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秀
所謂教學資源融合發展,是筆者提出的具有獨創性的教學認知,在本文中是指依托高校體育學科,將與學生能力與素養培養目標相關的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進行融合化培養的一種教學資源整合途徑和方法。其中,體育學科是介質和載體,學生素養和能力發展是培養目標和要求,教學資源的融合是實現人才培養的途徑。根據筆者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科研探索和文獻資料查詢,使筆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體育學科本身所含有的文化屬性、體育運動屬性和對個體在身心、認知等諸多方面的深度影響價值,因此提出“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融合發展”概念。目的就在于順應當前高校不斷深化推進的課改要求,提升體育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實用性并發掘體育學科在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學科價值。
隨著我國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和用工成本的不斷提升,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不斷提升,高校和學生本身都面臨著越來越高的人才培養與成長壓力,因此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積極從學科自身的屬性進行深度認知,探索學科在當今人才培養要求下的人才發展和學科發展途徑是非常有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的。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的出現本身就是以身體與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根據人體生長發育、技能形成和機能發展規律,達到促進全面發育、提高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因此體育具有很強的人文屬性、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在這樣的認知下,探索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融合發展,加強體育學科的人文性、文化性和社會性在人才培養過程的價值發掘,積極與國學、民俗、民族傳統體育、生命科學等多種學科按照學科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嵌入式、融化式課程開發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陜西省普通高校民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現狀與對策研究 高校體育教學促進學生普通藝術素質發展的可行性,則將會大大提升學生多維認知水平和綜合能力發展成效。
高校體育作為一門人文屬性、文化屬性和社會屬性較強的學科,它與諸多學科在教育目的和作用上是具備一致性和共同性的。如高校體育若與生命科學和野外生存內容相結合,則會較好地促進學生在生命安全教育、喚醒大學生生命安全意識,提高其生命敬畏感、預防危機、突發事件的能力上具有很好的成效;而若與心理教育相結合則將會幫助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預防危險和提升適應能力具有極好的幫助價值;而高校體育若與民俗、民族傳統體育、國學等內容相結合則將會大大提升體育課堂的文化氛圍、文化意蘊和文化屬性因子含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體育活動變得富有意蘊、生氣和活力,這種融合式發展思路既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又符合了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因而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開展現狀與學生的學習動機、需求,及社會對人才發展的要求來看,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融合發展可較高地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生存能力。
文化是社會范疇和屬性,人類社會和民族發展乃至個體的成長都離不開文化。在社會文化價值中,認識文化、提高文化認知水平是每個社會的發展要義,在現代社會中發展人的文化創造能力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實現文化創造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該群體能夠具有較好的人文體驗和人文關懷,只有具有此二要素才能使個體或群體產生較高的文化感受力和文化共情能力,從而提高文化感知力和敏感度,產生創造的源泉,催生創造的動力,實現人的文化創造能力和開發文化創造的潛能。當今大學生作為我國新一代建設者,他們的文化積淀水平、文化認知層次和文化創造力將會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的文化發展走向和文化發展水平。同樣在體育學科教學中只有加強體育人文關懷和人文體驗,以提升學生的感受力和共情力才能談大學生的文化創造能力。由于隨著文明和物質的不斷發展,當前世界各國國民的文化需要呈現復雜多樣化特征,由此所形成的文化價值關系和價值觀也是形形色色。因此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入攻堅階段背景下,積極探索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的融合發展的開發途徑則首先要從關注體育學科的體育人文關懷和人文體驗入手,保證在體育學科介質下,實現教學資源融合發展改革設想目標中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濃厚的文化氛圍的創設,以提升學生的文化感受力和文化共情力,為其文化創新打好堅實的基礎。
體育學科自古以來就因其獨特的學科特質和具有明顯區別性的內容成為一門獨立性學科,在獲得學科獨立性發展的同時也保證了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與發展,因此保持學科的獨立性是保證學科生存與發展的根本。高校體育教學在進行多學科融合式發展探索時,首先必須要保證體育教學的獨立性,在充分分析該學科的教學內容基礎上,結合高校當前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到以體育學科發展為本,并以人才培養目標為綱,通過嵌入式方式認識到其它教學資源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一致性與共性,從而通過知識拓展、文化連接或區塊化呈現方式打通相關教學資源與體育學科相關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使教學內容的選取、編排更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和融合性,使人才培養目標上保持高度一致性與發展性,形成人才培養多途徑兼容式發展合力,從而提升教學資源與高校體育融合發展的適應性和廣泛性。例如在大一上學期籃球入門教學一節中,按照傳統的體育教學安排,教師們往往是單純就籃球的技戰術重要性和相關專業知識展開認知。這樣的教學內容安排在當今學生群體中很難讓學生對籃球運動的魅力、籃球項目的發展歷史和籃球運動存在的社會價值產生較為深刻的認識和較好的感情,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籃球技戰術難度的不斷加大而失掉興趣,喪失籃球教學應有的價值與魅力。而能做到以體育學科為本、人才目標培養為綱,積極探索體育籃球文化、籃球寶貝發展史、趣味籃球等嵌入式內容鏈接則更能實現文化、體育運動與體育精神等元素的融合發展,從而使在改變體育課過去枯燥、乏味印象的同時,也會擴大同學們的體育文化、體育精神的認知面,擴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隨著北京奧運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由此帶動的社會健身體育的認知和政府對群眾性健身運動的政策性扶持,使得近年來我國體育活動的開展和體育學科的教學探索變得異常活躍,特別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發展更是表現得非常積極,在促進大學生體育運動發展,提升運動成效方面發揮了積極的貢獻。但根據筆者多年來的一線教學認知和文獻資料檢索結果看,近幾年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探索的主要內容是圍繞高校體育教學體制、課程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而把體育學科自身價值與其它學科之間的人文價值進行主動結合研究的論文寥寥無幾,無法實現體育教育培養目標的深化發展和體育學科向縱深化發展的目標,喪失了體育學科的介質性、融合性發展的寶貴價值。因此,本文在文獻檢索、問卷調查和教學研究基礎上,對體育學科的學科屬性和教育功能入手,探討了高校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進行教學資源融合發展的可行性,在經過大量分析之后筆者就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融合發展的可行性開發途徑探析出兩條可行性途徑:首先應加強關注體育學科的體育人文關懷和人文體驗,以提升學生的感受力和共情力;其次應以體育學科為本、人才目標培養為綱,積極探索嵌入式融合發展方式與途徑。雖然還不夠成熟,但該教學探索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及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