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志勤,陳清陽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4
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為國內(nèi)某大型企業(yè)生產(chǎn)的350MN多向復合擠壓液壓模鍛設備,打破了以往壓機設備單向擠壓的傳統(tǒng)理念。該設備集立式壓機、臥式壓機于一體,梁亦柱、柱亦梁,從而形成雙向同時復合擠壓效果,主要生產(chǎn)結(jié)構復雜的高端鍛件(95%用于海洋裝備閥體),可實現(xiàn)一次成形,提高了擠壓機的工作效率和鍛件出品率。該產(chǎn)品的主要部件:立柱、上下橫梁,每件凈重均超過400t,單件鋼液重達800~935t,尤其是關鍵部件立柱(見圖1),輪廓尺寸為11 500mm×7480mm×4347mm,設計鑄件毛重600多t,總鋼液量需935t。據(jù)有關資料介紹,這種500t級的超大型結(jié)構鑄件在國內(nèi)乃至國外都未生產(chǎn)制造過,目前為亞洲最大的鑄鋼件。

圖1 立柱部件
為滿足立柱部件鑄造技術要求,需在圖樣設計中留有多個工藝出砂孔,出砂孔為φ800mm、厚度240~320mm。經(jīng)過有限元計算,其中8個出砂孔(見圖2)為擠壓機工作受力部位,為保證鑄件使用壽命、質(zhì)量,需對出砂孔進行焊接封堵。

圖2 立柱出砂孔需補焊位置
立柱使用G20Mn5鑄鋼,其化學成分、力學性能分別見表1、表2,部件執(zhí)行DIN EN 10293標準。依據(jù)國際焊接學會推薦碳當量計算公式,得出G20Mn5鑄鋼的碳當量為0.4%~0.5%,表明材料的焊接性較差,焊接接頭淬硬傾向較大[1,2],冷裂紋敏感性較高,焊接過程中需要采用必要的預熱和后熱處理,同時還應嚴采用較小的熱輸入進行焊接。

表1 G20Mn5鑄鋼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 (%)

表2 G20Mn5鑄鋼力學性能(質(zhì)量分數(shù))(%)
焊接材料的選擇是制定合理焊接工藝的關鍵。本次對該超大型鑄鋼件出砂孔焊接材料選用,討論過以下幾種方案。
1)采用等強匹配,因鑄件材質(zhì)與鋼板和鍛件相比較晶粒度組織粗大,鑄鋼件G20Mn5材料裂紋敏感性高,焊后容易產(chǎn)生冷裂紋。
2)采用塑性、韌性較好的不銹鋼焊材進行焊接,因焊后鑄件焊接應力較大,需進行兩次550℃中間退火處理,而奧氏體不銹鋼在450~850℃又是晶間腐蝕最敏感溫度區(qū)間,另外如果焊接過程中產(chǎn)生缺陷,需再進行返修,困難加大。
3)采用低匹配,選用塑性、韌性好的焊接材料,焊絲熔敷金屬的屈服強度高于G20Mn5鑄鋼,而抗拉強度級別略低于母材的焊材進行焊接。
考慮到立柱材料淬硬傾向和結(jié)構拘束度均較大,決定采用低匹配工藝方案。首先,選用伸長率和沖擊韌度較好、熔敷金屬擴散氫含量低的堿性藥芯焊絲E71T-5M-J(焊絲熔敷金屬力學性能見表3)對鑄件本體和堵塊坡口內(nèi)進行20mm厚的過渡層堆焊和根部焊接,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小焊接應力對鑄件本體的影響。其次,中間填充部位采用焊工操作容易、力學性能好、質(zhì)優(yōu)價廉的實芯焊絲ER50-6(焊絲熔敷金屬力學性能見表4)進行焊接,這樣既保證了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又可以有效降低生產(chǎn)成本。
采用低匹配+過渡層工藝方法,焊材熔敷金屬抗拉強度雖然低于母材抗拉強度的下限,但焊材熔敷金屬屈服強度高于母材[3],且焊材的屈服強度達到部件最大使用屈服極限的兩倍多。低匹配焊材不僅可提高焊縫金屬的塑韌性,而且有利于防止焊接接頭產(chǎn)生焊接裂紋等缺陷。

表3 E71T-5M-J焊絲熔敷金屬力學性能

表4 ER50-6焊絲熔敷金屬力學性能
按照ISO 15614-1:2004標準進行焊接工藝評定。采用氣體保護焊(80%Ar+20%CO2),板厚180mm,雙U形坡口對接焊(見圖3),預熱溫度為150~200℃,后熱消氫處理工藝為(300~350)℃×2h,消應力退火工藝為550℃×8h,焊接參數(shù)見表5。

圖3 U形坡口及焊縫層道順序

表5 工藝評定焊接參數(shù)
焊接工藝評定試板經(jīng)過UT檢測達DIN EN 12680-1Ⅰ級,焊接接頭的力學性能試驗結(jié)果分別見表6~表10。
工藝評定試板因經(jīng)過中間550℃消應力退火,焊接接頭除熔敷金屬的抗拉強度低于母材外,其他各項指標均符合標準技術要求,表明選用的低匹配焊接材料是安全可靠的。

表6 焊接工藝評定拉伸試驗結(jié)果

表7 焊接工藝評定彎曲性能

表8 焊接工藝評定沖擊性能試驗結(jié)果

表9 焊接工藝評定金相檢驗結(jié)果
結(jié)合以往歷年來對鑄鋼件補焊、缺陷焊接修復的體會,立柱這種超大型鑄鋼件出砂孔焊接存在以下關鍵技術問題。
1)鑄件的幾何尺寸和重量是建廠以來遇到的最大鑄鋼件,目前國內(nèi)外尚無此類鑄鋼件出砂孔焊接的成熟工藝。
2)鑄件材質(zhì)選用G20Mn5,其力學性能要求較高,如果焊接工藝制定不合理,焊接過程監(jiān)控不嚴,容易產(chǎn)生焊接裂紋等缺陷。
3)出砂孔形狀為封閉性圓形孔洞,焊接拘束應力釋放困難,容易在焊縫附近產(chǎn)生應力裂紋。
4)鑄件晶粒度組織較粗大,焊接產(chǎn)生的應力易造成沿晶間開裂現(xiàn)象。
5)一般鑄件內(nèi)部均有標準允許范圍內(nèi)的小孔穴缺欠,但這些孔穴相對于焊縫來說屬于超標缺陷。判斷缺陷是鑄鋼件允許標準范圍內(nèi)的還是焊縫的超標缺陷,位置判定困難。

表10 焊接工藝評定維氏硬度試驗數(shù)據(jù) (HV10)
6)出砂孔焊縫質(zhì)量要求達到超聲波檢測DIN EN 12680-1標準質(zhì)量等級Ⅰ級,經(jīng)初步計算焊絲用量需2~3t,對鑄件焊接來講難度較大。
7)直徑大、厚度大且數(shù)量多,工件整體加熱時工人勞動條件差、強度高,這將不同程度地給焊接帶來不利影響。
經(jīng)對鑄鋼件現(xiàn)場勘測、模擬計算擠壓機使用狀況、對材料力學性能試驗、熱處理工藝與焊接工藝評定試驗等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分析,經(jīng)相關技術專家多次評審后,決定采用多項綜合措施施焊,并對現(xiàn)有焊接工藝進行優(yōu)化,以確保鑄鋼件出砂孔的焊接質(zhì)量。具體過程如下:
1)選用堵塊封堵法,制作材質(zhì)、厚度、大小相近的圓形餅(見圖4),作為出砂孔封堵堵塊,進行焊接封堵[4]。
2)焊前對鑄件和堵塊焊接區(qū)域兩倍板厚范圍內(nèi),分別進行無損檢測,同時對鑄件本身存在的不超標缺欠的位置、大小和深度做好記錄,如有超標缺陷,先進行處理后再進行無損檢測及補焊。

圖4 制作的堵塊
3)焊前對鑄件出砂孔封堵部位,機加工開雙U形坡口,該坡口形式具有應力分布較好、焊接工作量小、易于焊接操作等優(yōu)點。
4)使用80%Ar+20%CO2混合氣體保護焊,采用堿性藥芯焊絲在鑄件和堵塊坡口內(nèi)先堆焊約20mm厚的過渡層(見圖5),堆焊后要求進行無損檢測和根部焊接,填充焊縫則采用焊工操作容易的實芯焊絲進行焊接。

圖5 出砂孔堆焊過渡層
5)將部件整體加熱到150~200℃開始焊接,施焊過程中若溫度低于預熱溫度150℃,需重新加熱后,方準繼續(xù)焊接,這有利于降低冷卻速度,減少焊接應力。
6)當焊接到出砂孔厚度一半時,對工件進行整體消應力退火處理,每焊接20~30mm厚,加熱到300~350℃,保溫2h,進行一次后熱消氫處理。
7)焊接時要采用小的熱輸入,φ1.6mm的E71T-5M-J焊絲:I=260~320A、U=28~36V;φ1.2mm的ER-506實芯焊絲:I=260~280A、U=26~32V,層間溫度不得高于350℃。
8)施焊過程中,采用風槍清理、錘擊焊縫,錘擊要求快速、細密、有力,以改善焊接應力分布狀態(tài)。施焊時應及時清理焊渣及飛濺,保證逐道焊縫熔合良好,每層焊道厚度要求≤3.5mm,焊縫最后的余高控制在2~4mm,采用機加工去掉余高。
9)施焊時,多工位、多孔同時施焊,注意焊接順序。每個出砂孔按圖6順序施焊,避免焊接過程的間斷,要求正反面交替焊接每個出砂孔。

圖6 施焊順序
10)焊接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法,先進行坡口表面堆焊、先焊兩邊再焊中間(見圖7)、多層多道焊接,焊接過程中不得出現(xiàn)裂紋等超標缺陷,若發(fā)現(xiàn)超標缺陷應立即清理,重新施焊。

圖7 出砂孔焊縫層道截面
11)施焊時,要做好完整的焊接原始記錄,將鑄件出砂孔編號進行記錄,技術人員要做好全程監(jiān)督和技術服務。
12)焊接操作人員焊接前進行模擬培訓考試,合格后方能進行焊接操作。
13)焊后按照圖樣技術要求,進行超聲波和磁粉檢測。
部件施焊工藝流程:焊前準備(坡口加工、無損檢測)→鑄件整體預熱→堆焊過渡層→過渡層無損檢測→藥芯焊絲封底填充→實芯焊絲填充→中間消應力退火→填充→焊后消應力退火→焊縫表面清理→焊后檢查。
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按照修復工藝焊接的8個出砂孔,全部按標準要求順利完成,直接挽回經(jīng)濟損失數(shù)千萬余元。該工藝方案的實施確保了產(chǎn)品使用的質(zhì)量,也成為超大型鑄鋼件出砂孔焊接的成功案例,再一次刷新了國內(nèi)外超大型鑄件焊接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