 332000
隨著“二孩”政策開放,高齡婦女生育的熱潮已出現(xiàn)[1]。大部分女性的卵巢儲備功能會在35 歲以后下降,且部分高齡女性的卵母細胞質量、竇卵泡數(shù)目、種植率明顯降低,導致其難以獲得臨床妊娠[2]。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的常用方法,可增加高齡婦女的妊娠率[3]。輔助生殖技術包含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婦產科、男科等多種學科,護理工作較復雜,極易引發(fā)護理安全風險事件,因此,對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高齡婦女進行全流程安全策略干預十分必要[4]。此外,患者一旦被確診為不孕,常會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且因患者疾病認知不高,導致其對輔助生育技術存在錯誤認知,容易加重其心理負擔,需對其進行認知護理干預[5]。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認知護理干預和全流程安全策略在高齡婦女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高齡(>35 歲)不孕患者36 例,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18 例。對照組年齡36~45 歲,平均(38.65±2.58)歲;病程14~38 個月,平均(20.15±3.24)個月;體重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1~25 kg/m2,平均(22.54±2.38)kg/m2;病因:排卵障礙5 例,輸卵管堵塞6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3 例,卵巢儲備功能低下4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 例,高中10 例,大專及以上5 例。觀察組年齡36~47 歲,平均(38.90±2.80)歲;病程15~37 個月,平均(20.23±3.25)個月;BMI 21~24 kg/m2,平均(22.24±2.13)kg/m2;病因:排卵障礙4 例,輸卵管堵塞6 例,子宮內膜異位癥3 例,卵巢儲備功能低下5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 例,高中9 例,大專及以上5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確診為不孕不育癥;②符合IVF-ET 治療適應證;③簽知情同意書;④自愿接受各種調查問卷。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者;②合并嚴重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器質性疾病者;③因男方因素不孕者;④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
對照組接受基礎護理,在患者建檔日、啟針日、夜針日、取卵日以及胚胎移植前后進行常規(guī)口頭宣教,告知患者有關IVF-ET 治療知識;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如避免過度勞累、禁煙禁酒、保持心情愉快等;實時監(jiān)測患者的體溫、排卵情況;發(fā)現(xiàn)不良事件按常規(guī)流程上報。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認知護理干預和全流程安全策略管理。(1)認知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溝通,應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6]、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存在抑郁、焦慮狀態(tài)的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干預,糾正其對IVF-ET 的錯誤認知,告知患者輔助生殖的重要意義,并通過介紹成功案例來加強患者治療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需提前告知患者治療失敗的可能性,強調積極配合可提升妊娠率,減少患者過度失望、擔憂情緒。(2)全流程安全策略管理:①建立縱向分層護理制度。根據(jù)建檔、啟針、夜針、取卵日、胚胎移植等臨床路徑制定縱向分層護理模式,包括生殖中心患者分類接待、規(guī)范宣教、患者身份確認制度、分層護理細則、取卵室及移植室工作制度、規(guī)范手術室各項操作、預防精液標本出錯、并嚴格管理助孕病歷檔案,層層把關。②護理安全管理。嚴格管理患者夫婦的信息,多層查對患者的身份,并進行證件審核、拍照留檔識別;對患者進行采血、注射藥物時需再次核對其身份信息;進行陰道灌洗或擦洗時需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驅逐不相關人員,不得私下討論患者信息;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時需嚴格按規(guī)定執(zhí)行;做好手術室安全管理,術前仔細查對患者信息,術中盡量減少穿刺出血、臟器損傷,術后預防感染、異位妊娠、靜脈栓塞、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手術室安全管理。此外,護理人員需保證治療環(huán)境安全,注意觀察水、電、氣、火等有無安全隱患,并做好各種手術器械、檢查儀器、無菌物品的消毒與管理,避免使用過期物品或不衛(wèi)生器械。③風險管理。所有護理人員均進行風險管理培訓,并通過頭腦風暴法討論以往不良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從而制定風險警示錄,并將其發(fā)放至各護理人員處學習,使其在工作過程中主動規(guī)避類似風險。對于科室內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和改進,設置應急預案和處理流程,并確保每位護士能夠掌握。
收集并比較兩組周期取消率、獲卵數(shù)、優(yōu)胚率、臨床妊娠率、護理安全風險事件和滿意度。其中護理安全風險事件包括隱私泄露、穿刺出血、感染、環(huán)境安全風險。滿意度評估采用院內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分100 分,包括護理服務、專業(yè)技能、診療過程、就診環(huán)境、健康宣教,每項20 分,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該問卷Cronbach′s α為0.812,重測效度為0.805。問卷當場發(fā)放,經患者填寫后當場回收,問卷回收率為100%。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小樣本資料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周期取消率、優(yōu)胚率、臨床妊娠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周期取消率、優(yōu)胚率及臨床妊娠率的比較[n(%)]
觀察組的獲卵數(shù)為(6.72±1.15)個,與對照組的(6.68±1.20)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102,P=0.919)。
觀察組的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的比較[n(%)]
觀察組的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的比較[n(%)]
高齡婦女的卵巢儲備功能較差,往往需要輔助生殖技術助孕。而輔助生殖技術的護理安全與管理較為復雜,不僅要符合國家輔助生殖技術法規(guī),還要促使患者受孕[8-9]。目前,高齡婦女輔助生殖技術的護理安全性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研究表明,高齡婦女一旦被確診為不孕癥,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等情緒和心理障礙,使患者喪失治療信心,且助孕技術花費較高,會給高齡不孕癥婦女帶來經濟和心理壓力,影響治療效果[10-11]。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無法滿足高齡婦女輔助生殖技術的需求,需對高齡不孕癥患者強化安全管理及認知護理管理,以便糾正患者對于輔助生殖技術的錯誤認知,提高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為未來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高齡婦女提供相關護理指導。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的周期取消率、優(yōu)胚率、臨床妊娠率、獲卵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高齡婦女應用認知護理干預和全流程安全策略可有效減少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的發(fā)生,提高患者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在認知護理干預中,對患者進行SDS、SAS 評估,可準確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對存在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高齡婦女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減輕其心理負擔[12-13]。同時護理人員主動告知患者輔助生殖技術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相關知識,可糾正患者對IVF-ET 的錯誤認知,并通過介紹成功案例來增加患者治療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4-15]。而提前告知治療失敗的可能性及應對措施可減少患者過度失望或擔憂等情緒,減輕其心理負擔。
此外,在全流程安全策略管理中,縱向分層管理的制定可為患者提供分類接待、規(guī)范宣教、身份確認制度、分層護理細則、取卵室及移植室工作制度、手術室各項操作規(guī)范、預防精液標本出錯等多項臨床管理制度,逐層把關,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16]。而強化患者夫婦信息管理,對其進行證件審核、拍照留檔識別等多層身份核對,可有效避免信息錯誤、精液標本出錯的發(fā)生[17]。進行陰道灌洗或擦洗時驅逐不相關人員,并禁止私下討論患者信息,可有效保護患者隱私。手術室相關安全管理可有效減少穿刺出血、臟器損傷、異位妊娠、感染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18]。注意觀察水、電、氣、火等有無安全隱患,并做好各種手術器械、檢查儀器、無菌物品的消毒與管理,可有效保證治療環(huán)境安全。而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培訓,可提高其對護理安全的重視程度,從而在護理過程中主動規(guī)避風險因素,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19-20]。
綜上所述,對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高齡婦女應用認知護理干預和全流程安全策略可有效減少護理安全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