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榮
論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
桂海榮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104)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實施自主鍛煉,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生對鍛煉的認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擴大社交活動,提高文化素養和完善自我等多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從有助于學生強健體質、有助于幫助學生調節情緒、有助于錘煉學生的品格等三個方面論述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培養的作用;從提升高職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建立完善的自主鍛煉模式、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等三個方面提出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培養的策略。
高職;體育教學;自主能力;策略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行各業也面臨著發展與創新的挑戰,教育行業亦是如此。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僅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應當注重學生綜合素質與水平的提升。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提倡很久,然而實踐中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仍舊深刻地影響現代高職體育教學。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技能與方法的教學固然重要,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也不可忽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具備獨立自主鍛煉的能力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意識與習慣,提升學生的體育能力與水平。基于此,本文將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特點,簡要探討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培養的策略。
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承受沉重的學業負擔,還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缺乏自主鍛煉的意識和習慣,不能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和鍛煉的重要性,甚至還有許多學生沉迷游戲和網絡,導致身體健康受到不良影響,這些因素直接導致現代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要求。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現今很多學生的體育鍛煉都依賴于課堂的短暫時間,不能自主地進行鍛煉和運動,達不到實現學生強身健體的目的。因此,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才能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面臨心理方面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學業負擔,就業壓力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問題時,容易出現低落、消極以及焦躁等負面情緒,假如這些不良的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的發泄和解決,日積月累則容易演變為更加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產生輕生、厭世等抑郁心理。這無疑會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而體育運動和鍛煉則是宣泄情緒,緩解壓力的最佳途徑之一,適當的鍛煉和運動能有效調節學生在情緒方面的問題,幫助學生重拾輕松自由的狀態,促進情緒上的平和與心理上的平衡。因此,通過培養高職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讓學生具有健康良好的情緒和心態來面對生活中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狀況。
現代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逐漸提升,學生不但要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精神品格,尤其是精神品格和道德修養體現了人才的水準。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學生是否具備團隊意識、合作能力以及集體精神等,影響了他們在團隊中的適應性與作用,也決定了他們能否應對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挑戰。而在大學階段通過采取措施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使得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和品格,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合作和競爭,形成集體意識和團隊意識,既能鍛煉學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實現一舉兩得的效果,幫助學生更好的在職業生涯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更好的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結合我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傾向于體育技能與運動技巧的培養和教學,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不能切實考慮學生的個人特點和實際情況,因此,忽略了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的培養。缺乏對學生個體的重視,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盲目地采用統一的教學形式,導致學生的學習進度出現偏差,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存在較大差距。對于體育的學習而言,興趣對學習的效果起到關鍵性的影響。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時不能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因素,缺乏對課堂內容的創新與變革,導致教學內容單一、枯燥,難以點燃學生的體育熱情。除此之外,教師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講解展開,導致學生缺乏具體的實踐與鍛煉,最終造成體育教學與自主鍛煉的割裂。體育教學內容難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
當代學生從小就被灌輸學習第一的思想,在學生生涯中將學習擺在第一位,學習占據著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很多學生缺乏對運動和鍛煉的重視,甚至很少參與到體育運動中,難以形成良好的自主鍛煉能力,高職院校學生亦是如此。很多高職學生自制力比較薄弱,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主鍛煉意識,容易沉溺于虛擬網絡或電子游戲,缺乏有效的鍛煉與運動。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的肥胖比例呈逐年遞增的趨勢,身體素質有待提高。除了日常生活中很少參與體育鍛煉,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性也較低。很多高職院校體育課成為了學生休閑聊天的時光,在體育教學中表現一般,態度不積極,甚至是采用敷衍的態度應對教師安排的體育鍛煉任務,采用投機取巧的方式通過考核。諸多因素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不足,缺乏自主鍛煉的意識與習慣。
體育設施是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與自主鍛煉的必要前提和物質基礎,缺乏體育設施和器材則很多運動項目無法有效展開,學生的自主鍛煉更是難以有效實施。結合我國教育現狀來看,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對于體育設施建設的重視度不足,體育設施難以滿足高職學生的運動需求。缺乏物質條件和硬件設施的保障,高職體育教學也會受到諸多阻礙和困難,既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也不利于學生運動愛好和鍛煉習慣的培養,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比如大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專業體育館,一旦面臨惡劣的天氣,則會影響很多運動的正常進行,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基礎設施的不健全極大地制約了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
若想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首要工作是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學生的自主鍛煉意識和習慣。結合現實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自主鍛煉都是源于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比如很多男生喜歡打籃球、踢足球,很多女生喜歡瑜伽和健美操,能在球類運動中感受到競技體育的激烈和快樂,在瑜伽等舒緩運動中陶冶情操。所以,體育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借助興趣進一步提升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讓學生在課外也能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和鍛煉活動中。培養自主鍛煉能力,首先要求教師重視思想的熏陶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理解自主鍛煉的功能與價值,既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又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精神與品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思想觀念,用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未來的挑戰和困難。其次,體育教師還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特點、性格特征和運動需求,合理地選擇學生自主鍛煉的項目,比如男生開展足球比賽和籃球比賽,女生可以組織健美操比賽,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參加運動強度較大的項目,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可參加運動強度適中的項目。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養成自主鍛煉的意識與習慣。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主要是體育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方法的守舊落后,難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動力。所以,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重視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優化與完善,積極為學生建立科學系統的自主鍛煉模式,調動學生自主鍛煉的興趣和欲望。首先,教學內容不能一成不變,應當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地豐富和拓展體育鍛煉的內容和項目,在傳統田徑運動和球類運動的基礎上,新增健美操、瑜伽、攀巖等新的項目,既有利于提升鍛煉的趣味性,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參與動力。其次,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還應當注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優化與創新,引入先進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鍛煉方法,有效提升學生鍛煉的安全性,減少受傷的可能性。比如在進行足球運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向學生播放一些教學視頻,詳細地講解熱身運動;傳球、踢球技巧等技能技巧的要領;賽后的放松方式等,特別是熱身環節和賽后放松運動很多時候會被忽略,容易導致在運動過程中發生肌肉損傷、摔倒等意外狀況,既不利于學生的健康與安全,也不利于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通過采取合理的教學方式,構建完善的自主鍛煉模式,能較好的促進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
養成良好的自主鍛煉習慣也是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重要環節。一方面教師應當充分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身體素質以及興趣愛好,進而選擇適合學生鍛煉需求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在鍛煉中能感受到快樂與成就,進而激發學生自主鍛煉的積極性與動力。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明確的鍛煉目標,并結合目標來科學地設置鍛煉計劃,引導學生有目標、有方向、有計劃地實現鍛煉的目標和效果,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與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及時地檢驗學生自主鍛煉的最終效果,制定檢查和考核體系,既能起到督促的效果,又能全面地把握學生的鍛煉狀態,以便幫助學生及時解決自主鍛煉中遇到的問題,提升自主鍛煉的效果,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增強自主鍛煉的能力。
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健康習慣的養成以及全面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部門和學校均應提高對設施建設重視,增加經費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給予高職體育教學更多的支持與幫助,為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培養提供必要的設施保障。高職院校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的需要,促進體育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比如修建綜合性的體育館,涵蓋球類運動、攀巖、跆拳道等多種運動類型,豐富體育設施的種類,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中。除此之外,還應當及時對舊設備進行更新與修繕,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擁有完善的運動設備和基礎設施,學校應當多組織運動會或體育賽事,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營造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有效的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體育環境中養成自主鍛煉的意識,有效增強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
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體育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學生普遍存在自主鍛煉能力薄弱以及意識不足等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實踐中高職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面臨諸多障礙與困難。本文概括論述了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作用,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方法,期望對高職體育教育有所幫助。
[1]譚碧.論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0(32).
[2]王云松.對貴州高校普通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的思考[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3]陳靜霜,王學敏.培養高校學生的體育興趣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9).
[4]王道斌.高職院校體育課應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對接”[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09(2).
[5]陳桂印.提高學習興趣是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J].天津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
[6]于宙群.高職體育教學與學生體育素養的培養[J].遼寧高職學報,2010(9).
[7]包麗英,張小民.論高職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遼寧高職學報,2013(9).
[8]孫家忠.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當代教研論叢,2018(8).
[9]韋志輝,全粵華.高職體育教學中滲透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職業,2016(31).
[10]于樂.淺議高職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的結合[J].大眾科技,2013(9).
[11]楊柳青.智能手機時代高職院校不積極鍛煉的大學生特征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9(7).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exercise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PE
GUI Hairong
(Suzhou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104, Jiangsu, China)
桂海榮(1973—),本科,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