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影
摘?要:技術賦權極大地降低了受眾傳遞信息和發表觀點的門檻,同時也為政府和媒體的輿論引導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任何一個與受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突發性公共事件都能夠迅速引起大家的關注,并且形成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民間輿論場。該輿論場一旦失控,不僅會阻礙社會的穩定發展,還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害政府和媒體的公信力。本文將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出發,結合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傳播的情況,探討疫情期間輿論引導的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輿論引導;疫情;主流媒體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10-0010-03
一、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的輿論引導觀念
(一)堅持黨性原則
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輿論引導的過程中必須時刻跟隨黨的引領,始終堅持黨性原則,與主旋律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媒體應該密切關注包括局部調整、大政方針等在內的黨的最新情況,深入透徹地理解其真實內涵,及時響應黨的號召,對報道方向、報道主題等進行調整,從信息源入手改變輿論風向,從而進行輿論引導;另一方面,媒體因其工作內容的特殊性與國家形象密不可分,在開展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媒體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和相關制度要求,堅定不移地擁護黨的領導,迅速及時地報道黨的最新動態,潛移默化地改變受眾的固化思維,以達到輿論引導的目的[1];同時,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具備底線思維和責任意識,在傳遞和報道黨的方針政策前,必須充分考慮到此次報道可能引發的影響和輿論傾向,提前做好后續工作的相關準備。在報道的過程中,要選擇恰當、正確的角度進行切入,以實現相關政策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報道完成后,要密切關注受眾對大政方針的了解情況和接受程度,將輿論走向納入可控范圍,一旦引發負面影響,能短時間內進行相關的補救。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受眾能夠更加直接地監督政府工作和發表不同意見。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刻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了解人民的訴求,傾聽人民的聲音,只有圍繞人民這個中心展開相關的媒體工作,才能準確地把握輿論走向。一方面,媒體不僅是黨和政府的發聲渠道,也是人民的反映平臺,媒體在新聞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體現人民的“主人地位”“主體地位”和“主角地位”,即把人民作為新聞事業的 “主人”,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工作的 “主體”,作為新聞的“主角”,讓人民群眾在新聞工作中真正體會到存在感與獲得感[2];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的繁榮發展使信息傳遞變得高效、迅捷,很多社會事件剛一發生,便會在短時間內人盡皆知,引起巨大的輿論反響。在這種情況下,媒體應該為受眾提供一個更加自由、寬松的輿論環境,支持公眾發表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廣泛了解社會上的輿論傾向,打通民意傳遞的渠道。同時,新聞媒體要時刻關注人民需求的變化。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和傳受雙方地位的轉變,受眾需求隨之改變,受眾的認知層面不再停留在事件本身,更多的是關注事件發生的深層次誘因和因此帶來的社會影響,不僅需要簡單地敘述和人文關懷,更要注重理性思考。新聞媒體應該根據人民需求的變化,及時改變報道策略、報道主題和報道方式,傳遞人民想要了解的信息。
(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進行輿論引導時,必須堅持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和正確的政治立場。在新聞采集、生產和傳播的過程中,媒體要堅守新聞專業主義,新聞工作者要嚴守職業道德,深入了解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靈活應對遇到的突發情況,不造謠、不傳謠、及時辟謠,將最真實、最客觀的信息傳遞給受眾,保障受眾的知情權和發言權。同時,新聞媒體必須明確自身所處的社會地位和所要擔負的社會責任,在選擇報道角度和報道主題時,要充分考慮到此次報道的價值導向是否正確,造成的社會影響是否正面,引發的輿論走向是否可控。新聞工作者也應該具備全局意識、政治意識和價值意識,在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同時,用規范、嚴謹的新聞報道引導社會輿論朝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展。
(四)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
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工作必須強化正面宣傳。一方面,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將新聞事業和國家發展聯系在一起,開展的新聞工作必須緊跟社會主義主旋律,堅定政治立場和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結合國內的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思想,發現問題、反映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把握主流宣傳思路,增強思想防護意識。同時,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保障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注重提高新聞稿件的質量,積極傳播正能量。
二、疫情信息傳播期間的輿論引導策略
(一)輿論引導要搶占先機
當前媒體所面臨的競爭不再僅限于行業內的競爭,還存在著與受眾之間的“時間戰”。如何更好地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傳播期間進行輿論引導,搶占先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具備普通人所沒有的職業優勢和新聞敏感,能夠在疫情期間迅速奔赴一線,深入各大社區、醫院了解疫情發展的最新情況。能夠與患者溝通了解治療的真實狀態,并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采集到的信息進行整合編輯,隨時向社會公眾更新疫情防控的新態勢。新聞媒體所具備的這一優勢能夠縮短受眾與事實的時空距離,其真實嚴謹的權威發布能夠緩解公眾緊張焦慮的情緒,避免民間輿論場的混亂,引導社會輿論朝著正面、積極的方向進行;另一方面,疫情期間由于人心不穩,部分別有用心的個人或團體會在媒體報道之前,蓄意散播謠言,引起社會上的恐慌情緒,造成輿論動蕩。在這種情況下,媒體即使采取各種方式進行辟謠、澄清,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扭轉輿論走向,甚至還會引起受眾的反感,懷疑媒體補救工作的用意和真實性。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媒體搶占報道先機的同時,也必須隨時做好應對謠言的準備,搶占辟謠工作的先機,以降低謠言對輿論走向的負面影響。
(二)輿論引導要充分考慮受眾需求
媒體的作用是將新近出現的信息和事件,真實客觀地傳遞給受眾,受眾需求是媒介機構在信息生產和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因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眾需求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疫情信息與受眾生活關系密切,受眾迫切地想要知道疫情發展和防控的最新情況,基于受眾恐慌焦慮的情緒,難免會出現輿論波動,媒體和新聞工作者要充分體諒受眾的不安心理,及時、客觀、嚴謹地把疫情防控的進展和病患的治療情況告知公眾,以安撫公眾緊張、急切的情緒,穩定民間輿論場;另一方面,媒體在進行報道的過程中,要以受眾能夠接受的方式傳遞信息,避免因采取不當措施帶來的輿論壓力。在此次疫情信息傳播期間,一些媒體沒有充分分析受眾的真實需求,盲目跟風,以至于出現了大量的“犧牲式”報道。這些“犧牲式”報道抓住了受眾普遍具有的“英雄崇拜”情節,試圖用打“感情牌”的方式引起人們的共鳴。但隨著傳受雙方地位發生變化,受眾自身成為信息生產者和傳播者的同時,對新聞內容和表現形式的要求逐漸提高,在強調人文關懷的基礎上更注重理性思考,這種“比慘式犧牲”不再符合受眾期待,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引發了公眾對媒體專業能力和報道用意的質疑,還給政府和新聞媒體工作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
(三)輿論引導要把握尺度
各大媒體平臺在疫情傳播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報道尺度,在確保將真實情況傳遞給公眾的前提下,要充分考慮該報道可能引發的社會影響和輿論走向。一方面,在疫情報道中要注意及時、有效。因疫情帶來的社會影響極大,必須全天候跟進疫情發展的情況,采用直播、短視頻、圖文等多種傳播形式,及時有效地將疫情信息進行發布,保障受眾接受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避免受眾因未知全貌而引發的輿論混亂;另一方面,疫情信息傳播要注意因人而異。媒體應避免疫情信息的一味灌輸,這些不同渠道、不同類別的海量信息容易擾亂受眾的思維,引發受眾的質疑,必須把各類型的疫情信息進行整合,從政治、學術、社會等不同角度進行傳播,不同知識背景和認知層面的受眾可以有針對、有選擇地了解疫情的真實情況。同時,媒體在面對疫情期間出現的負面輿論時,應注意力度。媒體應該認真聽取公眾的意見,了解受眾的真實看法和意圖,針對受眾不解的地方深入剖析,針對受眾誤解的地方迅速澄清,不能不分實際情況就盲目地采取“一刀切”式的刪帖或屏蔽言論,否則,可能導致再生輿情,損害政府公信力和形象[3]。
(四)輿論引導要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
在公眾的認知中,主流媒體始終是黨和政府的官方符號,承擔著引導社會輿論的重任。一方面,主流媒體因其性質特殊,對受眾具有其他媒體遠不可比擬的說服力和號召力,在進行疫情報道時,應該充分意識到自身在受眾認知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疫情的新進展進行多方求證,嚴謹、慎重地完成每一次疫情報道。主流媒體的信息一旦出錯,不僅會引發受眾的恐慌,造成負面輿情,還要面臨難度極大的信息澄清和輿論糾偏工作,因此,主流媒體應該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自律;另一方面,主流媒體要進一步完善網絡平臺的構建,充分利用微博、直播、論壇、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平臺,實現不同受眾層的全面覆蓋,打通輿論消息雙向傳遞的通道,保證疫情期間各群體都能夠及時、有效地接收到防控信息和最新政策,避免因官方消息不通而引起受眾的激烈反應。同時,主流媒體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塑造主流媒體的良好品牌形象,在輿論引導中逐漸占據主要位置,官方網絡平臺應該和個人網絡平臺建立連接,主流媒體需要實現輿論信息的交流互通,尊重網民意見的自由表達,并鼓勵網民開展輿論信息討論,挖掘輿論信息的潛在價值[4]。
三、結?語
在疫情攻堅時期,輿論引導工作不僅是黨和政府的責任,更離不開各媒體的積極配合。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應該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結合當前疫情發展的最新情況和公眾迫切求知的心理,及時、客觀、公正地將疫情信息傳遞給受眾,搶占信息發布和輿論糾偏的先機。同時要發揮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疫情信息輸入,從信息源、傳播內容、傳播平臺等各個階段入手穩定民間輿論場,避免因疫情信息傳播不當造成的輿論動蕩。即使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已經因報道不當出現過負面輿情,但是在政府、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的共同配合下,疫情輿論引導工作會更順利地開展。
參考文獻:
[1]李舒楠.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下輿論引導原則方法與創新途徑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3):33+35.
[2]鄭保衛,張喆喆.習近平新聞輿論觀的思想精髓、理論來源與實踐價值[J].新聞與寫作,2019(10):5-14.
[3]鄧志強.重大疫情輿論引導要遵循“時度效”三字訣[N].中國社會報,2020-03-23(004).
[4]郭航.淺析新時代下如何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引導網絡輿論[N].中國產經新聞,2019-12-13(002).
[責任編輯:楊楚珺]