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倩/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鋼琴樂音優美,深受人喜歡。隨著鋼琴及鋼琴教學的普及,學習鋼琴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很多學習鋼琴的學生,他們雖然掌握了鋼琴的彈奏技巧,卻無法用鋼琴還原和表達出對音樂的情感。究其原因,是由于這些學生缺乏鋼琴演奏的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演奏中若缺乏足夠的音樂表現力,鋼琴演奏就如沒有靈魂的喪失,不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基礎的技能,如何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也是教學中的關鍵要點。
樂聲通過聽覺振動人的心靈。鋼琴演奏教學應當通過訓練學生的“聽”聲音的能力來提升鋼琴演奏水平。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持續練習聽覺,將音樂的音色、音高和音長等熟記于心。學生還要通過反復不斷地練習聽力,從“聽”中去捕捉鋼琴演奏曲目理所呈現的情感特點,學會在將鋼琴演奏中巧妙的融入情感,傳達曲目的精神內涵。學生只有具備靈敏的聽覺能力,才能實現音樂與內心的相互融合,促進音樂情感的表達。
感知要素是鋼琴演奏者以特定的心理活動方式表現出樂曲中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感知素養,是學生透過曲目傳神表達出曲目思想情感的重要方法。學生若想彈奏出動人曲目,就要在掌握鋼琴基本的音響與音色的基礎上,利用具備的應用知識和素養,透過自身對演奏曲目的了解和感悟,詮釋對曲目的認知,并表現曲目所飽含的情感,真正演繹鋼琴曲目的風格和特點,并形成演奏者的個人風格。
音樂表現力好的學生彈奏出來的音樂一定能引發聽眾的情感和精神的共鳴。任何樂器的學習,從本質上都是為了提升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學習鋼琴尤其如此。學習鋼琴演奏的學生,要以聽覺要素和感知要素為前提,設身處地的去理解音樂曲目中的情感,才能在演奏的過程中將領會到的情感釋放出來。任何音樂曲目都是創作者在獨特的歷史環境下,以其獨特的生活經歷創作出來的。學生演奏者葉有自身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創作者的情感并用鋼琴演奏的形式將其傳達出來。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要素較為抽象,在音樂教學中難以用語言進行描繪和教學,更需要學會生以自身的閱歷為基調,揣摩創作者的情感,將音樂中的情感傳播出去。
鋼琴作為一門高雅的藝術,受到許多人的追捧。特別是在經濟水平顯著提升之后,人們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體現在以鋼琴為學生興趣特長的選擇上。但從整體上看,學習鋼琴的學生大幅度增長,但鋼琴教學的教師則增長緩慢,甚至有些地區缺乏專業的鋼琴教師。教師教學規模和教學質量無法匹配學生的學習所需,勢必導致教學的實際效果受到影響。加上一些教師態度較為消極,缺乏求實務真的工作狀態,導致學生的鋼琴基本功都不扎實,更不用提在鋼琴演奏中的表現力。
演奏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了音樂演奏的效果。學生演奏時的心理特征和身心素質,會影響到學生對音樂曲目的理解和體會,也會影響其對音樂曲目的情感掌控。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演奏,一些學生可能會因為過度緊張打亂原有的訓練節奏,他們舉手投足之間會顯得僵硬,缺少情感和演奏的力度,使得彈奏水平不能充分發揮出來,影響音樂的感受和整體效果。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應緊緊圍繞上述的聽覺要素、感知要素和情感要素做好提升訓練,控制好教師因素和學生因素對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影響,使學生在演奏中能夠自如發揮,傳達出鋼琴的美妙聲樂。
與其他藝術一樣,音樂融合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以及民族文化的特點。要使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得以提升,就需要讓學生儲備不同方向、不同層面的豐富知識,有效貫通各學科的內容要點,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水平。首先,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教授學生鋼琴理論知識,使學生具備扎實的樂理基礎,方便其將音樂知識融入到其他學科中。其次,學生應在教師的鼓勵和督促下,盡可能多的接觸文學、哲學等知識,增強學生對樂曲的理解能力,實現全面發展。再次,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情境,讓學生能將所學的各科知識融會貫通。這需要教師增加對學生臨場實踐能力的教學比例,使學生在鋼琴演奏中自然而然的應用自身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鋼琴、小提琴、單簧管等有關講座,聆聽相關演奏專場,以增加各類西洋音樂的了解,同時使學生的欣賞與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音樂的演奏,均需要解讀和分析樂譜。大多數樂譜都是以書面的形式表現出來,只有通過分析,才能讀懂樂譜背后創作者的所思所想,才能嘗試去理解創作者的情感思路,才能真正把握樂譜中的情感狀態。分析樂譜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樂譜并用自己的理解表達樂譜中的情感的過程。只有這樣,鋼琴演奏時才充滿感情,具備好的表現力。教師進行鋼琴演奏教學,要培養學生認真研讀樂譜的習慣,樹立“讀樂譜知情感”的理念,并通過掌握對應的標記符號中傳達的意義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例如,一些樂譜中含有調性互換,學生要注意樂譜左上角關于樂譜的性質與速度的標記,并對相應的樂譜段落進行改變,特別要傳達出曲目的速度與情感。學生在練習鋼琴時,就要對樂譜譜曲的構造、特殊的記憶樂譜標號及相應的指法做到了然于心,并認真分析樂譜,體會樂譜中包含的思想情感,提高練習效果。
與雕刻、繪畫等通過視覺實現審美的藝術不同,音樂是一門以聽為主的藝術,稍縱即逝。品味樂曲中的美,需要培養靈敏的耳朵,及時捕捉到樂曲中的美進行回味。學生作為鋼琴演奏者,更要培養“聽”的能力,學會欣賞音樂之美,以耳朵的感受作為評價音樂好壞的標準之一。一些學生不習慣也不喜歡聽自己的演奏,甚至導致演奏中發生錯誤也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錯失了改進的機會。一些學生一味追求音符的精確程度,并不認真聆聽樂曲的整體韻律,使得音樂的表現力沒有展現出來。教師在鋼琴的演奏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會聆聽的耳朵,從樂曲的旋律、和聲、調性等等入手,更要去聽音樂中的情感,引導學生識別鋼琴音樂的情感與音質。此外,還要讓學生常聽其他的優秀樂器,如古箏、揚琴等,或聽蟲鳴鳥叫,提升他們的聲音辨別能力,豐富他們的詳細能力。甚至在教學中教師故意彈錯幾個音符,鍛煉學生的糾錯能力,從整體上讓學生體會鋼琴音樂。
語言是教師開展鋼琴教學工作的有力武器。教師的語言,可以讓學生備受感染,從而促進其學習的熱情。語言表達能力出眾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精彩繽紛的內容的同時,對學生也是一種美的享受。教師溫和慈悲的態度,能讓學生身心放松,最大程度地擁抱知識,接受知識。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命令讓學生按時完成作業,這會使學生產生抗拒心理,降低知識的有效吸收。此外,教師的言語還表現為對學生的激勵。學生在鋼琴演奏中能自信表達,就已經成功了一半。由于鋼琴的學習十分漫長,學生很容易放棄。因此,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要培養學生自信心,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鼓勵學生不要輕易放棄。在學生彈奏不好時,也不能打擊學生自信,而是要充分的發揮語言的魅力,讓學生堅定前行。
綜上所述,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演奏中十分重要。教師在進行鋼琴演奏教學時,要有意識的摸索方法,探索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的策略,切實將學生培養成鋼琴藝術素養的高層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