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萍
湖北省襄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湖北襄陽 441000
我國胃癌發(fā)病率居世界第二位[1],大部分患者經體檢發(fā)現(xiàn),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時間。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2],環(huán)境、心理、飲食等影響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3]。臨床護理路徑(CNP)是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其模式是以護理時間為界限,以入院指導、檢查、患者活動及教育等為手段,制訂一個符合患者自身實際的護理日程表,以提升護理目的性及有效性。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術患者作為護理研究對象,給予CNP 干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胃癌根治術患者200例,采用計算機隨機序列分組法將20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CNP組,每組100例。對照組中,男51例,女49例;年齡18~69歲,平均(59.87±6.74)歲;病程1~5年,平均(3.01±0.21)年;分期:Ⅰ~Ⅱ期24例,Ⅲ~Ⅳ期76例。CNP組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18~70歲,平均(59.96±6.76)歲;病程1~5年,平均(3.08±0.28)年;分期:Ⅰ~Ⅱ期27例,Ⅲ~Ⅳ期73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符合WHO 制定的胃癌相關診斷標準[4]。本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成年且病理確診患者;無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標準: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抑郁癥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入住ICU 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指導胃癌患者入院,協(xié)同家屬辦理住院手續(xù)。術前進行常規(guī)健康宣教、飲食指導等,術中積極配合醫(yī)生,術后指導患者。CNP組患者接受CNP 干預:①成立管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指導護理人員以“胃癌”“護理”“需求”“臨床護理路徑”為關鍵詞查找優(yōu)質文獻,綜合現(xiàn)有護理方法,制定護理路徑表。護理路徑表確定后一分為二,一份由護理人員持有,另一份由患者或家屬持有。②入院時護理干預。護理人員仔細詢問患者基礎情況,制定護理路徑基本內容,手持護理路徑表向患者講解護理原因及意義,獲得患者支持。③第一階段,入院護理干預。護理人員根據CNP表內容實行入院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胃癌發(fā)生機制及治療方法。讓患者了解疾病及手術,減少患者恐懼心理。④第二階段,術前干預。護理人員根據CNP 術前護理干預進行護理,包括心理干預、疼痛干預、飲食干預。護理人員積極開導及安慰患者,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提升患者治療信心。采用注意力轉移法、冥想法或“三階梯”法等轉移疼痛注意力,鼓勵病友交流。⑤第三階段,術后康復階段。此階段護理重點是預防并發(fā)癥、功能鍛煉及飲食指導。密切觀察患者,指導患者在床排便等。叮囑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進行肢體功能鍛煉。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嚴格控制患者飲食攝入量,詢問患者排便次數及形狀,預防便秘。
比較兩組康復指標、生活質量、并發(fā)癥及患者護理需求滿足情況。①康復指標:統(tǒng)計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出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②生活質量:術前1 d 及術后7 d 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QOL)[4]評價量表評定兩組患者,分值高,表示生活質量好。③并發(fā)癥:收集兩組患者圍術期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計算發(fā)生率。④護理需求滿足情況:采用本科室自制的《胃癌患者住院期間護理需求滿足情況調查表》調查患者的護理需求滿足情況,內容有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疼痛護理、情緒護理、康復護理、飲食護理、人文關懷、個性化需求。選項包括滿足、未滿足。本表信度系數為0.51~0.758,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0.651~0.951。
采用SPSS 23.0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以(±s)形式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組間采用比較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NP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出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指標的比較(d,±s)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指標的比較(d,±s)
組別例數 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出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對照組CNP組t值P值100 100 2.69±0.18 1.45±0.13 15.268<0.001 4.02±1.01 3.14±1.06 12.847<0.001 6.59±1.52 4.17±1.59 36.594<0.001 9.69±1.52 8.51±1.56 19.625<0.001
術前1 d兩組QO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QOL評分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NP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QOL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QOL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例數 術前1 d 術后7 d t值 P值對照組CNP組100 100 12.874 5.021<0.001<0.001 t值P值72.69±2.84 72.62±2.83 0.069 0.094 51.57±6.32 68.93±6.38 96.874<0.001
CNP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n(%)]
CNP組生活護理、疼痛護理、情緒護理、康復護理、飲食護理、人文關懷、個性化需求滿足率高于對照組(P<0.05);基礎護理滿足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需求滿足情況的比較[n(%)]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其轉移率、復發(fā)率及死亡率較高[5-6]。胃癌早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大部分患者毫無察覺或未給與足夠的重視[7-9]。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10],癌癥患者術前負性心理較多,情緒不穩(wěn)定。部分患者術前1 d 及術后1~3 d 出現(xiàn)哭泣、焦躁[11]、厭世行為。這些行為及心理直接影響手術效果[12],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手術并發(fā)癥。CNP 具有較明確的計劃性、目的性及預見性[13]。患者既能了解患者的護理計劃目標與措施又能主動參與護理過程,既能明顯增強患者自護能力,又有利于提升護理質量[14]。高敏等[15]發(fā)現(xiàn)CNP不再盲目性的執(zhí)行醫(yī)囑或等待醫(yī)生指示后才對患者實護,從而減少了住院患者的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提升了護理服務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將胃癌根治術患者作為CNP干預對象,經分析發(fā)現(xiàn)接受CNP 干預患者的康復情況較好,提示CNP 可切實縮短胃癌根治術患者住院、胃管拔出及下床活動時間的同時還能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快速恢復。而且CNP組患者術后7 d 生活質量較高,說明CNP 在提升術后胃癌患者生活質量上有作用。組間分析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術后7 d 生活質量評分低于術前,這與手術影響患者日?;顒蛹笆中g疼痛有關。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CNP組胃乏力、胃腸道反應、尿潴留并發(fā)癥少。CNP 可根據患者疾病、治療方法、患者自身條件等制定較科學的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案,護理人員手持護理路徑表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護理,從而減少了胃癌根治術后常見的胃腸道反應。護理需求是臨床評價護理質量重要參考指標。充分滿足患者合理的護理需求,能提升護理滿意度,增加患者治療依從性。CNP組患者各項護理需求滿足情況較好,其中生活護理、疼痛護理、情緒護理、康復護理、飲食護理率、人文關懷、個性化需求滿足情況較對照組更佳,這與CNP 干預重視患者護理訴求、堅持“人性化”理念有關。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不僅能提升患者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fā)癥,還能充分滿足患者護理需求,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