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 李姍姍
(四川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65)
我國將于2022年在北京舉辦冬奧會,國家體育總局制訂了在該時期實現3億人參與到冰雪運動當中的綱要計劃。這是引領我國冰雪運動能夠以整體高程度表現于世界的重要戰略。然而我國冰雪運動起步時間較晚,提高和調動群眾參與冰雪運動的積極性是促進冰雪運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1]。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國校園冰雪運動現狀,探尋南方冰雪運動課程體系構建,為我國冰雪運動成功進入南方校園開創新模式,從而在宏觀層面上推動校園冰雪運動的發展。
自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以來推進了北方地區冰雪運動的發展,其中對東北、內蒙古、新疆地區的影響效果尤為顯著[2]。南方很少下雪,極大地限制了南方冰雪文化的發展,冰雪氛圍的營造存在較大的制約。場地設施是校園冰雪運動開展的基礎,冰雪場地有效建設與布局是冰雪運動南展的主要難點[3]。各類新技術、新材料大量出現,學校無法有效利用這些場地資源,建什么場地、推廣什么項目也成了選擇性難題。
在冰雪運動進校園的過程中,專業冰雪運動的教師作為人才資源難以有效地被吸收到學校體系。部分專業冰雪運動人員受培養體系的影響沒有實質的教學能力,這直接影響了冰雪運動課程的教學效果。絕大多數教師不具備冰雪專業技能,或者專業技能強的沒有進行崗前的教學培訓[4]。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不一樣,教學結構的不完善,多數學校沒有相應冰雪課程的考核管理制度和課程監督管理機制,在安全防控上沒有相對成型的模式[5]。
市面上冰雪文化傳播類型單一,相關影像紀錄片沒有在校園內進行有效傳播。相關人員也沒有進行有效宣講,沒有相對途徑進行較好的體驗式傳播。多數學校教育都是封閉式的培養模式,功課壓力導致學生興趣難以發展。
2.1.1 以點帶線
南方部分城市根據現有條件,以地區輻射周邊,在學習基礎冰雪運動項目后,開展地區性的活動。地方性俱樂部的組建后借用宣傳引入投資,在多點成線的區域或者是相交區域設置室內的冰雪運動項目。
2.1.2 多方聯動
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基礎上,能夠打造以大學城為中心的冰雪運動社團。中小學生的冰雪運動得到普及是未來大學城冰雪運動高度發達的根本[6]。冰雪運動可以成為減壓的重要方式,通過冬令營的開展,在寒假時期參加1~2周的冰雪運動實踐。
2.1.3 可持續發展
冰雪場地的利用率不會因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結束而降低,冰雪場地有利于人民群眾生活的多樣化。學校培養出來的冰雪運動參與者都要經歷不同時期,學生就是未來冰雪產業經濟的貢獻者,從中拓展接觸面也是擴大運動員選材的重要途徑。
冰雪運動課程體系包括三大模塊:文化傳播模塊、教學模塊、實踐模塊。文化傳播模塊包括對冰雪文化的解讀、對冰雪運動的視頻觀看。教學模塊包括因地制宜下開展的冰雪運動項目,例如,通過旱地輪滑的教學到冰面滑冰的教學;從大班游戲化到小班細節化;從單人教學到多人教學開展。實踐模塊包括仿真機器上的冰雪運動實踐(仿真冰場、滑雪模擬器)、真冰實踐,戶外實踐、遠足實踐,進行冬令營活動。
文化傳播模塊是通過信息的傳遞、信息的接收開展冰雪運動教育,學生通過了解冰雪運動基本知識,區分冰上運動和雪上運動項目,了解項目特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進而開展視頻學習。在該模塊中由學校統一規定課程學時必須達到最低學習要求,提升冰雪運動文化的普及率[5]。教學模塊可根據南方地區的現有條件,通過對場地、師資進行考量,提前開展冰面運動的前期階段,既輪滑,包括滑冰基礎的練習、規則的學習、安全保護技能的學習。在教學中強調前期的相似教學、中期的分流小班教學、后期的集中教學,通過點面線的方式促進學生技能學習。進一步開發校園冰雪運動的課程,能讓冰雪運動本身的娛樂性和競爭性特點得到有效利用。開展競爭性較強的項目并且融合娛樂的方式進行線下教學,能夠吸引更多人堅持進行冰雪運動,還能增進團隊合作力。在教學模塊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長、年齡劃分安排適合不同群體的冰雪運動,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實踐模塊是通過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來實現的,通過實地、仿真2個途徑讓學生進行冰雪運動的接觸。進行冬令營活動是考慮現有教學模式下,固定的時間、地點帶來的局限性,進行跨地區的實踐學習。
在未來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技術較為成熟的情況下,建設地下的滑雪場地是完全可行的。由于旱冰與實地冰具有較多的相似性,在基層學習滑冰的課程中,都有適應性的旱冰課程,通過對旱冰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平衡滑冰的基本技術,有利于在實地冰當中直接實踐。政府招標建設公共冰場雪場、社會融資建設冰雪運動俱樂部,這是實踐基地主要來源。通過建立校園滑雪溝通渠道來組建社會滑雪場地培訓的網絡。冬令營的模塊不僅是優秀人員的訓練營,還是層層選拔運動員的通道,在冬令營里還包含了小初高到大學的目標設置,在實體環境當中體驗(場地訓練)、在文化氛圍中感受(冰雪賽事)、在人才培養與創新實踐中普及、架構人才與企業社會溝通渠道。
根據理念建設、保障建設、格局建設三方面進行體系的推進。一是推進原有體育課程模式的改革。吸納冰雪運動項目,穩扎穩打進入校園體育運動的開展。建議加強學校各部門之間的合作,通過利用社會資源,讓南方冰雪運動課程有效開展。二是推進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和資源互補機制。設立校園冰雪運動開展專項保障金支持學校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社會上俱樂部和協會場地資源共借,解決發展冰雪運動課程中場地不足的問題。三是推進冰雪專業人才庫和校園相關冰雪產業管理服務建設。推薦適合的人才從事專業對口工作,推進其他產業服務于冰雪產業,增進跨界資源充分融入到冰雪管理服務建設中來,引導不同區域學校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地開展校園冰雪運動,同時推進客源流通于俱樂部和冰雪協會中。
校園冰雪運動課程體系的建立,極大地豐富了學校體育運動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冰雪運動愛好。完善冰雪運動保障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地加快冰雪師資隊伍的形成,豐富冰雪運動員選拔路徑,夯實冰雪運動人才根基。從而促進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提高全民運動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