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南錠 郝建峰
高校武術運動員腰部損傷機理及預防策略*
喻南錠 郝建峰
(山西農業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晉中 030801)
結合武術套路運動的實際特點、教學實際情況對高校武術運動員腰部損傷進行研究分析,從損傷的常見類型、損傷原因方面進行闡述,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建議。
武術運動;腰部損傷;預防策略
武術套路運動以其高度的競技性和觀賞性吸引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參與到其中。武術套路是一項對競技能力要求極高的項目,在體能、技能、心理素質方面尤為突出,但對于訓練和比賽把握得不當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情況發生,尤其是在高校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年輕氣盛,學習能力強,身體各方面機能能力趨于最佳狀態,恢復能力強。腰部又屬于人體生物結構的核心部位,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的發生幾率較高,所以對于運動員腰部損傷的治療和預防尤為重要。自2003年武術套路運動新規則實施以后,運動員在訓練中、比賽中發生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的幾率上升,由此武術套路運動領域的專家學者對此現象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分析視角變得更加廣泛、并更深層次展開了相應研究。本文結合武術套路運動的實際特點、教學實際情況對高校武術運動員腰部損傷進行研究分析。
腰部的生理結構比較復雜,主要以脊柱支撐,由支撐脊柱運動的椎間盤、附著肌肉、韌帶及小關節組成,是人體上肢脊椎的一部分。從人體形態學上腰椎共由從上至下五個關節組成,第四個和第五個關節是受到各種外力以及全身受力最大的關節,也是腰椎間盤損傷的頻發部位,第一到第三個關節損傷狀況較低。從運動解剖學上講,根據運動員運動年齡的不同和韌帶的粘滯性程度,腰部可做不同幅度大小的屈伸和擰轉動作。由于運動員在訓練中的過度用力、動作幅度過大會使腰椎猛然受到超出本身承受力量,加大關節、粘膜、筋膜間的直接摩擦,因此會造成腰部某些軟組織的損傷,嚴重可導致韌帶的損傷。
主要病況是腰肌勞損,又稱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損傷、腰臀肌筋膜炎等,實為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癥。主要癥狀是腰部脹痛、酸痛,容易反復發作,疼痛可隨運動量變化或天氣而變化,如訓練量加重,休息后可減輕疼痛,為運動員常見病,多發病,發病原因較多。其病況長時間的積累,可造成肌纖維變形,甚至輕度撕裂,形成肌纖維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痛。
一般情況為急性腰部扭傷,因技術動作的不正確引起的突發性運動損傷。可能是技術動作的幅度過大導致超過肌肉初始的粘滯性,腰部的肌肉、韌帶遭受瞬時強烈牽拉,出現損傷;也可能是身體過于疲勞,腰部肌肉急劇收縮,無法承受由技術動作帶來的瞬間大強度沖擊,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突然受到過大壓力,造成嚴重的急性組織撕裂損傷。病狀表現為關節彈響、關節腫痛、關節攣縮。
武術套路作為技能主導難美性運動,在追求“高、難、美、新”的目標下給運動員在比賽或是訓練中的演練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提高了運動員腰部損傷的發生頻率。據調查統計,運動技術動作的本質特征、訓練負荷的高強性、運動員的消極心理和低迷狀態、腰部生理結構特點是損傷的主要原因。
在高校中,武術運動員對于準備活動的認知程度還不夠強烈,不夠重視。不愿意花時間做枯燥無味的準備活動,在身體機能沒有喚醒、肌肉韌帶沒有充分伸展等諸多情況下進行劇烈的動作練習,身體未達到競技狀態,這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所以強化學生在準備活動上的意識是必然之舉,將充分準備活動熱身觀念在學生心中得以內化。
在技術方面,技術動作難度和損傷的幾率是成正比的。難度動作在武術比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運動員為了能得到高分贏得比賽,在動作編排上加入了一定的創新、難度動作。例如: 旋子轉體720°落地接豎叉這個難度動作要求人體在空中利用腰部旋轉720°后快速落地接叉,人體在空中橫向旋轉后,身體幾乎沒有落地緩沖時間,落地瞬間靠腰腹和大腿力量將身體控制住,瞬時力量集中在腰腹核心,給腰椎帶來強大壓迫力,容易導致腰部的慢性損傷。
武術套路運動演練是以糖酵解功能為主的混合代謝的供能形式的高強度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耐力和爆發力要求較高,高強度的訓練會導致運動員的體力不支。長時間訓練會導致身體產生的疲勞,加重了腰部關節的磨損和肌纖維的牽拉。
運動員心理狀態與運動損傷的發生成反比關系,運動員如果精力不能集中、情緒過于興奮或低落均可引發運動性損傷。運動員損傷后會影響武術套路的完成,從而情緒會有起伏,心理狀態不佳,導致進一步加大損傷發生的可能性。
準備活動是訓練的開始,具體內容和方式方法應根據實際訓練情況而定。準備活動既要做一般性的準備活動,又要做專項性準備活動,例如壓腿、下腰、踢腿等。在正式比賽之前要進行基本功的練習和各種低難度跳躍動作的熱身,激發身體的各項機能,這些準備訓練都是練習武術套路的基礎。
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出發,人體在運動中如果長時間處于一種疲勞狀態,就會提高運動損傷的發生率。所以,如何安排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十分重要。首先,運動量與運動強度應是相反的,運動量越大,運動強度應相應減少,運動強度如果大,運動量應相應減少。在競賽前的訓練,尤其是接近比賽期間,可以采用運動量小、強度大的訓練。這種安排運動負荷的方式可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要合理掌握運動時間,當身體出現不適時,應立即進行放松調整。
在高校中,運動員除了訓練帶來的生理影響,還有其自身生活、工作、學習、家庭、感情等因素都會對運動員的日常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使得運動員無法集中精力參賽或是參訓,教練員又不能保證及時發現運動員的異常狀態。如果運動員將這種低迷情緒帶入其中,很容易造成腰部損傷發生的可能。教練員應在訓練前后、比賽期間隨時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動向,走進其內心,合理調節心理狀態,使其達到應有的競技狀態。
恢復和比賽訓練是同等重要的,科學合理的恢復訓練會使腰部快節奏進入放松狀態。訓練的過程包括四個環節,從強度負荷的接受到疲勞程度的產生,因此而進行恢復性訓練以消除疲勞狀態,最后處于超量恢復機制,達到預防損傷的目的。由此可見,恢復性訓練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若不重視,運動員可能在訓練中短時間內進入疲勞狀態,從而誘發運動性損傷,使訓練事倍功半。運動員若重視訓練后的恢復,使訓練事半功倍,可處于超量恢復狀態。
腰部作為身體的核心部位,其損傷會直接影響高校武術運動員的演練水平,由此可見找到導致損傷的具體機理,有利于進行科學合理的預防,從而為減少在訓練和比賽中腰部損傷情況的發生、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取得優異比賽成績提供科學理論,使得腰部能夠在套路演練中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
[1]邢亞晨.武術運動員運動損傷康復手法恢復研究[D]. 中北大學,2018.
[2]吳曄.健身俱樂部會員腰肌致傷因素及對策研究--以太原市為例[D].山西大學商務學院,2018.
[3]姚宇.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D].杭州市蕭山區回瀾初級中學,2012.
[4]任婕,程井軍,王志音.穴位灸治療腰肌勞損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
On the Mechanism of Waist Injury ofCollege Martial Arts Athletes and Its Prevention Strategy
YU Nanding, etal.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801, Shanxi, China)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5BTY032)
喻南錠,(1995—),碩士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郝建峰(1979—),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