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 張新敏,楊文華,吳海洋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教育工作的闡述中,強調了“立德樹人”四個字。職業院校學生只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才能成為大國工匠,最終實現技能強國。立德樹人不僅是傳統教學理念的精華,更是新時代教育觀念的發展。立德樹人對于面向行業企業發展定位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具備重要引導性,有利于培養其優良的職業素養,更好地服務于未來的就業崗位,成為合格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已成為當今中國新常態下的關鍵特征,對行業產業結構升級賦予了全新內容,也提出了更高期望。新時代職業院校發展已進入新紀元,在抓住機遇的同時,產業結構變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產學研深入結合等因素也在考驗職業院校。職業院校應重視學生專業能力與非專業能力的培養,實現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迎接社會考驗。以汽車維修技術專業為例,學生不僅要學習職業技能,還要學習如何與教師、同學、企業專家交流維修方法、學習如何應對突發情況、學習如何拒絕不良行為等。因此,職業院校要落實立德樹人,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非專業能力也不斷提高,為社會輸出符合崗位需求的職業型人才,擔負起培養大國工匠、技能強國的重大使命。
將立德樹人作為職業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注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切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協調發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思想,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就是要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價值創造及價值實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確立了立德樹人的基本依據與標準,明確了新時代環境下立德樹人的科學內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堅定學生的政治覺悟和立場,把個人價值實現與中國夢有機結合,為新時代祖國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族精神彌足珍貴,堅定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蓬勃發展的動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維度體現。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學生愛國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繁榮昌盛。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技能強國的強有力支撐。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道德情操決定了他們未來能否適應社會需求,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對職業院校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對行業企業甚至整個社會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職業精神是學生邁出校門步入職場時應該具備的素養,是保障學生不被企業淘汰的基本前提。崗位認知、職業規劃、職業行為、職業責任、職業道德都是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精神,使學生具備愛崗敬業、求實務實的素養,是向行業企業輸送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課程作為職業院校培養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個體道德能力的重要平臺,其課程定位、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等方面與職業素質教育殊途同歸。職業素質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內容與方法上高度重合。要逐步落實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即所有課程都不能脫離立德樹人而獨立進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課程思政,而又不影響課程目標實現。學生既收獲了專業知識,又在職業素養上有一定提高。例如,在《汽車空調原理與檢修》課程中講授制冷原理時引入環境保護理念,讓學生對本次課程的學習內容有深刻印象,又能體會環境保護的意義,對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都有益處。因此,要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以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立德樹人,實現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程與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結合,努力探索職業素質教育的新方法,形成職業院校立德樹人的新路徑。
職業院校課堂普遍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習內容滿堂灌,對學生接受與否并不關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高,職業素質的培養更無從談起。學校應立足本土實際,改革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課堂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由呆板的知識灌輸者變為課堂靈活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真正達成有效學習的目的。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的道德情操、舉止談吐及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每位教師應從自身做起,規范言行,樹立榜樣,才能立德樹人。輔導員在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落實立德樹人教育,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引領學生,時時刻刻嚴于律己,用自身的行動影響學生,實現教育的根本任務。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具有重要影響。學校應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學會適時妥協讓步、學會獨立與分工、學會把握時間和機遇、學會認識錯誤和原諒他人,讓學生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不斷完善自己。積極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實現工學結合,讓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感受企業文化,為學生畢業后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打好基礎。
除了教學部門,職業院校的其他各部門,如管理、后勤服務部門也都要參與到立德樹人的育人過程中。各部門間要形成全員育人、協同育人機制,齊抓共管、協調配合。各部門都要樹立育人為重的意識,自覺擔負育人責任,對于學生的不良言行做到誰發現誰制止。要求各部門人員都具備強烈的育人責任感,管理、教學、服務缺一不可,有機結合,在本職工作落實過程中承擔育人職責,把育人工作落到實處,幫助學生成長為符合職業需求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