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技師學院 單琪奇
班干部評選的方式一般有任命式和選舉式。前者顯得有些專制,它更多的是班主任的意志,這種方式產生的班干部很容易被“民眾”反對,而且被任命的學生可能會有“又不是我要當,是你要我當”的心理,容易臨陣甩包袱。后者看似民主,體現了班集體的意愿,但是如果班風不夠正氣,則會適得其反。所以最佳辦法是尋找班主任、被任命的同學本人、班集體三方意志的結合點,這樣的班級管理才能長治久安。
首先,一旦班干部評選進入程序,班主任就不便直接插手,所以需要提前介入。當然這需要班主任的細心觀察和適時點撥。班主任要以木匠的眼光看學生,只要用得恰當,就沒有廢木,所有的木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學生都是班級建設的資源。班主任應該通過細微之處尋找學生更多的優良品質,并把這種可貴品質反饋給學生。班主任可以給學生貼上一個積極的標簽,激發學生向著該目標前進。同時學生也能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關注,它將為學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其次,班主任可以先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特長、曾擔任過的職務、心目中的理想職務、擔任該職務的優勢、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點等情況,然后通過與個別學生交談進行深入了解和引導,掌握可能多的資料,正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最后,班主任事先在黑板上寫好所有班干部崗位的名稱,競選者在崗位名稱后寫上自己的名字,并發表競選演說,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民主選舉,力求公平、公正、公開。有了前面的充分鋪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班干部,其團隊執行力一般較強,能給班級增加一股正氣。
首先,在班級設置“班級代表大會”,負責班級公約、獎懲條例等班級制度規范的起草,然后交由全班討論、修改、補充,最后裝訂成冊。每天早晚自習時由班干部代表在班級大聲朗讀。
其次,增設兩名副班長,叫做常務副班長。讓他們與班長組成智囊團,商議并處理班級常規事務。同時明確其職責,一名副班長分管宣傳、學習、垃圾分類等工作,另一名分管安全、紀律、出勤、體育等工作。因為有了具體的分管內容,所以副班長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
最后,在非班干部陣營中,根據人數設置了相應數量的崗位,每人認領一個崗位,比如花長、書長、班級鑰匙長、電燈長、電扇長、門窗長等。由班主任統籌安排,既民主又集中,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在此基礎上,配套跟進評價方案,除了班長和常務副班長,其他學生只要本職崗位干得出色,都可以認定為副班長,同時他所分管的物品也以其名字來命名。如此一來,學生對自己的崗位倍加重視,把分管的物品視為私有財產般愛護,班級各項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運轉。比如:分管垃圾桶的小甲,雖然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該物品,但是每次倒完垃圾都會把垃圾桶清洗干凈,于是小甲被認定為“副班長兼任垃圾桶專項管理委員”。這樣每位學生都有了一展身手的平臺,不經意間又開發出了一片育人的“自留地”。
有一批得力的班干部確實是班級的幸事,班干部既能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又深得人心,可問題是班干部不可能每個方面都很突出,這就需要班主任積極指導與培養。
班長小琳是一個生性剛正、善良、品學兼優的女孩,她敢于主動管理,又有著極強的責任心,像個小大人,也總端著一副“官”架子。不必說,她這樣的個性很容易被孤立。我思索著如何能讓大家感受到班長是一心為同學們著想,否則班長的威信很難樹立起來。
我照例先在班級里申明:“以后我不在班級,一切班級事務交由班長小琳全權負責。”學生聽聞此言,個個不動聲色。我話鋒一轉:“可是萬一班長的決策不夠英明,那該怎么辦?”我把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一拋出,以退求進。此時,班級有學生發聲:“我們不會有意見的,班長其實也挺難的。”“你們如此通情達理,我真是欣慰。確實,當個好班長不容易,須知任何一項決策都不可能完美,我們只能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選擇相對合理的,如此而已。而且要‘破’一個決定是輕而易舉的事,只需說‘不好’即可,可要‘立’一項提議,又何其之難。所以,今后對班主任、班長的決策有什么想法的話,大家盡管提出來。可是在沒有更好的方案取代之前,就不要對原方案抱怨,如何?”學生紛紛點頭稱是。此后,大家積極提意見,也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建議被否決,這一招果真率先堵住了學生們的悠悠之口。
可即便如此,班長剛正不阿的性格及其追求完美的態度,還是讓很多同學吃不消,不滿之聲時有耳聞。我又不好輕易對班長點破,只是委婉地向班長提起老子關于舌頭和牙齒的故事。我當然不是教班長“詐”,只是希望她能多一些柔性以提升自身的管理魅力。可是本性如此,豈是朝夕能見效的,班長一如既往地高標準嚴要求,同學們亦一如既往地在心里嘀咕。
在班長有一次找我訴苦時,我為她尋找對策:“我們不妨演‘雙簧’,我不在班級時,你繼續嚴格管理。當我回班級后,你給我寫張紙條,列舉班級同學的各種閃光點。做到這一點可是不容易,需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班長點頭應允。
一次我外出時,班長遵照我的計劃執行。等我回到班級,班長在走廊處塞給我一張紙條。于是在放學前,我平靜地走進班級,學生個個嚴肅地端坐,他們以為班長給我的是狀紙,正等著挨訓。“我們大課間排隊非常迅速,隊伍跑得整齊,口號又喊得響亮,得到值周老師的一致夸獎;負責教室7S同學非常認真,連續兩天滿分;小明和小李做作業速度很快,上交作業也很積極。”我一邊宣讀班長的反饋,一邊觀察學生的表情,有學生時不時地看看班長。放學后,學生都圍在班長旁邊,班長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如果分管紀檢的副班長嚴格執法,就很容易得罪人,造成同學關系緊張,在評選先進時往往會吃虧,這就是為什么部分學生不當紀檢副班長時“親者眾”,當了紀檢副班長反倒“和者寡”的原因。反過來,如果紀檢副班長為博個好人緣,降低對同學的要求,甚至聽之任之,勢必導致班級風氣不正、學風下降。
如何讓紀檢副班長沒有后顧之憂?我特意在班級里聲明:“關于班級紀律,我只以我走進班級的一剎那來評判大家的學習狀態,如果那一刻的學習氛圍很積極有序,我就肯定,反之,我就批評,這算客觀公正吧!”學生點頭稱是。
我繼續說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臟東西掉進鍋里,連忙用湯匙撈起,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于是便把那勺粥吃了。剛巧孔子走了進來,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他。經解釋孔子才恍然大悟,感慨地說:‘我親眼看見的都不一定是事實啊。’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比如我們的紀檢副班長小張,他在管理紀律時,難免會看走眼,難免會誤判,如果那個人剛好是你,該怎么辦呢?”學生們個個表現得都很通情達理,我無形中搶占了輿論的“先機”,替紀檢副班長小張同學爭取了不少主動權,到時就可放心大膽地按制度執行,同學們多少會對自己克制一些。
此后,我到班級之前就先站在門外,等到安靜了我再進入,先肯定紀檢副班長小張同學的付出,繼而表揚全班同學,是大家的大局意識為我們自己贏得了這樣有序的學習環境,如果沒有大家的這種大局意識和自控意識,怕是再能干再盡職的紀檢副班長也無濟于事。
幾番下來,在“高帽子”的作用下,學生們果真越來越有大局意識,其責任感、自豪感、使命感驟然增強。紀檢副班長小張同學在上個月被全班同學推選為“最有親和力的班干部”。班風日漸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發展!
首先,要明確什么是嚴重違紀。對于打架斗毆、敲詐勒索、沖撞教師等觸碰了學校底線的行為,學校一般都要給予“留校察看”或“勸退”等處分。按照學校的要求,對于受過處分的學生,不適宜擔任班干部。如果學校明確要求撤銷這些學生的班干部職務,班主任只好照辦。如果學校沒有明確要求,班主任可以綜合考慮。
其次,綜合考慮學生在校表現及任職情況。如果學生在品行、學習等各方面一直表現較好,只是由于一時沖動而嚴重違紀,事后又能深刻認識錯誤并下決心改正,應當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學生在品行、學習等方面一直表現得不太好,有玩忽職守的現象,班主任則要從班級建設的整體出發,考慮是否借此機會整肅班干部隊伍。
最后,班主任要征求涉事班干部的意見和其他班干部一起商量后再做決定。只有這樣做,才更能體現民主性,結論才能合理。
班主任如果發現某學生的確適合當班干部,但是該學生又沒有表態愿意擔當班干部,那么班主任就要主動找該生談一談。總之,只要能使班干部隊伍強大,班主任在選拔和任用班干部方面要“特事特辦”,而不能過于死板。當然,班主任的所作所為必須合情合法。這樣一來,班級學生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班級定會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