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機電工程學校 姜小東,周 聰
(1)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汽車電氣系統檢修是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著重培養學生對汽車電氣系統的理解和故障診斷能力。由于信息化教學資源匱乏,該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多采用講授法,由于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再加上汽車電路分析和電氣系統原理較難理解,學生的學習更是困難重重。
(2)教學資源存在的問題。傳統的教學資源多數是PPT和教學視頻,且教學資源是在課堂上播放,學生無法在課后進行學習和反饋。而且PPT和教學視頻大多是關于理論知識講解的,學生不能完全理解且毫無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下。
(3)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汽車電氣系統檢修課程的傳統教學通常是理論加實踐,教師先進行理論講解,然后操作演示,操作演示的內容多數是簡單的測量和拆裝,學生無法掌握該課程的核心技能——電氣系統故障的診斷與排除。
課前教師將新課的測試題導入云班課平臺,要求學生預習新課并完成測試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測試結果適當調整教學重難點。同時將一些微課、PPT、電子維修手冊等資料導入云班課,便于學生預習新課內容。
(1)任務引入。教師扮演客戶,學生扮演服務顧問,學生通過問診交流并通過診斷儀判斷故障現象,最終引入任務,如起動機不轉的故障診斷與排除。該過程可以更好地讓學生適應將來的工作場景,并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2)信息獲取。要完成如起動系統的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生需掌握起動系統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教師首先讓課前預習較好的學生進行試講,然后再進行深入講解。教師結合PPT和動畫分析起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利用云班課的直播功能結合實車進行具體講解,保證所有學生均能觀看到。教師將教學動畫和PPT分享至云班課,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實車操作,再結合實車講解起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3)分析討論。在本環節中教師要求學生分組使用萬用表和維修手冊在實車上測量相關電路和元件,從而夯實起動系統故障診斷的技能基礎。
在夯實理論和技能基礎之后可進行起動系統故障原因的分析,學生分組討論發生故障可能原因并進行統計,為保證教學效率,學生可將統計結果拍照后上傳至云班課,學生先進行小組評價,然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確定可能原因。
(4)確定故障排除方案。在故障原因確定后教師要求學生分組制定故障排除方案,并將方案拍照上傳至云班課,學生先進行小組評價,然后教師點評和總結并確定最佳方案。
(5)任務實施。學生依據最佳的方案進行任務實施,教師強調任務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由于安全原因只能進行一輛車的實訓,為保證所有學生均能同步觀看,可通過直播形式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未操作的學生可通過拍照和錄像記錄操作學生的動手過程。針對實操過程中出現的難題,教師應進行引導,盡量由學生自己解決,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6)總結點評。每次各組任務完成后或無法完成時均應進行過程性評價,通過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總結點評的三維評價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由于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稍弱,課后教師要將得分最高的學生操作視頻上傳至論壇,邀請企業專家進行點評,讓學生了解到不足之處。
信息化技術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提及的教學案例僅用了3種信息化教學手段。
(1)云班課的測試。教師的教學設計應充分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因此在課前通過云班課測試可快速準確地掌握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從而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2)直播。在汽車電氣系統實訓課中因存在安全隱患不能多輛車同時實訓,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在某個階段不能進行實訓,從而使教學效率低下。為解決這個矛盾可采用直播功能以保證所有學生均能同步學習。
(3)論壇。職業教育中的教學任務應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進行對接,為保證更好地與企業對接,可將學生的操作視頻上傳至論壇并邀請企業專家點評,從而獲得更加專業的點評,保證學生更好地掌握企業需要的崗位技能。
任課教師應親自參與包括教學課件、微課、技能短視頻、企業案例、動畫等資源的開發。教學課件要緊貼汽車電氣系統技術發展步伐,結合學校已有汽車設備開發教學課件,保證教學內容能與實訓內容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