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敏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混沌學已歷經了40年的發展, 直到現在為止,混沌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但是混沌理論已經被廣泛應用于諸多領域,而且混沌理論對各個領域的發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很多的科學家和學者都將研究的視角轉移到混沌理論中來。一直以來,我國傳統的體育教學堅持教師中心論的理論觀點,抹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不符合“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而混沌理論恰好與此相反,彌補了學生在體育課堂占據被動的局面,符合學生健康發展的學習理念。
教師是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角,學生處于次要地位。從課堂形式上看,永遠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夸夸而談”,學生自我理解,鮮少進行互動,即使有互動,教師的引導也是帶有指向性,將學生的想法指向事先預設好的答案。如此的循環,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的表面變得有序齊整,但缺少不確定性和探索性。程序化的體育教學忽視了體育教學的動態性、復雜性和趣味性,使體育課堂變成了機械完成課堂目標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傳統的體育教學設計就是直線型的模式。永遠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教師“夸夸而談”,學生自我理解,鮮少進行互與單一的線性體育教學不同,基于混沌理論的非線性體育教學,混沌理論的體育教學設計更接近于真實的體育課堂。是一種非平衡的、非線性的動態模式。奇異吸引子通過誘導系統不規則地發展使系統復雜、豐富、多變和不確定。因此,混沌理論是一個動態的,不斷回歸的理念,旨在設計體育教育的目標、內容、策略和評價,以便及時掌握和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環境。同時,它也冷靜的回應了體育教師體育教學中的“蝴蝶效應”。
傳統的體育教學設計嚴格按照教材規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示范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嚴格執行,要求學生無差異,幾乎人人一樣,學生被磨的無棱角,無創新的頭腦。這種體育教學過程忽視了體育教學課堂的情境和隨機性一些突發情況,對超出課堂設計以外的不確定因素難以及時的處理。體育運動本該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遵循“備學生、備教材”相結合的理論,在此基礎上設計體育教學過程。
混沌理論本身強調系統與外界的交流,系統與外界的聯系是重要的,并能不斷地向更好的適應環境的方向發展, 因此這種理論與傳統體育教學設計系統形成對立。混沌理論下的體育教學強調系統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聯系,以及各要素與系統整體的聯系,不僅關注體育課堂的整體上課秩序,還關注學生每一位個體的變化,對課堂上出現的突發情況能及時的化解,與學生組成雙向互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知識課堂的主持者,使教學設計多彈性機制,注重教學與生活的聯系,開放式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科有更多思考空間。
體育課堂單純的依靠體育教學設計是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學的。單一目標的設計更是違背科學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能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可能是教師預想不到的,每個人的思維不同,故關注點也不一樣。機械的教學,教師迫切想要實現教學目標,這樣會導致對學生的思維的限制,使學生缺乏創新能力,但學生的應試能力可能會很強,這就是應試教育下產生的怪現象,但是如果學生遇到靈活的考題或者出題人改變出題模式的情況下,成績即會驟降。
在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強制措施控制體育教學的內容、進度,甚至包括學生的思維,教學過程一切要按著預想的目標發展,這樣的體育教學是單一的,培養的學生也大多無個性化差異。此現象產生的根源是由于體育教學帶有一定的風險性,如若課堂太過于靈活則教師擔任的風險過大。再者,先前國家對體育課不予以重視,在升學考試中又無硬性要求,而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又無具體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
上述對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剖析并不是為了批判我國體育教學弊端,而單純的認為無序的體育教學是可行的,或優于當前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學并不能單單的歸結于控制或者自由,重要的是為師生營造一種和諧地、輕松地、愉快的情境中去。教師的作用不是偏重于管理而是偏向于組織,教師不是權威的代表,學生在教師面前不能像貓見了老鼠,如此的關系怎能利于學生的學習。 過于嚴肅的課堂氛圍會壓制學生的熱情和活力。
混沌現象揭開了混沌學研究的序幕,混沌系統并不意味著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混沌是復雜的系統的特點,系統內部又包含其他的系統,各系統之間既互相獨立,又相互影響,系統會表現出一種不確定性,但看似無規則可以遵守的共同體實際上各要素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亂而有序是混沌系統的價值所在。體育課堂教學相當于一個復雜的混亂系統,教師、學生、課程作為系統內部的小的個體。傳統的體育教學只追求系統外部的平衡,而忽略系統內部各要素的平衡,這顯然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認識到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認識到課程、教師、學生之間的實質,才能真正做到井然有序。
新時代,國家正在改革體育教學,傳統的體育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它也為每一位體育教師提供了一個教授體育課程改革和課程開發的好機會。在新時代,混亂的體育教學融入體育是時代的適應。
“蝴蝶效應”特征指出它可以在短時間內預測, 但經過長時間演變, 其狀態根本不定了。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體育技能,而忽略對體育基礎理論的講解,體育生大多存在重技能、輕理論的問題。在體育教學設計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加強對體育基礎理論的解釋,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后進行體育教學。如此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思維模式,改變學生的認知習慣和對體育概念的的錯誤解讀。只有建立良好的體育理論,才能將體育技能的要領掌握,沒有基礎理論的支撐,一切只能是虛幻的亭臺樓閣。
體育生往往會被扣上一個帽子,那就是基礎理論薄弱,這幾乎是每一個體育人都存在的問題。存在此現象也不足為奇,語文、數學、英語等等其他的文化課,學生在幼兒園可能就開始學習了,而體育理論往往在中學才開始接觸,這可能是城市里的體育教學,在農村就更糟糕了,體育理論教學也許學生就從來沒有接觸過,大家認為的體育課就是實踐。這樣的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基于理論基礎上的體育教學才有根可究,有理有據,更有易于學生的理解。
因此,在體育教學設計中,體育教師必須重視體育基礎理論的解釋,讓學生不僅要了解成績,還要了解其原因,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將是學生在今后升入大學或者步入社會從事體育領域相關的工作,不會再因理論知識的匱乏而處處碰壁。
學生在學校上體育課,使學生熱愛體育運動,熱愛生活,養成積極鍛煉身體的生活態度,是體育融入生活,豐富生活,鼓勵學生關注中國,關注體育賽事,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培養體育意識是學生開展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還要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鍛煉的理念,同時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堅強的品質和毅力。
在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遺傳父母的體質,天生瘦瘦高高的,跑的快,跳的遠;有的學生身材肥胖,不愛運動,身體素質差。一個班級里學生的年齡差距小但是身體素質的差距越來越顯著,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體育老師不能用一個標準要求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身體差異無疑是首要的,直有得到老師的肯定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有興趣的前提下,體育教師將個別學生的標準適當放低,這樣對相信很少再有學生討厭體育課了。
體育項目眾多,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加入體育活動中,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強項,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體育教師的引導,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給不同的同學,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長處,建立自信和自豪。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戰勝自身惰性,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吃苦耐勞的韌性。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的課堂教學,體育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更加需要學生的身體實踐,也就需要學生完全投入到其中。體育人身上的吃苦耐勞的體育精神,是該讓學生在上課中學到的。簡單的跑步,雖然不要求每一位學生都能跑完3千米的距離,但在此過程中,學生都應盡自己最大的身體效能堅持跑下去,不能輕言放棄。差異在所難免,鼓勵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不斷地縮小差異,向優秀的同學看齊,不斷拼搏,才是體育教學中最重要的魅力所在。
在體育教學中往往需要用到很多的體育器材,然而由于現實的條件的約束,有些學校往往缺少體育器材供師生上課使用。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采取當地材料,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必需品,使其在體育教學中服務。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報道,一位鄉村的體育教師,她將別人廢棄的輪胎稍加裝飾變成學生們上課用的體育器材。鼓勵體育教師就地取材,發散思維,為學生創造豐富的體育課堂。
體育教育的目標不是體育課堂的終極目標。讓學生不僅要完成體育課堂的目標,還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思考。多學習多啟發,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充分享受體育教學的魅力,舍棄其他課堂的嚴肅氛圍,讓學生盡可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這樣的體育教學,既有益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又有利學生釋放平日里其他學業的壓力,讓學生轉換思維,輕松愉快。
體育課應該是學生釋放本性,流露天真和綻放笑容的最好場所,學業的壓力,使學生玩的時間少之又少,體育課堂應該將玩樂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教學內容,在嬉笑中增加友誼。體育課是培養學生班級凝聚力最好的方式,在互動中,大家加強對彼此的了解,增強集體意識,大家在體育項目中也學會競爭,只有堅持不放棄,才會到達終點,贏得大家的尊重與掌聲。體育課堂看似簡單,實則包含很多重要的信息,從體育課,可以發現學生的另一面,可以在體育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既生動形象,又易于接受。
世界本來就是復雜的,體育教學也不是單一的簡單的存在,混沌理論正是基于此而提出來的理論。體育教學并不是簡單地線性關系。體育教育是一個動態,復雜和不斷發展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節教學方法。混沌理論為體育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希望能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