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株洲 412000)
隨著國家體育事業高速發展,體育人才的培養尤其重要,在“科教興國”戰略的推促下,高校招生規模全面擴大,隨之而來導致學生管理工作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針對部分問題,至今尚未探討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以思想教育為主導、集體管理、輔導員教育為主要手段的體育專業大學生管理工作,由于偏重于灌輸式教育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主動性。現有的管理工作體系不能很好地尊重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管理工作的效果。基于此,該文提出將個案工作方法應用到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管理中,并對其應用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全面分析,試圖推動管理方法的創新與改革,切實提高管理成效。
高校管理工作以集體管理為主要手段,在相對平穩的狀態下,這樣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保障。但由于過于強調規章制度,以及部分管理者綜合素質不高的原因,個人需求在現有的管理制度下無法滿足,產生管理矛盾,加大管理工作難度。
體育專業大學生群體中,存在單親或離異家庭的情況,因對文化課要求較低,存在學生紀律性、積極性和自控能力上表現較差的問題[1]。除了文化課程補習之外,體育專業大學生價值訴求更為廣泛,在生活上同樣需要幫助。但高校的管理工作大多以行政任務為主,以命令的完成為標準,管理者更多考慮事務的解決程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訴求。
就目前管理現狀來看,體育相關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劣勢,在教學設施資源的分配上有明顯不足,各部門管理者同體育專業管理者缺乏必要的交流,存在信息資源脫節的現象,造成管理不足,影響整體的管理效果。體育專業管理部門自身存在方法傳統、經驗不足、缺乏主動性等問題,忽視對管理結果的評價和分析。因此,在管理實踐上很難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降低工作效率。
體育專業大學生特點突出,頑強拼搏、活潑好動、吃苦耐勞、為人豪爽,集體主義和團隊意識比較強[2]。在生理機能上的表現較為成熟,高強度的專業訓練使他們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但也導致了他們對外接觸的經歷較少,思想行為簡單,單一的管理手段不利于學生個性特點的發揮,過于限制行為,管理效果不佳,給管理工作帶來挑戰。
個案工作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工作對象,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通過面對面交流,運用專業的知識、技巧,幫助其提升潛能,并整合自身與外部資源對問題進行解決,以努力實現其個人與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個案社會工作的價值和倫理是區別于其他方法的基礎,包含了尊重、平等的觀念,“助人自助”是個案社會工作方法的核心理念,相信每個人都有改變自我的能力,認為每個人都有發展的潛能,而且不斷挖掘、調動人自身的力量,使人的能力最大限度釋放[4]。將“助人自助”理念貫穿于體育專業大學生管理中,有利于培養學生逐步實現自助、自律、自控能力提升的目標。個案工作主要采用一對一的形式解決問題,具有精準界定問題、制訂個性化解決方案、干預后行為改變明顯等優勢。可用于解決學生心理異常、貧困生幫扶、違紀學生處理、思想偏激等行為糾正[5]。
2.2.1 工作目標價值的一致性
首先,個案社會工作本身是一種“助人自助”的行動,是學生通過引導,進行自我修復,實現自我成長的一個積極過程。學校管理則是一個育人的過程,為的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風習慣,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二者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其次,個案社會工作方法突出“以人為本”,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滿足一定的需要。高校始終堅持以學生健康發展為根本,強調學生健康成長是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主題。對此,二者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是個案社會工作方法應用的可行前提。
2.2.2 工作方法的專業性
研究表明,對于體育專業學生來說,與“因材施教”方法相比個案社會工作方法在此基礎上彌補了目前管理工作重群體輕個人、重管理輕服務的不足,有助于豐富管理者的工作手段,突出服務的專業性和功能性,更切合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特點和實際需要,提高管理效能。
2.2.3 工作手段的靈活性
目前,針對體育專業大學生,高校應用的管理手段過于機械,問題的解決注重表面,不能從根本上起到解決和預防的效果,忽視了對學生的關注。個案社會工作方法的應用,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將問題置于學生當下所處的環境當中進行全面的考慮,對外部環境適當的改善,始終堅持“案主自覺”,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成長,每一次問題的解決,困難的突破,都是學生對自我的重新梳理。
綜上所述,體育專業大學生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困境,但同時也促使了管理工作的不斷完善、創新和發展。在體育高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體育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體育專業大學生群體更被關注,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上,應做到問題的有效規避,幫助其健康全面發展。高校學生工作與社會工作在服務對象上存在著契合度,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都是圍繞高校在校生開展工作,都以培養出人格健全、能力出眾的優秀人才為目標。個案社會工作方法的應用,有利于提升現有管理隊伍的綜合能力、實現體育專業大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創新、提升管理教育的實效性,同時也是傳統管理工作的變革和創新的現實需要,對規范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效果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