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鈺瑩 陳路安
冰壺運動員核心能力與運動表現的探討
馮鈺瑩1陳路安2
(1.吉林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2.北京山水富源體育文化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目的】探究核心力量的素質對冰壺運動成績的影響。【方法】采用八級腹橋、七級背橋來測量運動員的核心耐力;測量左側兩頭起、右側兩頭起、左拋實心球、右拋實心球、后拋實心球來觀察運動員的核心爆發力。采用投壺點球測試,利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測試法來看成績與核心的相關性。【結果】核心靜態測試結果、核心動態測試結果、核心爆發性測試結果與投壺的成績均無相關性(P>0.05),但是各項核心測試指標之間都存在顯著相關性(P<0.05)。【結論】冰壺運動員的核心肌群之間關系緊密,投壺成績雖未證明與核心有直接的相關性,但是不存在無間接的相關,投壺結果有很多影響因素,都可影響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核心力量;冰壺;運動成績;相關性
近年來,冰雪運動受到更多人的歡迎,2022年將在中國北京舉辦冬奧會。國家大力發展冰雪運動,冰壺項目也已經走進了許多的中小學和老年社團。針對冰壺的運動訓練和專項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就冰壺運動員的核心能力做一些測試,探究與運動表現之間的關系。
核心區的穩定性訓練是近年來在康復治療領域和體能訓練領域中討論的熱點之一。在多種體育項目中,體能教練和教練員都喜歡將核心訓練加入到專項體能訓練當中,并且不斷地強調其重要性。一些文獻指出,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提高人體在非穩定狀態下的控制能力,增強平衡能力,激活深層小肌肉群,協調大小肌群的力量輸出,增強運動機能,預防運動損傷等[1]。但是,核心肌群測試結果與運動成績和運動表現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究。
在解剖學領域當中,大部分研究將“核心”定義在腰椎-骨盆-髖關節,它們處于上下肢的結合部位,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但也有一些研究認為,核心部位包括胸廓和整個脊柱,將整個軀干視為人體的核心區域。
1992年,Panjabi提出“核心穩定性”的概念,認為人體的核心穩定是一種“穩定人體系統,以使椎間的中間區域保持在生理極限范圍內的能力”。而Kibler將“核心穩定性”定義為“在運動中控制骨盆和軀干部位肌肉的穩定狀態,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一種最佳化的能力”。身體核心部位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力量、傳遞力量、控制力量。
人體在運動中通過核心部位的“穩定”為四肢肌肉發力建立“支點”,為上下肢力量的傳遞創造條件,為身體重心的穩定和移動提供力量[1]。在冰壺運動中,運動員的投壺過程實際上就是運動員在冰面上的重心控制、穩定地下降和身體姿態的伸展。若核心肌群可以很好地控制身體不穩定時的支點,那么對運動員的投壺成績應該有一些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因此本文選用了一些常用的核心測試方法對運動員進行了測試,并且采用冰壺考試測試中用的點球測試來看二者之間的關系,判斷核心訓練在冰壺項目中的意義。
研究對象為吉林省冰壺隊的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8人,男運動員17人,年齡18.84±1.86歲,身高173.77±1.90cm,體重64.42±9.59kg。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中國知網文獻以“冰壺”和“核心”兩個關鍵詞進行檢索,查找到的文章為30余篇,其中提及到冰壺的核心是關鍵因素的文章10篇。在國外文獻數據庫pubmed、web of science、NCBI等數據庫查閱相關論文,核心能力和運動表現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所以,本文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1.2.2 數理統計法
利用數理統計軟件SPSS 23.0 對投壺總分和靜力性核心能力和動力性核心能力之間做相關性的分析,從而探究投壺的成績與與這些核心素質的相關性。
1.2.3 測試法
1.2.3.1 靜力性核心測試
八級腹橋測試 初始姿勢:受試者俯臥位,以肘關節和腳尖為支撐點讓身體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頭部呈現一條水平線上,身體的左右兩側對稱,不亂傾斜,腰背挺直,不塌陷、不弓腰。本測試一共分為八級。①第一級測試:以肘關節和腳尖作為支撐點,將身體撐起呈一條直線,保持30s;②第二級測試:在維持初始姿勢下,將右手臂抬起,要求是直臂抬高的姿勢,高度維持在耳后和身體的水平線重合,維持15s;③第三級測試:將右臂收回,抬起左臂,要求是直臂抬高的姿勢,高度維持在耳后和身體的水平線重合,維持15s;④第四級測試:將左臂收回,上肢維持初始姿勢,下肢的右腿抬起,要求直腿抬高,勾腳尖,維持15s;⑤第五級測試:將右腿收回,抬起左腿,要求直腿抬高,勾腳尖,維持15s;⑥第六級測試:將左腿和右臂抬起,其他身體關節維持在初始位置上,要求直腿抬高,勾腳尖,手臂位置在耳后維持15s;⑦第七級測試:收回左腿和右臂,將右腿和左臂抬起,其他身體關節維持在初始位置上,要求直腿抬高,勾腳尖,手臂位置在耳后維持15s;⑧第八級測試:回到第一級測試的姿勢,并維持1min。一般的運動員都在可以5級以上的標準。
七級背橋測試 初始姿勢:受試者在仰臥姿勢下,雙手臂自然放于身體兩側,以頭部、肩關節、雙腳為支撐點,收緊臀部,將髂腰關節挺直,保持膝關節屈曲90°,身體在膝關節,肩關節處維持一條直線與地面的水平線呈現一個傾斜的角度,在俯視的角度觀察,身體的膝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在一條直線上,身體的左右兩側對稱,沒有偏斜角。本測試一共分為七級:①第一級測試:以頭部,肩關節,雙腳為支撐點保持30s;②第二級測試:在維持初始姿勢下,雙手臂交叉,維持15s;③第三級測試:在維持第二級的姿勢下,將右腳抬起,右腿伸直,要求膝蓋不能彎曲,上身保持穩定不動,維持15s;④第四級測試:將右腳放下抬起左腳,將左腿伸直,維持15s;⑤第五級測試:將右腿抬起同時外展,膝關節仍要保持伸直的狀態,維持15s;⑥第六級測試:將右腿放下,換左腿抬起同時外展,膝關節仍要保持伸直的狀態,維持15s;⑦第七級測試:收回左腿,維持在第一級的姿勢下,保持30s。
1.2.3.2 動力性核心測試
仰臥兩頭起 選用的器材為體操墊、秒表、記錄表;測試方法:讓受試者仰臥于墊上,雙臂伸直上舉高于頭部,雙手和雙腳接觸地面,在抬起時,腿部伸直雙手觸碰腳尖,并迅速回到初始的位置,連續進行,記錄1min做的次數。
側臥兩頭起 選用的器材為體操墊、秒表、記錄表;測試方法:受試者側臥于墊上,雙腳伸直并與軀干呈90°,上側手臂伸直置于體側,下側手臂用彎曲的肘關節撐在墊子上,收腹的同時上舉腿,上側的手臂觸碰腳尖,并快速收回,連續進行,記錄1min做的次數。
1.2.3.3 爆發性核心測試
后拋實心球 選用的器械為3kg實心球、秒表、測量尺;測試方法:受試者雙腳自然分開式站立,與肩同寬,雙腳屈膝,上身前傾手持實心球于雙膝間,以髖關節為軸做伸髖伸腰的動作快速上舉實心球從頭上拋出,記錄球落地的距離。
側拋實心球 選用的器械為3kg實心球、秒表、測量尺;測試方法:受試者雙腳自然分開式屈膝站立,略寬于肩,身體輕微向一側前傾,雙臂伸直并持實心球于體側,快速地蹬地伸髖轉體帶動雙臂向另一側前上方擺動,同時將手中的實心球拋出,記錄球落地的距離。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 對冰壺運動員核心測試結果進行了描述統計,結果如表1。
對冰壺運動員的八級腹橋測試、七級背橋測試、仰臥兩頭起、左側兩頭起、右側兩頭起、后拋實心球、左拋實心球、右拋實心球與投壺總分做了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
表1 各項核心能力的測試結果
分類靜力性核心動力性核心爆發性核心投壺成績 八級腹橋七級背橋仰臥兩頭起左側兩頭起右側兩頭起左拋實心球右拋實心球后拋實心球 結果6.4±1.806.7±0.7248.72±12.5657.16±14.2757.60±15.578.42±2.668.5±2.688.97±2.813.64±2.99
從表1可見,對靜力性核心能力來講,七級背橋>八級腹橋;對動力性核心能力來講,右側兩頭起>左側兩頭起>仰臥兩頭起;對爆發性核心能力來講,后拋實心球>右拋實心球>左拋實心球。投壺成績即反映運動員的綜合成績情況。
表2 核心能力與投壺總分之間的相關性
八級腹橋七級背橋仰臥兩頭起左側兩頭起右側兩頭起后拋實心球左拋實心球右拋實心球投壺總分 八級腹橋Pearson Correlation10.3640.3050.3210.401*0.2640.2800.1910.020 七級背橋Pearson Correlation0.36410.3410.545**0.568**-0.083-0.065-0.1240.035 仰臥兩頭起Pearson Correlation0.3050.34110.514**0.314-0.214-0.068-0.1930.328 左側兩頭起Pearson Correlation0.3210.545**0.514**10.598**-0.284-0.161-0.1490.336 右側兩頭起Pearson Correlation0.401*0.568**0.3140.598**10.2020.2480.2330.017 后拋實心球Pearson Correlation0.264-0.083-0.214-0.2840.20210.900**0.945**-0.388 左拋實心球Pearson Correlation0.280-0.065-0.068-0.1610.2480.900**10.923**-0.272 右拋實心球Pearson Correlation0.191-0.124-0.193-0.1490.2330.945**0.923**1-0.322 投壺總分Pearson Correlation0.0200.0350.3280.3360.017-0.388-0.272-0.3221
從表2中可見:冰壺運動員右側兩頭起和八級腹橋之間有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為r=0.401,P<0.05;冰壺運動員右側兩頭起和七級背橋之間有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為r=0.568,P<0.01,呈顯著相關關系;冰壺運動員左側兩頭起和七級背橋之間有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r=0.545,P<0.01,呈顯著相關關系;冰壺運動員仰臥兩頭起和左側兩頭起之間有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r=0.514,P<0.01,呈顯著相關關系;冰壺運動員右側兩頭起和左側兩頭起之間有相關的關系,相關系數r=0.598,P<0.01,呈顯著的相關關系;冰壺運動員右拋實心球和后拋實心球之間有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945,P<0.01,呈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冰壺運動員左拋實心球和后拋實心球之間有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900,P<0.01,呈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冰壺運動員右拋實心球和左拋實心球之間有相關關系,相關系數r=0.923,P<0.01,呈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各項核心肌群測試指標與投壺成績無相關性,P>0.05。
以上數據表明,各項核心測試指標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相關數據證明了核心能力的各項指標都是緊密相關聯的。
核心區的穩定系統包括了被動穩定系統、主動穩定系統和神經控制系統,被動穩定系統主要是指椎體、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椎間盤和韌帶之間的固有張力,主要作用是支撐和穩定關節,同時參與比較多的還有胸腰筋膜;在主動穩定系統中,核心肌群是負責保護脊柱穩定的一些重要肌肉群,包括腹橫肌、骨盆底肌群、下背肌等,同時又在此系統內分為局部穩定肌和整體原動肌。局部穩定肌是指小而薄直接穩定在脊椎上的肌肉,整體原動肌則是淺層的大而長的肌肉,當它們收縮時直接產生前屈、后伸、旋轉等的動作,從而控制脊柱的運動。整體的原動肌主要有: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豎脊肌、腰方肌和臀部的肌肉。在神經控制系統中,肌肉、肌腱、韌帶中存在著各種張力感受器,會對外來的信號做出反應。身體通過主動的穩定系統來達到穩定脊柱的目的。
右側兩頭起和八級腹橋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因為在右側兩頭起中用到的腹直肌、腹內外斜肌是非常多的,并且多是動力性發力。八級腹橋用到的核心肌群,主要的參與肌肉為腹橫肌、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和臀大肌等,以靜力性收縮來維持相應的姿勢;右側兩頭起和七級背橋存在關系,七級背橋動作會募集到腹橫肌,臀大肌,主要的參與肌肉有腹橫肌、臀大肌、腘繩肌、豎脊肌等。隨著難度系數上升,身體還需要下肢肌肉和骨盆來穩定姿態,所用的肌肉會產生交叉,具有一些相關關系;左側兩頭起同右側兩頭起,但右側兩頭起與七級背橋的相關系數要高于左側兩頭起,可能考慮運動員在擦冰時刻的通常姿勢是側身彎腰、手持桿,根據戰術的情況在壺的兩邊進行反復摩擦,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身體左側和右側的腰腹肌等的利用率不同,會有一定的影響;冰壺運動員的左側兩頭起和仰臥兩頭起之間存在關系,在左側兩頭起和右側兩頭起中,用到比較多的就是旋轉肌群,有腹橫肌,腹外斜肌的參與。仰臥起坐主要目的就是確保腹肌的收縮,鍛煉的肌肉有腹直肌上部、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字肌肉。在拋實心球的動作中,左側拋、右側拋、向后拋,兩兩之間都有緊密的相關性。在高考體育中,該項目是必考內容,主要測試核心爆發穩定性。在實際的體能訓練中,常需要安排這種功能性和爆發性有關的核心訓練內容,但在冰壺項目中,這種爆發可能與專項的聯系比較少,也很少去練習這些動作。這三種爆發可能動用相同的核心肌群,有密切的相關性。
在冰壺的體能訓練相關論文中,往往重視核心能力的訓練。肖世成[2]指出,核心力量在投石和迅速擦冰時起到關鍵作用,產生扭轉力,通過重心控制平衡。門光磊[3]的碩士畢業論文專門研究冰壺運動的核心訓練問題。他指出,核心訓練可以提高軀干的固定能力,更好地控制住腰腹核心肌群,更有利于運動表現;可以更好地控制肌群,通過核心肌群控制手臂,從而令冰壺的滑行軌跡沿著擬定的路線行駛;核心肌群可以預防運動損傷,通過提高協調性讓身體的動作更加規范,避免錯誤動作導致的損傷情況;運動員可以做出更有難度的動作,通過身體訓練,改善柔韌性和平衡性,令運動表現得以提升,運動成績得以提高。賀志兵[4]指出,核心力量對投壺過程中的穩定因素主要存在3個方面:冰壺運動員在投壺滑行階段容易出現左右晃動,核心控制可以更好地維持身體平衡;環境因素導致的溫度低,身體肌肉的粘滯性增加,ATP的功能率降低,使得核心肌群在冰場不會有很好的利用率;冰壺的場地非常光滑,核心力量的發揮會明顯減弱,這會使穩定性降低。桑尉強[5]的相關論文中所持的觀點與門光磊一致:冰壺專項技術的核心要求有增強冰壺運動員控制身體的程度,提高肢體的控制能力,緩解運動損傷和預防損傷,增加運動員的可控難度。劉慶闖,許水生[6]等人的論文中提到,針對冰壺運動員選擇懸吊訓練,增加冰壺運動員的投擲能力、平衡能力和核心能力。這充分說明核心素質在此項運動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4.1 冰壺運動員核心測試結果。靜態的核心能力,背橋好于腹橋;動力性核心能力,右側兩頭起好于左側兩頭起,左側兩頭起好于仰臥兩頭起;爆發性核心能力,后拋實心球好于右拋實心球,右拋實心球好于左拋實心球,反映出冰壺運動員長期訓練后的核心對稱性。
4.2 冰壺運動員的各項核心肌群測試指標存在著緊密的相關關系,說明核心肌肉之間是緊密相關并且相互關聯的,但核心指標與投壺成績無相關性。核心能力可能只是影響投壺成績的腰腹肌穩定性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影響投壺成績。
綜上所述,核心功能在冰壺運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測試結果卻沒有發現與投壺成績之間有必然聯系,這并不能完全說明冰壺項目的核心能力和成績是無相關的。影響投壺成績的因素還有很多,包括冰面的光滑程度、選手的心理和緊張程度、出手時刻的控制、平衡的穩定性等。冰壺的投擲方法也有很多種類。慢壺包括投進、占位、保護、傳進、分進和粘連;快壺包括擊打、擊打走位、清空、雙擊、傳擊、溜壺等[7]。本文的投壺測試方法只采用了投壺的點球測試方法,可能對評價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本文的探討中,核心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控制腰腹部,以維持姿態和姿勢的平衡。因此,核心能力對投壺運動的影響還需要深入探究。
[1] 王安利.運動康復技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5:11
[2]肖世成.冰壺運動項目非冰時期的身體訓練[J].科技資訊,2018,16(18):236,238.
[3]門光磊.冰壺項目中核心肌群的作用和訓練方法研究[D].哈爾濱體育學院,2014.
[4]賀忠兵,孫茹.影響冰壺運動員投壺過程中穩定性因素的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3):246-247.
[5]桑蔚強.冰壺項目中核心肌群的作用及訓練方法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8):25-26.
[6]劉慶闖,許水生,張志鵬.懸吊訓練對冰壺運動員專項技能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8,40(1):28-32.
[7]楊帆.中國與加拿大、瑞典、日本女子冰壺隊的技戰術比較分析[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8]臧榮海,胡悅.備戰2022冬奧會我國冰雪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J].冰雪運動,2017,39(3):1-4.
[9]朱立斌,劉麗輝.北京冬奧會對我國冰雪體育運動的影響[J].冰雪運動,2016,38(5):19-22.
[10]李佳寶.論“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理想、現實與實現[J].冰雪運動,2016,38(5):23-27.
[11]王珂,馮偉.冰壺投壺技術分析[J].冰雪運動,2006(1):39-41.
[12]AntonioDello, LaconoJohnnyPadulo.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lower limb balance strength[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6.
[13]Ashley M Rickman ,Nelson Cortes.Core Stability: Implications for Dance Injuries[J].Medical problems of performing artists ,2012(9).
[14]John L. Bradley .The sports science of curling: A practical review [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and Medicine 2009(8):495-500 .
[15]Kyoung-Seok Yoo, Hyun-Kyung Kim.A biomechanical assessment of the sliding motion of curling delivery in elite and subelite curlers[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2012(28):694-700.
[16]Chris Sharrock,Jarrod Cropper. A pilotstudyofcorestabilityandathletic Performance:ISthere arelationship?[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1(6):63.
Discussion about the Core Ability and Sport Performance of Curling Players
FENG Yuying , etal.
(Jilin Sports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Jilin, China)
馮鈺瑩(1994—),碩士生,研究方向:運動防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